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疫情发生后,茂南区官渡街道粤西明珠、南粤机械厂、公路局大院、东景苑等重点区域被划为中、高风险区,区内很多户人家来不及安排家中的事务,特别是一些居家隔离的老人、孕妇、孩子、慢性病人等特殊人群,每天的柴米油盐、看病就医成了他们“急难愁盼”的事。
但很快他们发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为这里来了一群熟悉又暖心的“陌生人”。
7月12日,官渡街道办党员志愿者开展一项暖心的“敲门行动”。按照“不漏一人”原则,对中、高风险区的特殊人群进行精准排查、分类造册、网格服务,组织多支志愿小分队为654名特殊群众提供派送生活物资、协助送院、送药上门、诊疗上门等服务。
为居民送生活物资到家
“各位居民,请今天上午8时到小区大院领取猪肉,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分批次来领取。”党员志愿者黄燕银向封控小区群里发送信息。
粤西明珠、南粤机械厂、公路局大院、东景苑等小区,自从封控管理后,有居民陆续反映缺米、菜、油等生活物资。官渡街道志愿者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马上联系商家,按需按量将送物资到小区,再由党员志愿者统一安排配送。在党员志愿者奔跑忙碌下,居民缺米、缺菜、缺油的情况得以缓解。
将慢性病患者送医
“陈伯,你不用担心,我已经联系到医院,今天上午10时就可以联系救护车将你送到医院做血透析。”志愿者杨春桃说。
“谢谢志愿者,让我能按时到医院做血透析,太感谢了!”刚刚做完血透析的陈伯向官渡街道志愿者问好。
针对4个风险区内的23名慢性病患者每个月都要做血透析3次的情况,官渡志愿者根据患者的血透析需求,提前联系茂南区医院医生,安排救护车接送患者到医院透析,然后再将患者接回家。
除此之外,志愿者还每天至少到访探望一次,每天定时与慢性病患者进行电话或视频联系,让患者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为独居老人送药
“林姨,我们送药来啦!”“来了来了!”清晨,铁门外又传来熟悉的声音,林婆婆打开门,欣喜地接过陈玉明等志愿者送来的药。
林婆婆患有高血压10余年,每天都要靠吃药来维持正常的血压,由于疫情封控,家中的药物所剩无多。“婆婆,请问您缺什么药,我们明天给您送过来。”特殊人群服务志愿者第一天上门的时候,详细记下了林婆婆紧缺的药物,并第一时间向医疗组报备。
第二天一大早,3天的药量便已送到林婆婆家中。
暖心关怀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妹妹,今天怎么样?现在外面有病毒,你要乖乖留在家里,做好防护,听妈妈的话!”杨春桃问道。
在4个风险区,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共有6户,其中一户是60多岁的老母亲带着20多岁患有精神病的女儿,他们成了志愿者们最惦记的人。
黄燕银、杨春桃、龚玄等志愿者每天来到他们家里,帮他们干家务活,耐心地“唠嗑”。通过几天的交流,这个“妹妹”逐渐放下戒备心,志愿者们的到来成了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志愿者姐姐,等疫情结束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吃顿饭。”因为这场疫情,志愿者和管控区居民走在一起,在官渡街道办的贴心安排以及党员志愿者每天互相关心照顾下,彼此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记者】杨金凤
【通讯员】梁锦
【作者】 杨金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