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斯汽车钥匙多少钱(福睿斯汽车钥匙多少钱)

何为记者?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没有四季,只有两季,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你关注就是旺季,你略过就是淡季。今天,我们的记者以走基层的方式,庆祝第十八个记者节的到来!

80年前,一群愿献身于新闻事业的有志青年在烽火岁月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他们以笔为枪,为中华民族救亡而奔走呐喊。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80年后,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中国记协的团结引领下,肩负社会责任,书写时代篇章,点亮光荣与梦想。今日是第18个记者节,本报记者深入基层,感受内蒙古新变化。

记者走基层

本报记者走基层 感受我区新变化

游客游览通顺大巷

呼和浩特玉泉区重现古城壮美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王乐 实习生 赵一瑾 通讯员 杨帆)11月7日,记者来到呼市玉泉区,从大盛魁文创园、塞上老街、通顺大巷、睿斯文化教育综合体、内蒙古当代艺术产业园一路走来,古与今结合,从中感受玉泉区文化旅游及古韵风情的同时,也从中感受到玉泉区借历史底蕴做强文化产业,满足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别样壮美。

大盛魁,是清代在内蒙古草原上崛起的中国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玉泉区借助旧城区改造,在大盛魁旧址恢复商号原貌,打造“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走进园区内以大盛魁商号为代表的旅蒙商文化的大盛魁博物馆,浓烈的蒙汉民族商业贸易融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与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东西相望的是塞上老街,始建于明清,兴盛于民国的塞上老街被誉为“塞上明清一条街”,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与之相隔的是玉泉区今年打造的“通顺大巷美食一条街”,市民和游客在这儿不仅可以尝遍全市各类美食,还可以欣赏仿古建筑,真正体验古道飘香的民俗风情。

记者了解到,玉泉区依托丰富的古迹名胜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玉泉区文化气质的同时,也借势历史文化底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整体推进商贸、旅游、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打造了睿斯文化教育综合体、内蒙古当代艺术产业园等文化促旅游、旅游增人气、人气促消费、消费聚财气的循环产业链的现代文化景观,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玉泉区文化产业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将闲置、废弃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等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玉泉区正在打造内蒙古当代艺术产业园。大木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韩超说,目前,内蒙古当代艺术产业园的设计改造正在同步推进,还有很多需要斟酌的地方,未来将以内蒙古的文化艺术为核心,打造一个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多元化产业园区。

在未来将继续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地域优势、文化优势,丰富精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内涵,实现高尚的人文精神与优美和谐的景区风貌相统一,打造成为呼和浩特旅游第一区、内蒙古旅游第一站和民族特色旅游第一城,也使玉泉区成为有文化与灵魂、有信仰与精神、有理想与豪情、有活力与魅力的美丽城区。

包头“光屁股小孩”一家的幸福生活

◆高宇博和爷爷 全媒体记者 常淑芬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常淑芬)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改距今已近5年,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那个记者镜头中活泼可爱的“光屁股小孩”高宇博与北梁巨变一起定格于人们的心间。

作为标志性事件中的新闻人物,11月7 日,记者来到高宇博家,见证一家人的新生活。

意外走红的“爷孙俩”

曾经家住东河区北梁棚户区三官庙社区的高俊平一家的情况是所有北梁人生活的“缩影”。2013年高俊平的孙子高宇博因在央视新闻联播关于李克强视察棚户区的一则报道中,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孩“闯进”镜头而成为“网络红人”。

1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河区北梁五区32栋高宇博的爷爷高俊平家。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赶回来的高师傅看见记者很激动,他热情地将记者领回了家。环顾高师傅的新居,曾经进屋就是锅连炕的场景不见了,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干净整洁、家电俱全,太阳照射的阳台上尽是绿植,春意盎然。客厅的像框中,李克强总理和高师傅坐在炕头上唠家常的照片很是醒目。在李克强总理给高师傅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安居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要用勤劳的双手继续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让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

生活好了,老高变小高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高师傅称感觉像做梦,梦醒了新生活就开始了。曾经,向李克强讲述旧北梁生活时,高俊平在镜头前哭了。如今他却眉开眼笑,“盼了几辈子,北梁人的安居梦终于圆了。现在大家都说他比以前更年轻了,称呼都由老高变成了小高,那是因为生活更好了。”高俊平说。

今年61岁的高俊平是原内蒙古建筑机械厂的工人,11年前企业破产,他领了补偿金下岗回家。妻子侯京萍 9年前也从当地一家机械厂退休,当年在北梁住的时候,儿子与儿媳都无正式工作,全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棚改后搬进了新居,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资也年年上涨,现在两个人每个月工资 5000多元。“以前住平房时 10月份就得张罗买煤,现在住进楼房再也不用了,虽然住楼房开销多,但我们老两口的退休工资足够了。”

上午11点15分,记者和高师傅去东河区实验学校接放学回家的高宇博。一路上,每到一处,高师傅都给记者讲述东河区棚改后的变化。11点40分,记者在学校门口见到了那个当年在镜头前活泼好动的“光屁股小孩”高宇博,没有了当年的淘气却有了男孩子的阳光。

因为当天是他爸爸的生日,高宇博像个小大人一样,一路上一直电话联系妈妈要给爸爸买蛋糕。“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喜欢体育、音乐,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上过电视。”高宇博三言两语介绍了自己,并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他语文考了92,数学94,英语98分。

赤峰棚改实现居民“安居梦”

◆贾鸿迦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 全媒体记者 张志伟 赵娜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张志伟 赵娜) 2014年3月2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赤峰市红山区铁南棚户区视察,指示“让棚户区居民三年搬入新居”,红山区将棚户区改造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三年时间,铁南棚户区终于旧貌换新颜,居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2016年11月,赤峰市红山区铁南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南苑绿景小区21栋住宅楼全部建成,1140户回迁居民领到了新房钥匙。2017年6月,铁南棚户区6282套回迁房也开始交房,铁南棚户区7300户回迁居民圆了“住房梦”。

进城务工迎来新生活

2016年11月,铁南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南苑绿景小区交房,迎来了第一批棚户区居民。今年44岁的孙小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住进楼房里,原本从翁牛特旗乌丹镇来到市里打拼,一家7口人挤在70平方米的小院里“。本想着在赤峰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就已经不错了,从不敢想会住进楼房里。”孙小芹告诉记者,2003年,他们在铁南三角线买了一处只有70多平米的小院,院外的路面比院里高1米多,每到下雨天,雨水倒灌,是一家人最愁的时候。每到雨季,晚上睡觉前便将沙袋挡在大门口,防止雨水倒灌。

“当时平房和公厕相距仅六七米,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苍蝇乱飞,生活环境特别差。一到刮风的时候,塑料袋、沙土刮得满天都是,下雨时一出门就是一脚泥,出行非常不方便。现在住上了楼房,就像做梦一样。”孙小芹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没法儿比,这也让孙小芹更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25岁贾鸿迦有了自己的空间

提起棚户区改造前的生活,贾鸿迦用“害怕”两个字形容。今年 25岁的贾鸿迦从5岁就和父母住在铁南的小平房里,那里的环境脏乱,到处都是垃圾,而且没有路灯。“我那时上高中,晚上下自习每次回家的路上都是黑漆漆的,特别害怕。上厕所时都要和邻居结伴,因为那条路又黑又长,我自己一个人实在不敢。”贾鸿迦说。

现在,贾鸿迦和父母分开住,都住在富润家园,他也有了自己的空间。 “住进这个小区,和以前的环境比真是好太多了。小区路边不能停车,我觉得很好,能给我们留出更多休闲的地方。”贾鸿迦说。

铁南棚户区改造工程,为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住房问题,让以前住不起楼房的人实现了“安居梦”。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也让老百姓对新生活不断憧憬,对新生活充满希望。

锡林郭勒一个嘎查党支部书记的一天

◆廷巴特尔(左)为牧民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媒体记者 侯云峰 通讯员 赵佳欣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侯云峰通讯员 赵佳欣)

最近,廷•巴特尔忙坏了。

10月28日,赴京列席党的十九大归来的廷!巴特尔征尘未洗,就走进党员中心户苏义拉其木格家,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时间传达给家乡的党员。

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今年 62岁的他扎根草原 43年,牧民生产生活怎么样,他最清楚;牧民生产生活需要什么,他最明白。

蒙古包中的“茶话会”

走进蒙古包,刚倒的奶茶热气氤氲,问题就随之而来。

“廷书记,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小康的关键在广大农村。在建设美丽乡村、带领广大农牧民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中,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来谈谈我的看法。”廷•巴特尔打开了话匣子。

“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廷•巴特尔说,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的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及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他看来,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应该为农牧民群众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等,做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帮助农民解决致富方面的各种问题。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草原上落地开花

刚喝了一口奶茶,第二个问题又抛向了廷•巴特尔。

“廷书记,在我们农牧区,应该怎样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对牧民党员和普通群众进行培训教育?”

廷•巴特尔说,“随着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种养殖结构调整日趋多元化,农牧民培训工作的范围、形式和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投资建了一座培训基地,并配备了农牧民现代远程教育和学习培训所需的相关设施。”

廷•巴特尔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培训基地的讲师就是他,他把自己几十年在生产生活中摸索出来、运用到实际中见到实效的经验,通过这个培训基地,使它成为牧民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生产技能的大课堂。自基地建成后,本地区牧民和区内外乃至蒙古国、俄罗斯等地主动前来参与培训的人员达2万多人次。

“十九大精神是个宝,我们牧民离不了。”廷•巴特尔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阿巴嘎草原上落地开花。”

乌兰察布没有外出务工人员的碱滩村

◆孟克巴雅尔的妻子正在制作奶食 全媒体记者 胡胜忠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樊瑞)“这套印着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茶具太珍贵啦,正好女儿后天出嫁,送给他们,很有意义。”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村民胡喜亮拿着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时中央代表团赠送的纪念礼品,向记者展示这份意义非凡的礼物。

11月7日,记者来到国贫旗县察右前旗,在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正赶上村民胡喜亮向众人展示珍贵的慰问品。据了解,碱滩村委会辖5 个自然村,常住户246户,其中少数民族就有106户,是一个少数民族村。

农民家门口脱贫

通过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工作,该村委会目前仅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喜亮在政府的帮助下成为全村的养猪大户,已于去年顺利脱贫。

“买猪、盖猪舍政府都有补贴,今年一头猪能卖3000元。”因勤快能干,胡喜亮还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年有 6000元补贴。

在牧业自然村,走进孟克巴雅尔的传统手工奶制品作坊,浓香的奶香味弥漫在整个蒙古包。从18岁就开始在村里做奶食的孟克巴雅尔,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坚守着纯手工制作。“我的奶制品有两个‘必须’,第一必须是绿色纯牛奶,第二必须是纯手工制作。”正因如此,他的奶制品销量日益增长,近至邻近旗县,远至北京、上海等地。

孟克巴雅尔并不满足于现状,向记者吐露出他的远期小目标,“在保证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打造出一款属于自己的品牌。” 孟克巴雅尔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寻求政府帮助,解决眼前资金短缺的问题, “如今政策扶持力度这么大,我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让村民脱贫不返贫

跳出扶贫抓扶贫,碱滩村实行的 “合作社+贫困户+大户”的产业脱贫模式,让村民脱贫不返贫,“稳扎稳打” 奔小康。据了解,乌兰察布市地区原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地区,在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却没有一户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脱贫致富,早已不是梦。

“下一个目标,我们将带领村民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地域特点,以加大畜种改良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强力打造‘蒙元’文化产业。”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的驻村第一书记盛勇这样描述村里未来的发展蓝图。

乌海昔日风大沙多 今朝山清水秀

◆乌海湖改善了生活环境 全媒体记者 夏瑞婷 王惠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夏瑞婷 王惠)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乌海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多年前,乌海曾流行过这样的顺口溜。尤其是春天,黄沙遮云蔽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58岁的李建军说:“乌海市处在乌兰布和、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会处,干旱少雨,风大沙多。作为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饱受空气污染之痛。大家太渴望拥有一片蓝天了。”

正因如此,乌海人对绿色有着极为特殊的渴望与追求,并始终坚持着追逐绿色的脚步。

乌海市委、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努力改善地区人居环境,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乌海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二五”初的34.5%提高到42.2%,陆续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色交通城市。

为提高群众的绿色发展获得感,乌海市还建设了主题多样、景色各异的公园,并以乌海湖为核心,打造环城水系,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城市格局。乌海湖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外在与内涵,绿色已成为乌海城市发展的底色。

说到乌海市环境的变化,退休职工吴顺顺对记者说:“这几年乌海简直大变样。天在变蓝、山在变绿、水在变清,这座城市生态环境正在大变样。‘出门看山水,推窗望沙漠’,如今这是乌海人分分钟便能享受到的福利。乌海湖实现了几代人‘家门口看海’的愿望。”

“自乌海湖建成以来,它就如一个天然的加湿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同时吸引许多外地人来乌海观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餐馆老板刘鹏说。

乌海改善的不只是外在环境,还挖掘提炼历史文化资源,用独特厚重的人文底蕴来提升城市软实力。乌海有亘古的世界级旅游产品桌子山岩画群,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3A级景区满巴拉僧庙;还有与恐龙同时代,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四合木,秦长城遗址、二道坎烽火台、马堡店、新地古城等古迹,犹如历史散落的珍珠。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农户张娜说:“通过政府合理规划、大力建设,乌海已成为一座旅游城市。‘旅游+农业’的探索与尝试,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乡村游,还成为了我们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改变中的乌海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未来。

鄂尔多斯曾经撂荒闲置地 今天变成香饽饽

◆乌兰淖尔村的村民靠土地得到了实惠 全媒体记者 陈晨摄影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陈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一个普通的镇子,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苏永红在红庆河镇工作7年,踏实为农牧民做实际工作,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驻村书记苏永红的帮助下,这里的农牧民从土地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记者来到红庆河镇乌兰淖尔村四社刘缠其家中的时候,问起他2017年的收入情况时,他憨笑着说:“以前种地没挣钱,今年是真的靠种地挣到钱了!”

刘缠其是乌兰淖尔村四社的种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一直发展种养殖,自己种植饲草料地200多亩,养殖牛30多头,养殖肉羊200多只,妻子还在镇上开着酒店,在外人看来,自己是村里的带头人、致富能人。但是这几年下来,种了200多亩地却一直没有挣钱,原因竟是由于动力电不足,而且只有一眼浅机井漫灌土地,每年种地除去各种开销,几乎不挣钱。2015年开始,大部分土地都撂荒闲置了。苏书记在2016年驻村入户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积极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喷灌项目,并在2017年春季安排实施。喷灌项目实施后,他将200多亩地以每亩250元出租给了一家农牧业公司,2017年仅种地收入就达到了5万多元。现在正在一步步脱贫、致富。

几年来,苏永红为村里争取到100多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为乌兰淖村4个社安排实施了旱地管灌和喷灌项目1500多亩,安装节水管道18600多米,安装80KW变压器1台、50KW变压器3台,架设输变电线路2400多米,打配机井6眼。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乌兰淖村人均水浇地从以前的2亩扩展到5亩,农牧民人均收入从9500元跃升到15000元左右。此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牧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消除空壳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兴安盟法院执行少了针锋相对 多了相互理解

杨立军的工作得到认可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高洋)这里没有强制执行时的剑拔弩张,有的只是双方的理解和配合。

近日,记者采访到这样一位执行干警,平易近人的性格中,少了一份锐气,却多了一份平和。不仅申请执行人为他送锦旗,就连被执行人也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杨立军到执行局工作还不满两年,可是他负责或经手的案件,不论执行标是多是少,被执行人距离是远是近,基本上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说起让杨立军印象最深刻的案件,要数前段时间阿尔山法院的一起案件了。申请执行方手中有房产证,可房产证上所标注的房产已有人入住,而且住户马某手中有购房合同,已交了一部分房款。马某担心房子被法院拿走,在地下室内摆满了液化气罐,声称要是法院强制执行,就同归于尽。案件已持续10多年。杨立军了解事情缘由后,一方面先稳定马某的情绪,向他保证,房子不会拿走;另一方面,开始着手调查地产开发商的资产明细,并从房地产商在房产局登记的原始卷宗开始翻阅,最终找到可供执行的房产两处。在杨立军的劝说下,马某也愿意主动交出剩余房款,虽然所有可执行的数额并没有达到应执行的数额,但申请执行方依然同意了结此案,他只说:“案子10多年了,没想到杨法官还能这么耐心、尽心地帮助我解决问题,虽然钱少了一些,但我同意结案。”

当问到他的办案方法时,他只说:“或许因为在立案厅工作的时间长了,经常接触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工作,所以在执行案件时,也会多少用到调解的方法,促成申请人和被执行人之间和解,这样执行起来也要顺利得多。”

杨立军告诉记者:“7月初,院里印发了一个文件,就是要发挥中院的协调统筹作用,协调、帮助基层法院对长期未执行的案件实施强制执行。协同执行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信息通过基层法院可以及时了解到,中院也可以督促基层法院执行工作。这个案件就属于这种情况。”

采访中,偶尔提到执行案件时需要出差,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近一个月,杨立军竟然在家里都没住上一周,这样的情况似乎很平常。说起执行工作,杨立军笑着说:“执行工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很有挑战性,虽然压力大,但是收获也很多,再说这毕竟是我的工作,完成工作责无旁贷。”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工作人员:

祝工作在一线的同仁们

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