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为什么叫多伦(多伦百度百科)

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南端阴山北麓东端,是内蒙古自治区到北京直线距离最近的旗县,拥有恬静灵秀的姑娘湖、风光旖旎的西山湾、亚洲唯一天然原始榆树林、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天堂草原等绝美景色,因此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

多伦大酒店 摄影:王建勋

多伦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南端阴山北麓,西与正蓝旗相接,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沽源县、丰宁县、围场县毗邻。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

酒店大堂 摄影:王建勋

县名源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又称七星潭),因曾有七水泊而得名。行政建制始于清代,曾为口北三厅之一,称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1691年,清朝康熙皇帝举行了著名的“多伦诺尔会盟”,漠北蒙古正式归附清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当时东北亚的政治格局。

早在新石器时代,七湖之地就有人类居住。自辽金以来,他就是京畿与蒙古高原门户连接的战略要塞。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这里历来是汉地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最前沿。公元前300年燕昭王以秦开为将,破东胡,扩地千里,筑“燕长城”,至今遗迹尚存;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在多伦选风水宝地“拜日跸林”,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为大辽的兴旺祈祷;

摄影:王建勋

成吉思汗囤兵多伦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成为元朝历代皇帝游玩狩猎之地;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归途中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清朝顺治帝巡视塞外,在多伦召见蒙古王公;多伦“因庙而兴”,1691年,康熙皇帝在此与内蒙古四十八王爷和外蒙古三部会盟,确定了清王朝北疆版图,史称“康熙会盟”,并敕建“汇宗寺”,雍正五年又建“善因寺”,使多伦成为中国北方蒙古地区藏传喇嘛教中心,著名的宗教文化圣地。

多伦湖 摄影:王建勋

多伦因商而盛,鼎盛于道光、同治年间;随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纵横交错的十八条大街里,商业店铺、手工业作坊、会馆、庙宇、清真寺与民居错落有致,分布其间,享有“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的“漠南商埠”和“塞外二北京”之称。最繁盛时期多伦曾有大小商号4000余家,人口18万,逐渐发展成为蒙古草原与内地贸易交流的旅蒙商业中心。

多伦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多伦人勇往直前、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多伦十分注重挖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先后出版了《多伦汇宗寺》、《多伦文史资料》系列丛书、《康熙会盟》、《多伦诺尔史话》、《漠南商埠》等一批历史文献作品。

多伦湖 摄影:王建勋

多伦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自然景观独特。古老的多伦曾是藏传佛教中心,旅蒙晋商云集之地。以十七世纪末清康熙帝亲征葛尔丹获胜后会盟建寺为起点,开创了多伦蒙古草原寺庙之都和旅蒙商之都二百余年的繁荣,形成了汇宗寺、善因寺、山西会馆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群,共有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益于山、水、林、沙的优势,形成了多伦湖、榆木川、姑娘湖、大渡口等自然生态景区。

多伦湖 摄影:王建勋

多伦诺尔自古就有“川源平衍、水泉清溢”之美誉,是皇家的避暑胜地,曾以其水草丰美,飞禽走兽富庶,而使康乾二帝驻足赏绿,巡幸狩猎数次。今日的多伦诺尔更是物产丰富、景色宜人,犹如内蒙古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正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多伦湖 摄影:王建勋


多伦湖,位于多伦县大河口乡境内,主入口距多伦县城16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的前身是锡林郭勒草原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西山湾水库。

多伦湖

姑娘湖,蒙语名称“呼痕淖尔”,意为“7个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距县城48公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边缘,是一处天然湖泊,四周无水道来源。据当地人说,此湖深不见底,可能与地下暗河相通。雨季水面不上涨,旱季水面不下降,且湖面及周围从不见水鸟,其原因不得而知。

姑娘湖 摄影:王建勋


姑娘湖以前叫月亮湖,传说,多伦淖尔商埠开辟后,京城商号合盛魁的少东家洪长顺带着二掌柜和几个伙计经商来到月亮湖,途径多伦淖尔时遇到大雪封路。无奈之下,洪长顺和伙计们只好借住在一户牧民家。这户牧民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叫乌兰托娅。美丽的乌兰托娅和洪长顺一见钟情,于是两个年轻人私定终身。这件事很快就被当时的多伦淖尔厅巡检知道了,他早就垂涎乌兰托娅的美貌,想将她占为己有,便以蒙汉不能通婚的理由将洪长顺抓了起来,又找了个理由将他判了死刑投入死牢。乌兰托娅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心欲绝,最后在月亮湖投水自杀了。

姑娘湖

乌兰托娅死后,洪长顺的家人花了一大笔钱把他保出来。洪长顺知道自己心爱的姑娘死了,便日夜徘徊在乌兰托娅自杀的湖边。一天,精神恍惚的洪长顺看见乌兰托娅的身影从湖心升起,他一边呼喊着心上人的名字一边跑向湖心,最终溺水而亡。从此,人们将月亮湖改名叫姑娘湖。


汇宗寺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东南部的多伦县旧城北2公里处。蒙古语称“呼和苏默”,意为青庙,因其殿顶覆以青兰色琉璃瓦故名。

汇宗寺 摄影:王建勋

又因其居于后建的“善因寺”之东而俗称“东大仓”,该寺始建于1691年(康熙三十年),是清王朝敕建的皇家寺院,由哲布尊丹巴活佛主持设计建造。

汇宗寺 摄影:王建勋

1732年(雍正十年)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因故移居多伦淖尔,成为整个蒙古地区藏传佛教中心。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半干旱地区森林草原地带,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三道沟林场境内,距多伦县城东南35公里处,总面积19万亩。

2009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滦河上游,内蒙古高原南端低山丘陵地段,亿万年的地壳变迁与河水的冲刷,造就了这里高平台、沙丘、河流洼地的有序分布,形成半环形盆地的地貌特征及广袤榆木景观。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现已记录的维管植物77科256属502种。

汇宗寺 摄影:王建勋


白音部落,坐落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多伦湖畔,依托于锡林郭勒草原和多伦县多伦湖风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由企业发起,村民共同参与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建设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这里景色优美,集草原、河流、森林、沙地于一体,每当夏季,碧草如茵、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白音部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的多伦县多伦湖景区湖畔。多伦县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是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航线距离180公里)。

汇宗寺


砧子山古墓群,被列为国家第七批重点保护单位,多伦的砧子山元代墓葬区是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墓群保护区面积4825.98公顷,是内蒙古境内现存最大的元上都居民(主要是汉族平民、工匠)的丛葬区,为研究元朝时期元上都的社会制度、蒙汉民族关系和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为看护这一遗产区,多伦县文物局成立了砧子山元代墓葬群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站,实施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水质监测、功能用房、围栏建设、围封禁牧、安防和预警管理项目。

摄影:王建勋


多伦县山西会馆,位于多伦淖尔县城西南的,被称为“塞外商埠”,是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外省会馆。会馆是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在当时可谓规模宏大。

会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四进院落组成,有牌坊5座、大山门、下宿、大戏楼、钟鼓楼各一座及二山门、配殿、东西长廊、东西厢房、耳房、正大殿等。

多伦县是国内玛瑙原矿主要产区。这里的玛瑙质地细腻,透明度、光洁度高,硬度均匀。

古代印度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玛瑙”早期被书写成“马脑”,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所译的《阿那邠邸七子经》一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