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的动物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遭雷劈的动物是什么)

在平坦的非洲草原上,长颈鹿像往常一样悠闲地“散步”。只见,伴随着天上传来的几声巨响,这个6米多高的大家伙就应声倒地了。闪电从天而降,打断它的耳骨、击穿它的头颅骨 、烧焦它的大脑。不少长颈鹿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闪电劈死了,它们也因此而被称为“最容易被劈死的动物”。

“行走的避雷针”——长颈鹿

长颈鹿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外号,那就是“行走的避雷针”。这是因为在广阔无垠的非洲大陆上,个子高而又脖子长的长颈鹿十分容易被闪电击中。甚至在旁边有植被掩护的情况下,长颈鹿还是这样。

长颈鹿能被闪电“青睐”,和它奇高无比的身高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高处吸引雷击的概率更大。有趣的是,避雷针也是利用了高处吸引雷电的原理而设计的。避雷针会吸引雷电攻击,然后通过接地装置把电流导入地下。这样,极易被闪电攻击的房屋以及人类可免一难。

不幸的是,长颈鹿的身高容易招雷电,而非洲大陆的雷电天气也十分频繁。根据气象学家的调查,非洲的刚果盆地雷电天气出现的概率极大,差不多一年到头都是雷电天气。有学者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世界最频繁的雷电活动发生在刚果盆地的卢旺达,那里的雷电密度最大为每年每平方千米80次。

而刚果盆地也有一定数量的长颈鹿种群分布。因此,刚果盆地上时有在进食时放松警惕,而被从天而降的闪电活活劈死的长颈鹿个体。别看长颈鹿体型庞大,它们也承受不住闪电的攻击。对于回避意识不强的长颈鹿来说,从天而降的闪电可以说是降维打击。死于闪电的长颈鹿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被闪电击中脑袋,打穿颅骨而死。其二是被跨步电压电死。

跨步电压一般被用于形容电气设备故障时,在电位分布区行走的人两脚之间的电压。但是用于形容闪电击中地面后,在电位分布区活动的动物两脚之间的电压也合适。而两腿之间的距离越长,那么跨步电压也就越大。跨步电压会从下而上发起攻击,很容易把误闯电场的长颈鹿活活电死。

被跨步电压电死的动物

南非就曾经出现过这么一场让人难受的雷电攻击事故。南非的洛克伍德私人保护区曾引入八头长颈鹿,为了保护这些大家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对它们保持长期监视。但是,在一场风暴袭击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现有两头雌性长颈鹿失去了踪迹。

经过数天的搜寻后,工作人员发现了两头倒毙的长颈鹿,它们之间的间隔只有差不多7米。从工作人员拍摄的照片来看,两头长颈鹿都是被闪电直接或者间接杀死的。其中一只应该是被从天而降的闪电直接击中,头骨有被电流烧灼的伤痕。另外一只应该是被跨步电压电死的,因为它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

除了在非洲老家的长颈鹿,远在美国的动物园长颈鹿也难逃被闪电劈死的命运。2003年夏天,美国的迪士尼动物乐园遭遇一场来势汹汹的闪电袭击。一头化名为“贝茨”的长颈鹿在园区内悠闲散步的时候,被从天而降的闪电击中当场死亡。令人难过的是,在它之前根本没有动物被闪电劈死。

被长脖子杀死的长颈鹿

除了长脖子让长颈鹿变成极易引雷的“避雷针”外,长脖子也让长颈鹿吃了不少的苦头。一些倒霉的长颈鹿甚至被自己的脖子活活坑死。

昆明圆通山动物园曾发生了一件怪事:园区内名叫“海荣”的雄性长颈鹿在大树旁边蹭痒时,不慎让脖子卡入树杈。虽然园区内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救治,但是还是没能救下“海荣”的性命。当晚,因为呼吸不畅导致的心肺衰竭直接夺去了“海荣”的性命。

根据饲养员的说法,“海荣”平时性格顽皮好动,没事干的时候喜欢在树上蹭痒痒。因为了解它的性格,饲养员没有过多干涉长颈鹿的行为。可惜,饲养员对“海荣”的放心却换来了“海荣”的死亡。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只能把长颈鹿区所有大树的树杈都锯断了。

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也发生了长颈鹿把脖子伸进狭窄的地方,结果被活活卡死的事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次的“肇事者”竟然是围栏空隙。

化名“祖贝里”的雄性长颈鹿是动物园的明星,性格活泼好动。但是却在一次玩耍时,意外把脑袋卡进长颈鹿馆的围栏空隙中。根据动物园工作人员的描述,事发前祖贝里并没有表现出异常或者有疾病的倾向。完全可以排除自杀的可能。

奇怪的是,为了保护长颈鹿,场馆的围栏特意把间距控制得极小。但是长颈鹿“祖贝里”还是成功把脑袋伸进了围栏中,围栏间隙极小。被围栏卡住的“祖贝里”感觉呼吸不畅,虽然被工作人员破拆围栏解救,但最后还是未能幸存。

为何长颈鹿还是长着长脖子

既然长颈鹿的长脖子容易让它们变成“避雷针”,外加活动不方便,长脖子一被卡住就很容易死亡。那么,为何长颈鹿没有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舍弃极长的脖子,而选择较短的脖子呢?

对于长颈鹿的长脖子,生物学界主要持两种观点,其一是以让·拉马克以及查尔斯·达尔文为代表的物种进化学说支持者。其二是以罗伯特·西蒙斯以及卢·西培思为代表的性选择假说的支持者。

用物种进化学说来解释长颈鹿脖子长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拉马克“用进废退”的理论:

由于在长颈鹿所生存的环境中,土壤差不多常年都干旱而贫瘠,迫使它们以树叶为食,并为了够到树叶,不得不时常努力伸长脖子。而整个长颈鹿属的动物都长期保持这个生活习性,由此一来,造成其前腿已变得比后腿长,脖颈也是加长版的。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在数代长颈鹿的努力下,长颈鹿的四肢以及脖子都逐渐生长,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

达尔文也部分赞同这种观点,他在代表作《物种起源》中这样写道:

就长颈鹿而言,因其身材巍峨,颈部、前腿、头部和舌头都十分细长,所以它的整个身体构造非常适于咬食树木高处的枝条。

由于具有认知的局限,拉马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长颈鹿脖颈变长的原因,只能把它单独归结于长颈鹿族群的“努力”。而达尔文却用在当时来看最科学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长脖子以及大体型是完全自然选择的结果,突出了自然环境对动物进化方向的干涉以及重新规划。

伴随着认知的再一次革新,也有人对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学说发起挑战。这些人以新锐生物学家西蒙斯以及席培思为代表,提出了本能才是长颈鹿进化长脖子的真正原因。

雄性长颈鹿在求偶过程中,会通过角斗来产生优胜者。而脖子长的个体不仅在角斗中优势更大,而且也更受雌性的喜爱。因此,没有长脖子的个体要么被在决斗中被长脖子的个体活活打死,要么在决斗中被击败而被剥夺生育权。

在漫长的求偶决斗中,只有长脖子的个体幸存了下来。而它们也通过繁殖,让后代继承了长脖子的基因。这样,在数千年的定向选择以及淘汰的过程中,长颈鹿长脖子、大体型的外形特征才逐渐定型。

其实,两种说法都具有科学性以及局限性。如果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结合两种观点的优秀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长颈鹿虽然凭借它的长脖子获得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它也得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大自然是残酷而又公平的,根本不可能有所谓的完美生物。

参考文献
【1】梁虹.趣味科普问答[J].世界科学,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