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投资 为什么会增加m2(为什么投资要跑赢M2增速)

自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重振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关键之一。各地密集部署稳投资计划,透露的信息显示新一轮“基建潮”正在路上,铁路、公路、轨道交通依旧是基建投资的重中之重。

比如,河南宣布实施投资1000亿元以上、总长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广东宣布大力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投资6500亿元,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将计划完成投资1200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计划新开工铁路里程6800公里,相应铁路投资有可能提高到史上最高水平的8500亿元。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09-10年的“四万亿”计划。10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口瞬间冰冻,加上国内消费不振,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为抑制GDP增速下滑,2008年11月中央宣布,在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即“四万亿”计划。在“四万亿”的持续刺激下,基建投资增速直线上行,2009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42.2%,创历史高点,迄今无法逾越。

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十周年⑰| “四万亿”启示录:宏观调控究竟要怎么“调”?

金融危机十周年⑬|图说“四万亿”

在“四万亿计划”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完成GDP保8的任务,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代价是地方政府、企业、居民债务失控。

十年后,历史会否重演?

中金公司认为,与“四万亿”计划相比,无论是以占GDP、还是占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的标准来衡量,本轮基建计划的相对规模要“合理”得多,基建投资反弹也会“温和”得多,预计2019上半年高点在15%左右。

据中金公司统计,从2018年7月到2019年1月间,发改委审批的基建项目投资总额为1.34万亿元,约占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和GDP的1.5%。相比之下,2009年“4万亿”的计划投资额相当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的29%和GDP的12.5%。

其次,考虑到对地方政府非标融资和其他隐性杠杆监管的收紧,银行和政府可能本着更为审慎的原则本轮来监管基建相关的融资。与“四万亿”相比,本轮基建投资项目将更多通过显性债务渠道进行融资,因此,基建相关信贷可能不会出现像2009-10年那样的“井喷”式增长。

2009年6月,社会融资增速即飙升至31%,M2同比增速达到29%。相比之下,2019年1月社融同比增速为10.4%、M2同比增速仅为8.4%。往前看,更为审慎的监管框架已经建立,基建项目融资也会趋于理性、透明。

再者,从公布计划的大类行业来看,本轮基建投资和2009-10年的“四万亿”的领域虽有些重叠,但本轮投资更加注重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基建”领域投资。

比如,湖北表示要集中力量推进武汉新芯二期、天马柔性屏、小米武汉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江苏提出抓好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和创新应用,加快推进5G商用进程;安徽提出要扩大4G网络覆盖面,加快5G商用步伐;北京表示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奔驰新能源汽车、超高清显示设备、“无人机小镇”等重大项目落地。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指导意见,中金公司认为,“新基建”投资将更多集中在扶贫、农村基建、电信设备、现代物流网络,环保、公用事业和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

分行业看,审批和融资政策将更多地倾向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及促进消费升级的城乡基础设施、电信基础设施升级,以及环保相关的基建投资领域等。

分区域看,城际铁路可能是东部/沿海人口密集地区的交运基建重点;而机场和铁路投资的重点可能放在较偏远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同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此外,中金公司指出,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各产业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自给”能力不足的行业也可以定义为“短板”领域,其中包括半导体/芯片、电信设备、油气勘探和储运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