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纸被冻干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壁纸怕冻吗)

1945年的一天,年轻的战士和朋友拥抱后,一脸平静地躺进一个形状像胶囊一样的罐子里,然后闭上了眼睛。他的朋友有些难过,但是这是战士自己的选择,朋友也只能尊重。

他默默地退开了,一群医护人员走上前去。

他们利落地在一堆电子屏幕上操作着,那个罐子被关闭,各种仪器运转起来,战士被极速冷冻起来,此后他陷入长眠,直到下一次被人唤醒。

人体冰冻的原理

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电影中的一位超级英雄因为和反派作战而坠入了深海,在极寒的深海寒冰中被冻了七十年。

他的一位朋友则被人为地冰冻,反派利用他超强的战斗力执行各种任务,在不需要他的时候就把他冻起来。

在这部电影中,这两个角色被冰冻,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设定。

“冰冻”这一背景设定,当然不是国外专属,实际上国内有许多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玄幻小说中,也有这样的元素。

各种“千年寒冰”、“万年玄冰”之类的神奇冰块,总是能为剧情提供合理解释或者推动剧情发展。

那么,在我们已经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中,是否真的有相应的技术呢?

大家都知道,一些暂时不想要小孩的女性会选择冷冻的方式来保存自己的卵子,这样为她们的将来多留下一个选择。

有些人曾经提出,一些现在无法治愈的绝症,也许在将来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是否可以将人体冰冻,带到科技更加发达的未来,再进行解冻后复活?

虽然这种方案看上来充满了科幻色彩,但是就单纯的理论上来说,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大脑无疑是实施人体冰冻最需要保护的器官,这也是人体内耗氧量最大的器官。

大脑的耗氧量占了20%以上,一旦大脑缺氧到了一定的时限,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但是如果此时将温度降低,它的耗氧量也将会大大减少,降到18度的时候就可以减少80%的耗氧量。

基于这样的理论,可以得出人体冷冻术所需要的大概温度。

如果将人类的大脑或者人体放置在零下130度以下的环境,基本可以保证大脑结构的完整性。

但与此同时,人体也是会受到伤害的。

首先就是,冰晶会对细胞造成损害。

大家都知道水在低于0度的环境中会结冰,人体内的细胞在面临低温时,细胞内外的水分也同样会结冰。

结冰后形成的冰晶,冰晶会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最终引起细胞死亡。

不过这个问题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合理使用冷冻保护剂,冰晶的产生将大量减少,细胞就能够在超低温环境下被保存下来,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玻璃化”(vitrification)。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位叫做Gregory Fahy的美国生物学家,在实验中成功的复原了一个玻璃化的动物大脑。

这是全世界第1次出现成功玻璃化的案例,并且在检查后发现,这个动物的大脑细胞没有出现任何冰晶损伤。

尽管找到了解决冰晶损伤的办法,但是细胞还面临着其他威胁,比如脱水或者毒性。

2016年,这位美国生物学家再次成功地复原了一个兔子大脑的切片,这个切片曾经被保存在零下135度的环境内。

电子显微镜仔仔细细地检查了这些细胞,没有找到任何损伤。

不过,就现在的实验数据看来,人们还不能确定人类大脑是否能以这些方式避开细胞损伤。

要知道,人类的大脑要比其他动物的大脑复杂得多,根据其不同部位的特征,还需要采取不同的冷冻方式,而这些冷冻方式是否都能避免细胞损伤呢?

目前还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不可能将冰冻的人“起死回生”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一些想要冰冻自己身体的人的决定,他们有各自的理由,在生前就已经为自己的遗体安排好了一个超低温的“胶囊”。

世界上第一个冰冻自己身体的人,生活在几十年前,到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在超低温环境中保存了半个多世纪。

但凡关于人体冰冻的学术研究或者科普知识,大都会提起这个开创了先河的人:曾经担任过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詹姆斯·贝德福德。

第一例人体冷冻

贝德福德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他家境非常优越,自己在加州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尽管贝德福德在其他领域也非常出色,但是他最擅长、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仍然是他的心理学专业。

他曾经在不同的杂志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不少相当专业的学术论文,而且同行们也对他很认可。

贝德福德也是一个非常自信、有冒险精神的人,他退休之后并没有就此在家养老,反而开始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从1958年开始,贝德福德先后离开美国去了非洲大草原和亚马逊丛林,在这些生活条件并不优越的地方,他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和磨砺。

研究心理学并不容易,这对研究者本人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贝德福德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自己内心当然也需要宣泄。

所以在退休之后明显可以看到他与原来有了很大的不同,似乎贝德福德已经完全摆脱了在此之前的一些束缚,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时,冷冻人体的实验开始在美国出现,贝德福德得知以后参加了这一项目。

成为了这个实验项目中的一个志愿者,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与他在退休后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有很大关系。

再加上他自己已经身患癌症,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贝德福德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治愈癌症,摆脱病痛带来的折磨。

就算这只是一个梦想,但是多少也是在心中埋下了一丝希望。

1967年,身体已经非常衰弱的贝德福德住进了一家疗养院,彼时他已经被癌症折磨了许久,当时的医疗条件与现在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的病症虽然得到了治疗,但是仍然不断恶化。

当他开始出现心肺衰竭的状况之后,贝德福德的家人按照他的意愿联系了冰冻人体项目的负责人。

他们希望贝德福德能够在死亡后立即得到冷冻保存,这样能够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他的大脑。

项目方对于这样的要求自然是求之不得,因为志愿者越配合,他们能够得到的数据和实验资料就越完善。

就这样贝德福德成为了第1个人体冷冻的实践者。

1967年1月12日,贝德福德因抢救无效在医院中去世,享年72岁。

由三个人组成的贝德福德冷冻小组,在他死亡之前就赶到了医院中,准备为贝德福德进行人体冷冻。

这三个人分别是退休电工纳尔逊,意大利生物学家丹特.布鲁诺尔博士(Dr Dante Brunol),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的化学家罗伯特.普瑞霍达(Robert Prehoda)。

当贝德福德停止呼吸心跳被确认死亡后,身体还有余温,血液也还没有完全凝固。

工作人员立即为他注射了一种肝素,这种注射剂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他的血液凝固。

随后他们用冰迅速降低贝德福德身体的温度,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这一步主要是将贝德福德体内的血液完全抽出,随后在他的血管中注入一种生物防冻剂,这种生物防冻剂就是二甲基亚砜(DMSO)。

防冻剂从他的颈动脉注入,由于此时贝德福德已经死亡,注入他血管内的液体不会流动,所以工作人员还必须进行胸部按压,配合使用一种球囊呼吸器,让防冻剂能够保持循环。

因为如果防冻剂不能循环的话,很可能无法在每一处的血管中注满,那么贝德福德的尸体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到这一环节,贝德福德的尸体已经完成了初步处理,接下来工作人员用一个涤纶锯纸袋子将他的尸体完全包裹起来。

这种袋子就像一个睡袋,看起来类似于一个超大号的透明塑料袋。

用这种袋子将贝德福德的尸体全部包裹起来,主要是为了隔绝与外界氧气的接触,阻断可能产生微生物的渠道。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包裹着贝德福德的袋子被放进了一个大盒子,这个盒子里充满了干冰。

此时,一个巨大的问题横亘在三人工作组面前:他们没有地方继续存放贝德福德的尸体。

因为,当时可以用于存放冰冻尸体的专用低温胶囊装冷藏罐的仓库,还没有建好。

这个仓库位于亚利桑那州,最快也要两个星期之后才能建造完成。

那么这两个星期该怎么办呢?虽然目前贝德福德的尸体已经处于超低温环境,但是这个盒子又应该放到哪里呢。

纳尔逊给自己的一个朋友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朋友自己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

他说他这里有一个存放冷冻尸体的盒子,暂时没有地方放置,需要找个容身之地,放置两三周。

朋友一口答应帮助纳尔逊,为他提供一个地方。

于是纳尔逊等人便立即出发,他们把装着贝德福德的盒子搬上一辆皮卡,连夜穿过洛杉矶托潘加峡谷。

后来,纳尔逊觉得自己那时候真是太疯狂了,那些道路非常坎坷崎岖,而他开着的皮卡后面还装载着一具被冷冻的尸体。

要做这样的事是非常需要勇气的,纳尔逊觉得自己那个时候一定是疯了。

不过他总算是顺利地把那个盒子送到了朋友那里,存放了两个星期。

在那之后,纳尔逊才把贝德福德带到亚里桑纳州,把它存放在了冷冻胶囊里,那其实是一个温度只有-149℃的液氮罐。

当时,贝特福德的身体依然被包裹在一个涤纶聚酯袋子中,而且还固定在了一个不锈钢担架上。

用液氮代替干冰来保存,自然更加有用,保存效果也更好。

从那以后一直到1991年,贝德福德一直在那个液氮罐中。

自贝德福德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和他一样选择了同样的道路。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400多个人和贝德福德一样长眠在超低温的液氮罐中。

他们的目的大都一样,希望自己能够在科学技术足够发达的时候被复活。

那么这样的可能性真的存在吗?

漫长的等待

将人冰冻后再唤醒,这种事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这一设想要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实际上,有一些机构虽然提供人体冷冻的服务,但是这种方式更多地被视作一种殡葬方式或者实验。

因为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要想把一个冰冻的人体“复活”,远远不是设想中的“解冻”就可以了。

仅仅是将冰冻的人脑复苏,就涉及各方面的技术。

包括生物工程、分子纳米等技术,而且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例如缺氧、冷冻保护剂的毒性、压裂以及组织再生等等。

就现在的科学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而未来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做到冰冻人体还是一个未知数。

目前世界各国有一些机构,也在进行人体冷冻,其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生命研究基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

在这个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有各种业务的标价,其中也包括冷冻人体,分为仅冷冻头部和冷冻全身。

前者的价格为8万美金(约为人民币55万),选择这项服务的人,可以在自己身故之后将头部存放在这家公司的液态氨容器内,这种容器内的温度低至-196度。

如果选择全身冷冻,则需要花费20万美金(约136万人民币)。

截止到2017年年初的时候,已经有1618人在阿尔科基金支付了费用,其中有149人已经被放入了冷冻罐。

另外美国密歇根州还有一家人体冷冻机构,这家机构成立于1976年,到2017年7月时,已经拥有会员1407人,其中有153人已经被冷冻。

这家机构最低的冷冻费用约为28,000美金。

到2018年的时候,全世界一共有5个人体冷冻基地,其中有三个都位于美国,另外两个分别位于俄罗斯和印度。

他们的价格也不相同,俄罗斯的冷冻机构最低只需1万欧元就可以购买冷冻服务。

自贝德福德之后,已经有400多人选择了人体冷冻。

其中也有中国人,第1位进行人体冷冻的中国人是一位女性,她就是一位来自重庆的女作家杜虹。

杜虹去世于2015年5月30日下午5点,她也曾经是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杜虹在晚年患上了胰腺癌,在她进行治疗时曾经看到过关于人体冷冻的信息。

有一次和女儿聊天时,半开玩笑的说,干脆把自己也冻起来。

女儿和女婿经过研究,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找到了阿尔科公司,以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签订了冷冻协议。

目前杜虹的头部保存在阿尔科公司位于洛杉矶总部的液氨容器里。

从贝德福德冷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在1991年,贝德福德的遗体进行过一次转移。这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冷冻罐。

这种升级是科学的进步,但还远远不是贝德福德所想象的那种进步,冷冻技术的提升并不代表可以将冷冻的人体进行复苏。

按照贝德福德最初的计划,他应当在2017年离开冷冻罐“复活”。

当时的人们预计在半个世纪之后应该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可以将人体复苏,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技术还没有出现。

不要说把人体复苏,就是攻克癌症也还没有做到。

而且贝德福德的身体也许已经无法再复苏,即便是已经有了完善的复苏科技也同样如此。

在1991年,也就是阿尔科公司对贝德福德进行转移时,曾经把他被冷冻的身体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这次检查中发现当时被注入他身体的冷冻剂二甲基亚砜并不具备长期冷冻的效果。

而且,从他身体的其他一些情况来看,贝德福德的遗体应该曾经经历过升温。

这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很可能已经被破坏,基本不可能再复苏了。

毕竟,贝德福德是全世界第一个冷冻自己身体的人,那个时候就连冰冻人体的技术都还停留在理论,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在保存他的身体时,难免无法尽善尽美。

即便是现在,其实许多人也仅仅是将人体冷冻视作一种特殊的殡葬方式,真正期盼着自己或者家人能够起死回生的人,还是不多的。

只是这样的一线希望,无疑能让人好过一些,有个盼头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结语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保存在冷冻罐里的人们还要继续待在那里。

毕竟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是很多问题想要解决也并非一日之功。

如果真的能够将冷冻罐里的人唤醒,到时候他们将要面临的又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完-

文丨大欢

编辑丨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