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曾经有一篇热文,大力宣扬美的的事业部制,说事业部制是“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规模化战略的最佳方式”,并宣称华为也是采用“事业部制”的成功代表。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01华为和美的事业部是一回事吗?

01

美的的事业部制

事业部起源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97年,美的将事业部体制引入中国并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事业部的典型代表。美的的事业部,采取的是研产销一体化的模式,事业部拥有完整的销售、研发、生产制造职能。

美的的事业部,有的只负责一个产品,有的负责几个产品,事业部下设产品公司、销售公司、职能部门三大模块。每个产品公司负责一个产品的研发、生产,对产品的技术竞争力、成本负责;销售公司分别负责产品的国内销售和海外销售,对渠道竞争力、规模负责;职能部门则作为后台支持部门,财务管理部是由集团统一管理。

美的事业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事业部,研产销完全集中于事业部,完全符合“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制原则。美的事业部拥有以下完整的权力:

产品销售定价权,确保对收入负责成本定价权,确保对成本负责财务独立核算,拥有独立的账套

美的制订了非常详细完善的分权手册,有几十页数百条,对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到大大小小的事项,都有明确的审批权限规定,部门负责人审批什么,事业部总经理审批什么,集团CEO审批什么。美的对事业部的授权指导思想是十六字方针: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美的事业部授权总体思路是:一个结合、十个放开、四个强化、七个管住,确保事业部团队能真正对事业部的经营结果负责,真正激发事业部的事业心和自主能动性。

事业部有了责任和权力后,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利益,也即事业部团队达成责任制目标后获得什么收益。而美的对于事业部团队,上市之前采取的是利润共享机制,上市后是股权激励+利润共享。以美的集团CEO方洪波为例,其持有美的1.37亿股,占比2.12%,当前市值约80亿元。

02

华为的“事业部制”

华为采用了BG、BU的名称,翻译过来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也是事业部/事业群,然而实则是误解。

华为首席管理顾问黄卫伟说得非常明白:任正非反对事业部制,华为摒弃事业部制,大家不要再误解了。

黄卫伟说:彭剑锋、埃森哲都曾经建议华为采取事业部制,埃森哲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方案没有实行。因为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那么,华为怎么设置组织呢?答案是“拧麻花: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这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市场体系是按区域维度划分的,产品体系是按产品维度划分的,两者并不一一对应;所以从端到端的整体视角来看,经营单位既不是简单地按产品划分的,也不是简单地按区域或客户划分的,但它又同时兼顾了这两种或多种维度划分经营组织的优点,而且,重要的是符合华为公司的市场和技术实际。对这种组织设置,任总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拧麻花”,就像拧麻花似的拧了一下,从整体上来看是不对称的,不是产品线一直打通,也不是区域客户维度一直打通,而是拧了一下。中间的采购、供应链交付,是准利润中心。

那么,拧麻花作何理解?我们都知道,拧是矩阵组织的基本特征,这种架构更接近矩阵组织,大家都拧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没法一条线贯通。尽管从最高维度看,还是按产品线、区域等做了分散经营,但是它们实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像传统事业部各自为战,缺少协同。

03

美的华为事业部的关键区别

归纳一下,美的和华为的事业部制存在以下明显区别:

是否研产销一体?美的是的,每个事业部都有完全归属自己管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华为BG的研产销都不是自成一体的:研发统一归口在产品与解决方案部门,生产归于供应体系,销售归于区域组织,BG能对它们做矩阵管理,但不是完全拥有,这一点和美的的事业部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否自主经营?美的比较独立,事业部有很大的自主经营权限。而华为各BG/BU的自主经营,都受到一定限制,研发上,不是BG想开发什么产品就能开发什么产品,最终决策权归于产品投资决策委员会;销售上,产品定价权也不完全归于BG,而是和区域共享,区域有一定的调价权力;生产上,BG和内部供应体系是内部客户关系,采购定价也不完全享有。是否独立核算?美的事业部有自己的账套,完全独立核算,核算口径是利润。而华为BG/BU采取的是按贡献利润口径进行虚拟核算,黄卫伟说:例如一条产品线,在销售毛利的基础上,扣除产品线的研发费用,扣除产品线的marketing费用,扣除产品线的管理费用之后,形成对公司毛利的净贡献,这个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贡献毛利。贡献毛利在西方的管理会计系统里没这个概念,但是我和IBM顾问交流的时候,我把它翻译成英文contribution margin,他们对contribution margin的理解就是gross margin,就是财务上的销售毛利。02事业部是最佳组织方式吗?

如果仅从美的的经验就得出,事业部制是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未免有些样本量不足。现在业界公认的结论是:没有最好的组织架构,只有最合适的组织架构。战略决定结构,结构要追随战略,关键是匹配,而非最佳。如果战略是做大做强,很多组织模式都可以支撑,事业部组织并非唯一选择。例如苹果这么大的体量,居然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职能式组织,华为在职能组织进一步扩张时,选择的是矩阵型组织这条路,然后发育为平台型模式,并没有采取事业部制。

01

苹果采用职能制而非事业部制

如果说事业部是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那么苹果就来打脸了。这家市值3万亿美元的公司,业务规模已经到了1100亿美金,居然还是职能式组织。

2020年10月,苹果大学校长兼副总裁(Joel Podolny)在『哈佛商业评论』撰一篇长文,解析苹果传统组织架构是如何保持创新的。Podolny认为,苹果之所以一直坚持采用「职能架构」,因为有两个好处:

一是发挥专家作用,「职能架构」是让懂行的人手握大权,让外行靠边站。

二是避免短期目的,「职能制」擅长走长期路线,「事业部制」迫于压力,容易动作走形。

苹果的职能制组织,与其战略极其聚焦、SKU极其精简比较匹配,尽管规模一路扩大,但也没有采用事业部组织,这就提供了一个反例,说明做大做强,并不一定要用到事业部。

02

华为采用矩阵而非事业部

华为抛弃事业部,而选择矩阵组织,是因为华为的战略更需要矩阵式组织来配合,而且矩阵组织在同等条件下,比事业部更高效。

华为早期2B的业务模式,需要快速抓住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需要全营一杆枪式的协同。早在97年,任正非就已认识到:矩阵网络就是从最基层的、最贴近客户、最贴近开发前沿的员工身上,从基层主管身上,捕捉机会、捕捉变化,他们对机会和变化是最敏感的。那么一旦发现了机会以后,怎么办呢?就是向资源求助,直接向上求助,获得处理问题的授权。这是灵活调配资源,向机会上聚集资源,集中配置资源。

任正非进一步说,行政系统管理是纲,业务管理是目,纲举目张。这种管理体系上的创新,将在根本上克服过去管理过程因信息不畅、失真而产生的瓶颈与失效,并且使责任到位、分工明确,有利于对各机构与各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从而获得管理上的进一步开放,大大提高工作的正确性与成效。

事实证明,华为采用事业部组织出现了种种问题。2011-2013,华为按照BCG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半事业部的运作,将研发打散,归入各BG,结果问题百出:

第一,是核心业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所有的业务BG和SBG部门都有很强的扩张欲望,都向公司打申请报告,讲故事,要投资,要资源,这就使得公司的资源被大大地分散了,还造成了企业BG的严重亏损。

第二是各BG之间的开发资源不能共享,产品的重复开发现象越演越烈。

第三是市场的主维度在组织和管理上被削弱,几大业务BG都试图直接进入市场。

任正非一看不对劲,2014年又赶紧调回了矩阵组织,才回归正常。

事实上,矩阵组织比事业部更难运作,它需要高超的领导力、协作的企业文化、端到端的流程体系、高素质的员工等条件,这在华为都具备,因此华为可以选这条路。

03

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事业部制

黄卫伟说,华为这样一种连带责任、不对称衔接的组织体制,很多企业运作不了或运作不好。他曾经在许继电气做顾问,尝试实行过华为这种模式,但运作不起来。非得是研产销一体化了之后,这个利润中心的责任才能够落实。产品线、销售利润区域组织,这两个分别按利润中心来运作,但在接口上矛盾重重,互相掣肘,运作不起来。

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具备华为的那些条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事业部这样研产销一体的组织,把权力都集中在一起才能玩转。因为中国企业缺少协作的基因,地盘和边界意识很强,跨职能很难协作好,只能打包装到事业部这个盘子里,由事业部CEO强力统筹,才能运转好。

03关于事业部制的正念建立事业部制的正确认知:事业部既不是最佳组织模式,也不是做大做强的唯一方式。很多组织结构都可以支撑做大做强。组织模式只有最合适,没有最好。它和你的战略动态匹配了,就是最应该采用的模式,不要妄图用一个所谓的最佳模式,去替代最合适的模式。组织模式也是动态的,当下职能制可能是最好的,但过一阵事业部制也许是最好的,要匹配你的战略发展。每一种组织都有它的适用场景,要善于甄别。每一种组织也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要综合来看。例如,美的事业部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5个保障,即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财务一体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一体化的经理人红线管理、IT一体化的经营透明化管理、健全的制度流程体系。04后记:美的组织在向华为靠近

美的集团2019年进行了新一轮事业部整合,形成了三层架构:

观察这一组织动向,可以发现美的架构正在向华为靠拢:

1、美的成立了新的中国区域,承接了电商、终端和用户运营、工程和售后服务,美的集团在国内市场将以一个整体面向客户和用户。它的定位是经营主体,和8大事业部一样背KPI,向集团上交利润。与之同样的还有美的国际。这和华为区域组织定位为利润中心是一样的。事业部的销售职能在逐步向统一的中国区域、美的国际等进行转移,尽管目前还保留着传统的分销业务,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销售将统一集中到中国区域、美的国际这样的组织中。

2、协同平台中的中研、物流等开始发力进行整合,事业部的研发和生产得到平台的赋能力度越来越大。而华为则是研发和供应职能实行矩阵管理,比美的目前更进一步。

最后的结局也许是殊途同归,都走向了平台组织,华为沿着矩阵的道路,美的沿着事业部的道路,来到了同一目的地。

以上。

欢迎关注我,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