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但观世音的道场为什么会在普陀山?这还要从“不肯去观音”来说起。
据说,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舟行至莲花洋(位于舟山本岛和普陀山之间),遇到风浪不能前行,多次尝试仍不能如愿。于是慧锷大师坚信观音不肯东渡,便留下观音像在潮音洞侧起院供奉。故称观音为“不肯去观音”,院为《不肯去观音院》。
不过,在普陀山最是朝拜者云集的地方还是“南海观音立像”。虽然此像始建于1996年,少了些历史的沧桑感,但是重达70多吨,高33米的宏大巨制,从海面上望去似从云天而降,直摄人心,使人顿觉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依,不觉对之顶礼膜拜,唯求皈依。说是“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也并非虚誉。
普济寺和法雨寺自然也是香客云集,络绎不绝。在内地的许多名山宝刹中,我还不曾见到过有如普陀山观世音道场这么多虔诚礼拜的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