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馆(踢馆是什么意思)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我国搏击名将薄福凡发过一个视频,讲的是关于他经历的一个“踢馆”事件。这次“踢馆”其实是一场误会。

“狂蟒” 薄福凡口述:“踢馆”始末

薄福凡朋友拳馆开业第一天。

薄福凡看到一个小伙子在门口观望,就说:“你进来看就行,没事的。”

小伙子很有礼貌地进来了。然后就和薄福凡聊了起来,交谈中薄福凡得知他习练传统武术,然后他想试验一下自己的实战能力。

中国搏击名将薄福凡

聊到这时候,朋友刚好上完课,听闻小伙子想检验自己的实战能力。

朋友问他:“可以用拳腿膝肘吗?可以发全力吗?”

小伙子说:“可以。”

这时候,朋友突然意识到:这个小伙子原来是来踢馆的。毕竟这是拳馆开业第一天,朋友的警惕性很高。

然后两人就要立马动手。

薄福凡一看朋友气势汹汹,怕打伤了小伙子,就悄声告诉朋友:“我觉得这个小伙子不是踢馆的,他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实战能力,千万不要伤他,要不我来吧。”

朋友表示:没事,他可以的。

然后两个人开始了切磋,结果朋友一个前摆虚晃接一个后直击腹,也就发了四五成力,小伙子捂着肚子就露出痛苦表情了,并且说他和他的师兄们交手的时候,没有这么疼的感觉。

薄福凡一看小伙太瘦弱了,朋友做不到自己的收力方式,即使四五成力也容易打伤他。

于是薄福凡说换我来吧。薄福凡告诉小伙子:“你不用怕,发挥你的东西就行,我不会打疼你的,我收力很好的。”

然后就有了视频中的一幕。

职业拳手遭“踢拳”,如此切磋对方心服口服

小伙子一进来就很有礼貌,薄福凡之前也接触过很多传统武术、自由搏击业余练习者,所以薄福凡很明白小伙的心理,真的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很单纯地想知道自己的实战能力。

切磋完后,薄福凡还连续叮嘱了他很多遍:去其他的搏击俱乐部千万不要随便说“切磋”,会被对方以为心怀恶意要“踢馆”。

最后薄福凡和小伙子互留联系方式,约定可以经常在一起训练。

“野架”高手VS职业搏击高手胜率几何?

薄福凡又谈起之前俱乐部一个会员的朋友,经常“打野架”(这种野架也仅限于切磋和交流,并非“打架斗殴”),1米88的身高,体重约240斤,号称“打野架”切磋没输过。

来薄福凡的俱乐部切磋看看练得怎么样,当时也很嚣张,知道薄福凡拿过省冠军(当时薄福凡刚开始恢复训练还没有打国内的大型比赛),挑衅地说现在是省冠军,一会儿全国冠军该上来了。

薄福凡提醒自己只打两三成力、只用拳。但即使是这样,没一会儿就把这壮汉累得要死。他一旁的朋友也看出来了:人家让着你呢,没好意思打你。

这个人就挺服气了。

哪些人会“踢馆”?

薄福凡认为:开俱乐部的可能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踢馆”,要视对方态度而定,有礼貌、真心想切磋的陪他过过招就可以,动机不纯、态度恶劣的可以把节奏提快一点,发个三四成力就足够对方“喝一壶”。

因为真是来切磋的不会是多高水平的,有水平的才不会去随便“切磋踢馆”。

凡“踢馆”者几乎都是业余或者小白,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几下就可以应付他们。但这些运动员一般都会留有余地,不会把人打得很惨。

擂台上的薄福凡

我们习武之人不唯暴力、不是莽夫。真正习武之人能忍会让、宰相肚里能撑船。

小则对拳馆是个好的宣传,大则对整个搏击行业都是非常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练搏击不仅是练拳,还能练出包容宽容的胸怀,练拳并不是唯暴是图,是止戈,是和平。

从传统武术到现代搏击

薄福凡的这一番“踢馆”论,从一个侧面也引发出一个话题,就是: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许多人经常会将二者进行“对立性比较”,而忽略其“根”与“茎”的关系。

散打源于中华武术,经过不断提炼更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尤其是一些拳腿摔跌技法,如“顺手牵羊”“四两拨千斤”“挑勾子”等,还有一些武术套路拆解的技击动作,以及一些“喂引”训练方法,都有传统武术的影子。

散打过去称武术散手(上世纪90年代更名为“武术散打”)。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术被列为体育运动项目。1979年在广西南宁举行了全国散手竞技试点。1982年制定了《散手比赛规则》。1987年,散手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

传统武术最早源于早期的人类活动,开始与野兽搏斗、部落战争等发展而来。例如汉代就有“手搏”的称呼,后来又发展有“技击”等名称。传统武术不仅有各种器械的攻防,也有徒手对抗技术,例如日本柔道的前身柔术就源于传统武术,当时明朝人陈元赟东渡日本将所学的武术传给当地人,逐渐发展成柔术、柔道。

传统武术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历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它的各方面也都在不断变化。

社会由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火器时代后,传武开始受到影响。拿过去军队新军装备来说,火器的使用让士兵的训练更加倾向于火器的使用,传武的刀枪剑戟和徒手技击肯定受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以武术讨生活的人数也在减少。例如过去有打手,有镖局和镖师,为了生活他们必须苦练武术技击,这是他们的生存之本,所以传承和实战倍受关注,但随着这些行业的消失,传武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没有像过去那种充足闲暇的时间去专门从事传统武术的练习和专研,这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很多传统武术人士都是既要挣钱养家,又要抽时间训练,很多时候被生活所累时间不固定,训练也不系统。

相反体校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半专业的训练。除了文化课外,他们天天都在训练,体工队更是三点一线,他们有资金、有专业技术教练、力量训练教练,还有队医,实力雄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散打的选材,一般基层体校和武校都是以比赛为目的。例如四年一届的省运会、市运会。所以为了获胜就需要根据经验遗传因素和对孩子们的灵敏协调度、爆发力等基础素质进行筛选,而不是像传统武术,靠着父子家传这种家族的传承方式进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名散打运动员如果要打85公斤,他的身高就需要1米85以上,因为只有身高臂长,在比赛中才能获得距离上的优势,抢占一个先机。

专业运动员有充沛的时间、精力来进行技击锻炼,有良好的场地、器材、陪练,有配伤害保险,有专门的营养、按摩辅助。传统武术都是业余爱好者,为生计消耗精力,平日难得有系统时间锻炼,训练量完全难以相比,更不用说其他配套措施了。

我们可以简单想一想,一个选材、生活、训练等各方面条件都逊色于对手的“民间业余高手”,会打得过专业运动员吗?散打、拳击都是淘汰制,本来练的人就多,层层选拔,打到最后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这种人才大概练什么武术都容易出功夫。武术名家张全亮先生也曾说过:“(武术)能不能体现出来,发挥出来,要看由什么人来使用它,决定的因素是人。”

传统武术,是一座宝藏,融合了许多古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相信,面对新的发展趋势、站在新的发展时代,传统武术也一定能重新焕发魅力。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姚栋

责任编辑:山谷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