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和化工什么关系(纺织和化工的关系)

建国以来,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各种生活用品长期处于匮乏状态,我国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凭票证供应制度。人们到饭店或者商店购买食品、商品时,仅凭借货币是买不到东西的。除了支付货币,还必须支付相应的票证。

当时,在社会上流通的各种票证就有粮票、肉票、油票、鸡蛋票、糖票、布票、煤票、肥皂票、自行车票等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依赖这些五花八门、具有货币功能的票证。

每个人每年的布票定额约16至20尺,仅够成年人做一身衣服。人们始终处于缺衣少穿的状态,对服装的要求只能是耐穿为主,因此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同时服装款式少,颜色单调,以青、蓝、绿三色为主。

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的确良”,也就是涤纶做的衣服裤子,因为重量轻、韧性好,又耐磨,穿在身上不会起皱。为了买一条“的确良”裤子,人们还要到商店排长队。

穿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是因为我国纺织原料以棉花为主,全国棉花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4000多万担的水平。如果要增加棉花产量,就要挤压种粮食的耕地,导致粮食减产。

发达国家使用的纺织原料中只有60%来自棉花,另外40%来自石油化工产品——化学纤维,而我国化纤只占纺织原料的5%。因此国家每年都要召开棉花工作会议,反复计算每年每人发多少布票,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做出规定。

进入19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关系也走向正常化。我国的国际环境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大批西方发达国家相继与我国建交,对外贸易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产能、设备、技术都过剩,为我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三五计划”中大庆、胜利、辽河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功,使我国原油产量在1972年超过4500万吨。不仅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还有很多富余,具有出口原油创汇的能力,还可以拿出一部分原油作为生产化学纤维的原料。

解决人民穿衣服的问题,已经水到渠成。

在制定“四五计划”时,周恩来总理宣布:“全国重点抓轻工,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要求把握西方国家设备和技术价格较低的时机,考虑从国外引进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设备和解决吃饭问题的化肥设备。

1972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国家计委按照“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把化纤、化肥工业搞上去”的宗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国内急需的化纤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共计约4亿美元。

以上设备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化纤24万吨、化肥400万吨,所需的石油原料在国内也有保障。24万吨化纤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布40亿尺,比棉纺织品耐用好几倍,满足人民穿上“的确良”的需求。

4套化纤设备建在纺织工业比较发达、棉花原料短缺而人口稠密的上海、辽宁、四川和天津,即后来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四川天然气维尼纶厂和天津石油化纤厂。两套30万吨合成氨化肥设备建在四川和大庆。

“四大化纤”成套设备从德国、法国、日本引进,经过数年的紧张建设,到1982年全部建成投产,大量的涤纶、腈纶等化纤纺织品和塑料制品解决了中国的服装、鞋帽供应问题。不久,我国就宣布取消存在30年的布票,中国人民也告别了“凭布票买衣服”的历史。

以“四大化纤”为突破口,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也从石化工业扩大到钢铁工业。由于轧钢能力不足,国内板材、管材配套品种少,稍微好一点的钢材都依赖进口。引进一套新的钢材连续轧板机需要2亿美元,但我国每年进口300万吨钢板就要花费3亿美元。

为了解决钢材短缺问题,国家计委和冶金部又提交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计划从德国、日本引进一套热连轧机、冷连轧机、镀锌镀锡机组、硅钢片机组,年生产能力达到冷轧钢板100万吨、热轧钢板100万吨、硅钢7万吨。

从最早引进4套化纤设备、2套化肥设备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引进规模,到煤炭、机械、电力等行业总共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即“四三方案”。该方案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43套机械化综合采煤机组、10个烷基苯厂、3个大型电站等大型项目。

13套化肥设备,分别建在沧州、辽河、大庆、枝江、洞庭、泸州、赤水、云南、南京、安庆、广州、齐鲁、成都,共计年产能合成氨390万吨、尿素636万吨。对农业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也使中国农业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转向依靠化肥、农药的现代化农业。

3套石化设备,即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吉林石化、北京化工二厂建成后,大幅度提高了合成橡胶、洗衣粉等日化用品的产量。3个大型电站位于天津北大港、河北唐山、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缓减了华北、东北地区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四三方案”加上利息,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多亿元。证明我国这次从国外引进成套技术设备,下了很大的决心,切实解决了国民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

后来,在“四三方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批化肥成套设备,使化肥设备总数达到33套,年产尿素接近1600万吨。按照尿素1比4至1比5的增产效果计算,可增产稻谷6500至8000万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还接触到了国外一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中国人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现代化的工业。

这批引进成套设备技术含量高,不少是我国尚未认识、掌握的技术,而且产品性能先进。投产后就有一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同时在引进过程中,也积累了同西方发达国家打交道的经验,为下一步改革开放做好了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