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俩白银能买什么(200两白银是多少钱)


一个没用的冷知识:古代之所以要盗墓,是因为大户人家知道金银极不容易腐坏,所以有条件的富贵人家都会在去世的亲人墓穴里放金银珠宝,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同样能够享受如生前一般的荣华富贵。

就拿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慈禧太后来说,她的陵墓仅仅是修建,就花了3000多两黄金。到她下葬时,光是送葬的队伍,就走了整整四天。陪葬品除了玉石、翡翠和大小珍珠,另外还有金银器具不计其数;甚至为了防腐,老佛爷嘴巴里还含着夜明珠;棺材里贴身陪葬的,也是纯度极高的金银首饰。

中国古代有名有姓有陪葬大墓的帝王就有300多位,还有数不清的达官贵人,这样滞留在土堆里的金银完全无法计数。这也是我们现在见不到大量银子的原因之一。

普通人用不到银子

不过不对啊,电视剧里的大侠随随便便摸出来就是一大块银子,看着不是挺多的吗,即便是王公大臣贵族们,埋葬了很多,民间应该还有好多流传才是。其实,都是刻板印象害死人。古代吃茶喝酒这样的消费,只需要铜板就够了。

当然物价有高低,古代不同朝代,甚至不同朝代的不同年间,银子的价值都不尽相同。唐太宗年间,一两银子可以换1000文铜钱,而5文钱可以买一斗,也就是12斤左右的米。按现在普通稻米的价格3元左右一斤,五文钱就相当于36--40元人民币。1000文铜钱,相当于7000--8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8000元。去随便切点牛肉,吃个小面,至于放银子吗?放几枚铜钱完全足够。

按照《宋史职官志》的记载,每斗米30文。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200块左右。这样说起来,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和郭靖相见时,花了将近20两银子,也就是用了24000多。这还是郭靖的有钱师傅们为了担心他出远门银两短缺,他还是铁木真十分中意的乘龙快婿,自然不缺盘缠。所以给了这许多金银。

这和后来的电视剧中越来越夸张的银两设计并不一样。艺术作品中,数字越大,越能体现功劳;赏赐常常用黄金万两。事实上,有时候,一整个国家的国库年收入,都只有200万两白银的收入。即便一个大臣有功要赏,按照金银兑换1:50的比例,黄金万两就是4万两白银,照这样赏赐,国库还不够赏赐功臣的。

所以,普通人家是不会常用金银流通的,即便是拥有了少部分的金银,肯定也要赶紧藏起来。而且,古代官银和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都是有区别的。官银纯度高,重量更为精准,因此常常用在军饷、赈灾等场合。官员、个人,私用官银,是会被治罪的。

而市银在流通中,往往会人为破坏、熔铸,有些碎银子靠估算,有些银子又被掺了假;老百姓如果想要简单快捷地验一验银子的纯度,往往会直接拿牙咬。所以,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更愿意选择铜板,这也进一步促使绝大部分金银仍然掌握在统治阶级。

这是银子“似乎”消失了的第二个原因。因为根本也没有那么多。

近代被迫赔偿给外国列强的无数金银

除了藏在墓室中的无法估算具体数值的金银,还有近代赔偿给外国列强的。各种条约签订后,仅1901年,就赔偿了本息共计9.8亿两。而清朝末年短短70年间,共赔偿白银13.7亿两。

后来,狡猾的美国人为了充盈自己的国库,宣布白银是国家的,并且再大量收购。这种情况一度造成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纸币泛滥,而银元的实际价值一高再高。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把大批的黄金和银元分三批大量运往中国台湾,共计黄金277.5万两,银元1520万。

所以,白银不是消失了,只不过是不再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金银流通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通货币样式的转变,和白银在新时代的其他用途,从明转向了暗。

人类最开始没有货币,后来,用贝壳做货币。但贝壳有大有小,而且容易被破坏。而人类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对于自然界中的金属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利用;因此把珍贵的货币慢慢换成了更加耐用的金属。这时候就产生了青铜钱币。而当时中国正值商周时期,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封地,每个封地有不同的货币方式,刀币、铜贝等,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才统一制造成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这个钱非常有讲究,形状暗合中国古代对于天地的最朴素的认知,天圆地方。也因此,中国古代的铜钱都沿用了这一形式,只不过铜钱上的字样和铸造钱币的材质有所不同。而实际使用之中,钱币外围圆润,不会划伤皮肤和衣物,中间的孔又方便人们在携带的时候用绳索串联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时期曾经尝试用白银铸造,但因为当时白银产量不多,所以导致原本用来当零钱用的钱币价值过高,民间私自铸造谋取暴利的案例屡禁不止,最后只能宣布废止。民间流通的货币主要还是铜钱。

一直到盛唐时期,白银才再一次作为货币出现在历史长河中。本来继续使用铜钱也没什么问题。但唐朝对外开放贸易的规模十分宏大,而国外通行的更多的是金币和银币。为了方便交易,唐朝也开始铸造银锭。中国的丝绸和茶叶等商品,远销国外,深受欢迎,因此,在那个时期,国外大量的金银货币流入中国。而黄金又习惯于被贵人们用来熔铸成金首饰,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到明朝时期,中国确定了以银币和铜钱共同存在的货币流通方式。

清朝统治者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入主中原,各方面的制度大部分都沿用前朝,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在再外敌入侵之前,白银具有极高的购买力。到民国时期,白银作为硬通货,消耗在战争上,民众手里大多是空有数字而不有实际价值的纸币。纸币的特点是携带方便,而且材料不会受到矿物质开采的影响。缺点是容易被伪造,也容易失去价值。

不过,清朝铺张浪费了那么多白银,却不能及时补充,除了民间的白银所剩不多以外,当时清政府也没有多少余力去开采银矿,而银矿本身也不是取之不尽,据史料记载,清朝晚期,国内几乎没有银矿可供开采。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发行的都是纸币,国家曾经回收的一部分白银都用于工业建设。白银从此退出了货币流通的舞台。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白银,通常是用于打造首饰的925银,其中加入了7.5%的铜合金。另外不同地区的银首饰,含银量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号称银首饰的内部,很可能银的含量并不高。这是我们看得见的银。

银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发挥着用途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银仍然在发挥它的用途。古代电视剧和小说情节中,常常有用银针试毒的情节。这个是不是一种夸张杜撰呢?

银子对于人体有很好的影响,这个在历史上的确有记载。公元前300多年,马其顿王国的领袖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到达非洲以后,普通士兵水土不服感染了热带痢疾,使得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但国王和军官们却很少有染病的。而现在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国王和军官都是使用银制餐具,而市民们只能使用锡制餐具导致的。银离子可以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也就是具有天然的杀菌功能。不要小看这个银离子,实验证明: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公斤水。

而且在我国古代,也的确有仵作利用银针验毒帮忙破案的记载。

所以,在现代医学中,银用于医疗器械的制造,也就不足为奇了。银被大量添加在凝胶和绷带中,以便让这些物资具有抗菌杀菌的效果。另外,医学上用于腐蚀增生肉芽组织、稀释之后用来治疗眼部感染的硝酸银,都含有大量银离子。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还能制成可以检测糖的试剂,等等。

银在工业上的运用更为广泛,银合金、银焊料、银-铜焊料等新型材料有望用于电子电器;卤化银感光材料是胶卷、相纸、胶片、显微镜等的十分重要的原材料。银还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净化排放的化学污染物等等。

银子是有用的,银饰是美丽的。但是过分夸大它对于人体的作用就有些言过其实。很多商家打着佩戴银饰对人体有好处的旗号,推销各类饰品,并且歪曲说久戴的银饰变黑,实际上是吸收了人体内的废物从而达到净化作用,这就是瞎扯了,这只不过是人体的汗液对银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从而引起的氧化反应。这不能说明健康问题,最多说明这个人爱不爱出汗。

所以,银子不是消失了,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服务于大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