不在阳之对什么意思(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什么意思)

经常会有人问起,中西方文化到底有啥不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到顶层不都一样吗?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说两者相同,也是对的——文化最终都是教人向善、求真、求美,引导人去爱别人,去付出。

文化的不同,往往源于文化的发源、地域环境等。

细数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从吃喝玩乐到精神层面,几乎都可以找到差异,笔者不才,大致总结了以下11个项。


1、底层架构


西方文明以《圣经》为基石,间杂古希腊文明,包括《古兰经》,《古兰经》是在《圣经》的基础上改良。

《圣经•旧约》里,上帝老头好像很小气,从始至终一直强调要信奉他一人,否则就会不断的惩罚、放出天灾,所罗门之后被灭国,也是因为信仰异端的原因,在西方,上帝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神,其它都是邪教。所以,西方文明的基石是二元对立的,有你没我,只有唯一。


东方文明的源头是《易经》,《易经》讲凡事都有阴阳两面,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意思是阴阳本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非对立。所以,中国人讲"君子和而不同",人与人之间追求"中庸之道"——中正的态度,听取各方的意见,兼顾所有人的利益,找到一个中间最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东方文明更多讲共存,比如中医思维,癌症可以与人共生,用药如何调理身体,身体好了,邪气自然消退;西方讲手术、消灭,直接灭了病灶;西方讲竞争,东方讲圆润、共存、和谐。


2、belief与do

《圣经•旧约》上帝也挺好,只要你信我,就让你得永生,信即解脱,上帝就会原谅你的所有过错,本来挺好的,但今天就发生很多一边忏悔,忏悔完了继续干坏事的人,比如英法联军侵华、鸦片战争,也是基督徒干出来的事情。

东方文明讲的是"知行合一",更多不是看你说了什么,信仰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你信仰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你信仰的再虔诚,花了很多钱买了各种神像,干了坏事,他们也不会保佑,结果还得自己承担,该抓的还是要被抓。


但凡事都有阴阳两面,西方的belief文明,会让信徒默认"belief=do",解决了言行一致的问题;东方人"belief≠do",所以往往表里不如一,言行不一致。所以,很多国外待过的人,会说西方人更直接,说的跟做的一致,东方人这块整体概率上不如西方。


3、礼与礼节

国文化说到底,可以归纳为一个字:"礼,不同于西方的"礼"主指人际交往的一些礼节。在古人看来,"礼"首先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因而我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如无序、贪婪、恶斗、残忍,等等。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就必须学会用道德理性来抑制、最终消除我们身上的野性,这个手段就是"礼"。

人跟人之间怎么交往,要依据"礼";个人怎么修身,离不开"礼"。"礼"是修身和教化的工具,是要让你"修身践言"、"行修言道",它的核心是要教人懂得"辞让"和"忠信"。一个社会没有"礼",就没有了分辨是非的标准。


"礼"是修身和教化的工具,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带着动物的野性,那么如何去掉呢?通过"礼"。这个"礼"不是教你点头哈腰、鞠躬作揖,而是 "修身践言"、"行修言道",这才是礼教给我们的最本质的东西,它的核心是要教人懂得"辞让"和"忠信"。

"礼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前提的"。我们做每一件事情,一定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而且要为他人着想。

"礼者,自卑而敬人",更多是向内求,比如自我修为,自我成长,如何与人相处,比如止于至善,比如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比如宽恕、爱人,遇到矛盾,怎么解决?如何与老人相处?等等。西方的礼貌、礼仪,更多是外在的。


4、孝顺与养老院

中国的底层文化是"以孝治国",不管是孔子的《礼记》还是《论语》,都讲到"孝顺老人是一个国家被尊敬的前提","如果不孝顺,还不如禽兽",尊老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传统。其底层逻辑是,父慈子孝,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用尽可能去爱他们,等自己老了,孩子就过来反哺,就像乌鸦。所以,很多中国的父母,宁可自己饿死,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读书,或者给与更好的生活,这是中国人伦社会的基石。

所以,中国历代君王提倡"以孝治理天下",汉朝甚至"举孝廉",那些孝顺的孩子,就应该让当官,因为一个对父母特别孝顺的人,一定是一个感恩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好官,反之,连父母都不孝顺,怎么可能对百姓好呢?


西方文明的基石是《圣经》,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父母儿女都是平等的,都是兄弟姐妹啊,因为都是上帝的儿子呀!所以,父亲不必养儿子,儿子也不必养父母,因为这种情况,欧美立法非常严厉,父母必须养育子女到18岁,18岁以后就自生自灭。基于此,欧美孩子18岁以后,很少有父母像中国,拼命给孩子攒钱买房,他们只会把钱用于买保险,为下半生做准备,所以,欧美有一句说法,叫做"老年人的坟墓",说的是老年人很孤单,老了,子女往往不会来看望,又不能住在一起,只好呆在养老院,孤独终老。


5、民主与独裁

西方文明,在中世纪非常黑暗,文艺复兴,本质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希腊文明,带来文艺复兴,也重新激活民主。

民主在古希腊诞生,也是有地理的因素,古希腊是爱琴海附近无数岛屿组成,大家势均力敌,也曾一起灭过特洛伊,大家既然彼此需要,又灭不了谁,那么,发生了矛盾怎么办呢?大家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成立一个"联邦",推举一个老大,遇到问题,大家投票解决,这是民主诞生的地理条件。


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大陆,从黄帝灭炎帝,大战蚩尤开始,打架重来没有断过,灭到最后,只剩下一个老大,剩下的都是乖乖听话的。最后,聪明的老大,把这个社会最有能耐、最有造反可能的精英——聪明人,通过举孝廉、推荐、科举考试,与他们形成联盟,这样,就很难再国内同时出现第二三四五种不同的势力,这样,哪里有民主的基础呢?


6、五伦与个体独立

东方文化,是以"我"为中心,根据与我关系亲疏慢慢展开,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如何与五种人处理好关系;西方文明,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自然没有关系亲疏之说,关系是以上帝为中心,然后到个人,两层关系,就结束了。所以西方人更独立,除了自己就是上帝,更加潇洒,中国文化,你考虑的远远不止自己,要承担对于家庭、父子、夫妻、兄弟、国家等责任,这些东西五行的绑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两个文明的重大区别。


所以,东方人讲关系亲疏,更注重整体而非个体,更在乎"人情味",更感性。古代家族、亲人之间,不会算的那么清楚,在很多大家族里边,会牺牲几个人甚至几代人的幸福,来成就一个人,共同出钱、出力,让某个成绩最好的人读书中举,还有一堆家规、家训,这些东西在西方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西方人更理性,理性的根源是没有五伦的纠缠,所以夫妻、父母、朋友、领导之间都是AA制,父母来家里住不可能超过1年,子女也没有赡养父母的权利,夫妻之间凭啥要多掏钱?当然,他们愿意为信仰掏钱。

当然,东方讲整体,并不意味着不注重个体,比如东方人讲"君子独善其身",讲独慎、自我修养。中国的"琴棋书画",琴是古琴,古琴从来不是演奏型乐器,纯属自娱自乐,自己弹得开心就好,根本无需管别人怎么看;至于书法、画画、诗词,也是自我陶醉,自我愉悦的;西方讲个体,也不是说么有合作,西方文化也讲整体的团结,只是这个团结,是团结在"上帝""耶稣"的身边,基于共同的信仰而团结。


7、整体与局部、抽象与写实

中国文化讲究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先秦"天人合一"到宋明"万物一体"都是这个表现。中华文明的源头《易经》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天地、万物、礼仪、行为规范都是一个整体。《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也是从天道扩展到人道、物道和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

西方文化更侧重局部,因为整体已经交给了上帝,上帝把这个活儿全部干完了,甚至局部已经干的差不多了,在《旧约》里,上帝甚至告诉以色列人,房子该怎么建,尺寸多少,摩西十诫有哪些条例。所以,人文的东西全部交给了上帝,人只能干一些中国古人眼中的"君子不器"的"器皿",客观上也导致了西方科学的诞生。


所以,东方文化喜欢玄乎的东西,西方喜欢具体的东西。以画画为例,东方文化喜欢写意,比如宋徽宗做考官,出的画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之类,状元往往是画丛作中没有"古寺""舟",但意境却有"古寺"与"舟";西方作画,大多写实派,就像照相机,追求的是"像不像",中国画,却鄙视"写实"。

这也导致了,中国文化往往忽视细节,追求宏观,细节嘛,差不多就行了;西方注重细节,死扣细节,会把一个东西无限切割下去,到分子、原子、夸克,这也导致了近代西方科学的繁荣。


8、归纳法与实证法

东方文明,源自易经,是古人仰天察地,根据日月风雨星辰的运行规律,总结的学问,从仓颉造字开始,大多数用的是归纳法,即从各种现象中总结出某个规律,再用规律来证明这个事情是否靠谱。比如中医,某个先民感冒发烧,带病耕作,忽然某个地方受伤流血了,这个时候发现居然退烧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多次,先民就会总结出一个规律:某个地方放血能治疗发烧,于是,就会在今后发烧中反复测试放血是否有效。


西方文明,经历了文艺复兴,承接古希腊文明,讲究逻辑、实证。实证的前提一定是逻辑,当然,量子物理开始"反逻辑",中国文化总结的规律,未必有逻辑,比如命理学,本身反逻辑——认为一切是注定的,所以,出生的那一刻是果,剩下的全部是因,是用来证明出生那一刻的果,是果在因的前面;比如风水,看到家里的电灯泡坏了,就可以推理夫妻离婚了,这个是用的"归纳法",把灯泡与婚姻归为一类,本身没有逻辑可言。


9、理想主义与金钱主义

东方文明是架构在《易经》以及延伸的儒、道文化,教育强调安贫乐道,君子重义轻利,官员要有"为民生立命""不做良相,边做良医"的政治情怀;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永远是最后一环,虽然有钱,还是会被人鄙视,所以,从来没听说过商人能左右政治。整个民族,更重视精神层面、人情事故,当然,改革开发以后西化严重了,人们变得更加现实,这里不做延伸。


西方文明,过去3000多年一直就很穷,全世界的GDP中国一直占至少50%以上,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的物欲被激发到极致,比如大航海、奴隶贸易、殖民地等,都是追求财富的直接结果。现代西方文明,是建构在金钱至上,金钱能左右政局,控制媒体,左右民生,是常态,除了上帝,金钱就是人的中心,一切向"钱"看。


10、生死情欲

中国人的生死观大致有三种:儒家、道家和佛家,三者的生死情欲完全不同,但民众可以自由选择。儒家讲究"未知生,焉知死",对待死去的人,"葬之以礼"与"祭之以礼",清明节、中元节、春节,对待死去的长辈、亲人"慎终追远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成仙悟道,活着学习道医,用仙丹、中药;佛教讲究轮回。西方的生死,有天堂与地狱,还有一个末日大审判。


中国人的情,以"五伦"为中心展开,比如春节的全国大迁徙,只为了家人短短几天的团聚,这在西方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清明节的慎终追远,也是西方人眼中的奇葩。中国人过节,初衷是为了亲人团聚,互诉哀肠,一切围绕"人"展开;西方人过节,圣诞节、逾越节、复活节等,基本跟上帝、耶稣有关,一切是围绕"神"展开。

欲,中国人更重视"精神层面",物欲、性欲比较含蓄;西方人更注重物欲、性欲,从各种广告宣传、市面书籍、征婚广告,都可以看出。


11、地域与性格

东方民族一直以农耕为主,农耕的特征,讲究24节气,按节气播种、收割;也讲究农作物的延续性和整体性,一个农作物,至少几个月才有收成,不可能立竿见影,也需要耐心;西方是游牧民族为主,包括后期的海盗文化,讲究的是爆发力和即时收获,干了一票马上就有结果,他们不需要讲究整体,也不需要耐心很好,等待几个月收成,更加不会因循守旧。



这样导致两种文化背后,人在思考问题时,是更加隐忍,还是直接?讲究整体,还是细节?长远规划,讲究存储现金,还是短期行为,及时行乐?注重"天人合一",还是更加务实?


中西方思维差别非常多,远不止这10条,笔者才疏学浅,期待方家多多指导,一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