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裁员(华为会裁员工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从2021年年末开始,中国互联网科技大厂们仿佛陷入了一场人才泥潭中。从BAT三巨头到京东、小米纷纷传出了“裁员”计划。各种花式操作,使得“今天你被裁员了吗”,一度成为大厂员工互相问候的新方式!然而在这场“裁员滚滚”的浪潮之下,备受制裁的华为却成了极为特殊的逆行者!3月28日,在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

即使处于困难之下,华为仍将持续加大,对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的吸纳,预计今年还要招聘一万多名应届毕业生!

当然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华为现如今手机业务停滞、PC产业链被打压,5G建设市场也趋于饱和。为了生存,华为已经开始通过造车、煤矿、港口来回血了。为什么还要大批量的去扩招,砸钱去开展什么天才少年计划!

总结一句话就是:以华为现在的困境,还有能力去养活这么多人才吗?然而经过深入浅出的了解之后大东才明白,华为之所以大规模地吸纳人才,正是因为人才战略才是困境之下自救破局的关键。如果顺利的话,甚至能够影响整个中国的人才培养格局!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华为布局人才背后的困境与机遇!

内忧外患之际 华为重塑狼群

如果问华为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对人才的吸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经历过人才流失以及人才不足带来的痛楚!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00年前后,彼时的华为还只是全球市场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通讯公司。但当时目光甚是长远的任正非,却力排众议决心出海试图打入国际市场!

然而出海之路并不好走,甚至在起步阶段就遭到了多家海外巨头的狙击打压。甚至美国的通信霸主思科,直接在内部成立了“打华为”计划组,欲将其置于死地。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华为已经陷入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美国思科

然而在如此严重的外患之下,当时被誉为天才少年的李一男却再次给了华为沉重一击。当时趁着任正非鼓励员工自主创业的东风李一男迅速辞职,拿着华为上千万的设备前往北京成立了“港湾网络”。开始山寨华为的产品,组织架构,销售模式,疯狂抢夺华为市场。

当然如果仅是如此,并不足以动摇华为的根基。然而野心甚大的李一男,在港湾网络创立之后还开始挖华为的墙角。凭借着之前在华为的人脉关系,李一男离职之后竟然在短时间内就撬走了华为数百位高精尖技术人员。

李一男

对于这些人才的流失,创始人任正非在初期觉得并不算问题。认为秉承“狼性文化”的华为并不怕员工的离职,老员工走了完全可以再招新人。通过“空降高管”的策略完全可以保证华为的人才供应。但显然人才的吸纳并没有那么容易,作为当时国内的通信产业大厂,华为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招募如此大量的精英人才来维持公司的运转。最终导致华为部分关键项目一度陷入停滞,内忧外患之下华为这座摩天大楼欲坠将倾!

但幸运的是,当时的华为并不是任正非的一言堂。危机之下时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项目总裁徐直军、副总裁胡厚崑多位高管联名上谏,认为华为必须拥有一条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合理重用人才的完善体系。来保证华为内部的人才供应持续稳定,同时减少人才的流失。用孙亚芳的话说,就是不能让华为成为人才的集聚地,要让‘狼群’在安逸氛围中保持奔跑的状态。

面对这些来自多位高管的不同声音,任正非很快便被说服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华为便出现了几项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计划!

人才战略 持久攻坚

首先便被誉为中国企业黄埔军校的“华为大学”项目。2005年华为在突破重重阻碍之后,将华为大学正式注册。该项目成立后便集结了华为内部大量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销售专家、工程专家以及大量的资深教授团队。来为华为内部的新员工以及部分客户提供商业培训课程,从而保证华为内部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才循环体系。

而在华为大学项目成立三年后,在创始人任正非的倡议之下,华为又在全球发起了“未来种子”扶持计划。希望通过推出科技竞赛、数字技能培训等多种人才教育项目,来为业务所在国培养ICT人才。而在该项目成立后的十余年中,华为先后投资了近10亿人民币,将“未来种子”项目覆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与海外40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0000名学子从中受益。

华为ICT人才

在项目执行期间,华为还曾多次组织这些海外学子前往华为总部参观学习。并且在去年,华为再次推出了“未来种子2.0”计划,准备在未来五年再次投入1.5亿美元,助力在校大学生、青年创业者提升数字化技能。而华为之所以做这一切,目的仅仅是为了与参与项目的优秀学子建立一种良好关系,从而能够获得一条稳定的人才获取通道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与之类似的“人才堤坝制度”,“鲲鹏高校人才计划”等等。从最基础的校园人才培养到顶尖人才的招募再到内部人才的成熟培训,可以说华为用20年的时间,搭建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吸纳制度。很显然华为对于人才战略,是切切实实当作一场持久战来打的,并非危难之际的心血来潮!

鲲鹏高校人才计划

20年布局 挽大厦将倾

而如此体量的资源倾斜,其成果回报自然也是极为丰厚。在人才项目开展后的十余年中,华为在全球先后设立了16个全球研发中心,28个联合创新中心。成功招募到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以及6000多名基础研究人员,9万多名一线工程开发人员。其研究人员数量几乎占到了员工总数的一半。而如此顶尖的人才储备,也让华为成为中国为数不多能走技工贸路线的科技公司,甚至逐渐壮大成为全球顶尖的科技综合企业!

华为研发中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吸纳制度,也使得华为在危机之下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例如2019年时,面对美国的多重制裁,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断崖式下滑,手机PC的生产链几乎被拦腰斩断。相比于20年前的出海受阻,其苦难程度提升了数倍。然而在如此困局之下,华为的研究团队仍然能够稳定运行,甚至面对其他企业的重金招揽华为的储备人才依旧不为所动。

甚至在危难之下,华为还能够有余力打造大军团,去布局造车、煤炭、港口、数据中心等其他产业进行回血吊命。

这一切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华为有着巨量的人才战略储备进行支撑!然而仅仅是回血吊命显然不是华为的风格。作为一家有野心所图甚大的科技巨头,华为想要活得更好,破局自救是必然的选择。而破局的关键便是更大规模的人才招募!为什么这么说呢?

危难之下 人才自救

首先我们要清楚现如今华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芯片,是光刻机,还是系统?事实上这些在本质上都属于一种东西,叫做供应链。它涵盖了上百个环节,需要数百万种高精尖技术。而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核心专利都来源于欧美企业。正因如此在这场商业博弈中,华为并不具备同等的话语权。美国禁令一下达,华为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便立马被切断,最终陷入了无芯可用、无系统可操作的尴尬境地!

而华为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困局,势必要尽可能的实现自主产业链全面化,大幅削减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然而想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至少以华为现如今的实力并不足以实现。因此现如今的华为还要进一步扩张,去吸纳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使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这一构想!于是便有了去年爆火的“天才少年”计划。

事实上该计划的概念早在2019年华为刚刚被禁时就已经出现,当时面对美国的制裁压力,任正非第一时间提出了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而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伴随着各种天才少年的加入和抓人眼球的百万年薪,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才逐渐曝光正式走到了台前。而在曝光之初,该计划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毕竟短期看来,用如此高昂的薪酬去招募数百名人才,其资金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这无疑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对于重重围堵之下的华为来说,很有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华为很明白,现如今在短期内实现破局自救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而以百万年薪去吸纳那些前途无量的少年天才,长远来看他们为企业带来的技术赋能和价值必定是物超所值的,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反转战局的关键一笔。这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更是华为破局的背水一战!也正是基于这种信念,于是才有了现如今裁员大潮下,华为仍旧扩招的逆行身影!

也许对于人才战略的实施,华为自己也不确定能否真正实现自救。但是就大东来看,面对危机,只有敢于反击,才能创造奇迹!而这一点也是值得所有中国科技去学习的!毕竟现如今面对困局的不仅只有华为,而是整个中国科技产业,至于人才流失更是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之殇。

而华为的人才战略,则为这些高精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土壤,使其有了回流的动力和契机。这无疑是为中国科技、经济乃至整体国力的反超提供动力!然而华为能够提供的土壤终究是有限的,想要真正实现这一切还需要中国更多的企业一同努力!使反击成为浪潮,人才吸纳成为趋势,到时候中国的科技产业才有机会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