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代有什么用(保代有用吗)

一、本系列帖子的目的:


本系列的第一篇帖子“2021年12月考试的基本情况”已经在论坛发表,楼主也看了下大家的回复和反馈,不出意料的仍出现了一些争议考试本身的回复,主要集中在探讨保代考试是否合理、是否公平、考查范围过于随机等等。实际上,大家所争议的这些问题从保代考试2004年首次开考以来就已经刻在了它的骨子里,时至今日已经过了快20年了,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并且楼主相信基于保代在投行业务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些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基于这种客观情况,如果大家还打算继续参考并想通过这个考试的话,一味的抱怨不满或者希冀有所改变只会加重大家的负面情绪,对通过考试本身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实际上,即使改变成大家所想的那种考查重点或者与实务应用紧密联系的考试类型,命题人也是可以把题目命制的难度非常高,2015年9月考试便是一个示例。


在我们无法改变规则且外部协会也没有改变规则意图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被动适应,一方面深入研究考试本身特征规律,另一方面全面反思自身复习的不足,想尽一些办法和手段来提高复习效率,凡是对考试有帮助的,我们都可以借鉴;凡是对考试没有帮助的,我们都可以摒弃。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经过的社会毒打没有百次也有几十次了,不满抱怨情绪只能是暂时的发泄,对于事情本身能否成功不会有丝毫积极作用,成年人的游戏规则是“只看结果,不看情绪”。我们要做的或者我们能做的是,如何在既定规则下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获得自己所祈求的蛋糕,而不是与协会或命题人较真。


我们经常抱怨社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有很多人享受了特权,但是,这个考试的公平性,大家可以毋庸置疑的,无论你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无论你是头部券商还是脚底板券商,无论你是一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城市,无论你是有户口还是没户口,无论你是有房还是没房,无论你是有对象还是没对象,所有人面临的都是相同的完全公开的法条,所有人在同次考试中面临的都是同一套试题,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特殊对待或拥有特权。相较于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平,这已经是最大的公平了,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临的是相同的竞争机会,只需要大家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而不需要凭借其他任何优势就能拿到蛋糕。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关于职场生存的话“要么忍,要么滚”,如果把对象换成是保代考试的话,就变成了“要么通过,要么放弃”。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个考试,我们的所有行动也都应当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楼主本次之所以花大时间来写这个系列帖子,目的是希望能把自己知晓或者研究得到的一些信息和经验全部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更好的从宏观层面来了解知晓这个考试,从而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这些信息和经验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对大家认清考试、通过考试也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楼主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回到考试本身上来,能够搁置对考试的争议和不满,在现有条件下,多花点时间研究研究如何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提升分数。如果大家能够听进去楼主说的这些话,用心去实践,楼主相信通过这个考试不是难事;如果还是过多纠结于考试的合理性,恐怕未来的备考路上还将会遇到更多的荆棘和崎岖。


前路虽崎岖万千,但吾辈仍要勇往直前,与诸位共勉之!


二、保代考试的命题模式
先来简单说一下保代考试的命题模式。关于这个问题,本次考后曾有坛友发帖问“保代考试的命题人都是谁”,有坛友如此回答“坐在办公室与实务脱离的人(大意如此,记不清原文了)”。这个回答其实是很不准确的。
首先,参加保代命题的人都是奋战在投行第一线的实战经验丰富的各位专家,由协会统一抽调组织,五六个人左右,基本上保持稳定,有个别人会轮替更换。这些命题人大部分是通过旧制度考试的人,既拥有丰富的投行实务经验,又有丰富的命题经验(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命制出高质量题目,但通过历次财务顾问题目的质量可以看出,他们是完全可以针对常规考点命制出高质量题目的)。
其次,每次考试的命题时间在两周到一个月之间,题目通常在考前一周定稿(所以考前一周前出台的法规都有可能会被纳入命题范围),一般会命制两套题目,一套当次启用,一套备用或者在当年度的下一次考试中改编后启用。每次考试只启用一套同样的题目,因此,大家使用的是同一套试题,题目完全相同,只是在题目排序上具有随机性。
最后,每次考前的两三天左右,协会会抽调上次考试中成绩优异的五名左右考生来验证一下当次题目的难度以及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三、保代考试的本质探析
大家都曾经参加过多次或多种职业资格来考试,最常见的就是注会考试和司法考试,可以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甚至于有很多备考保代考试的考生,已经同时通过了注会考试和司法考试。但是,拥有如此丰富考试经验的我们,为什么偏偏会在保代考试上屡栽跟头屡考不过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考生都深思熟虑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想透彻了,才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一鼓作气将其斩于马下;如果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就如同没有指南针的航行,难以找到正确的前行方向,只能凭运气到岸或者永远不能到岸。
关于这个问题,基于大家专业背景和备考习惯的不同,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结果、思考路径。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楼主当年在备考时,并没有急着先去埋头复习具体的知识点,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搜集整理历年真题,通过研究真题来琢磨这个考试的特征、重点、陷阱,琢磨命题人常用的一些命题规律和陷阱手段。这个工作几乎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整个过程可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要透过一道道题目、一个个选项去琢磨还原背后命题人的一些思维习惯。但是,一旦琢磨明白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策略,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复习就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保代考试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背景的考试,是一个有着自身显著风格的考试,是一个显著区别于其他考试的考试。由于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积累了丰富的备考经验,从而在备考保代考试时,基于长久的备考惯性,不由自主的将其他考试经验移植到备考保代考试上来,而恰恰忽略了对保代考试自身特征的一些研究,从而导致复习效率低下,付出了相当多的辛苦,但收效甚微。毛主席曾经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基于这个真知灼见,如果应用到保代考试上,我们可以类似的说“保代考试的本质是什么,特性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保代考试备考的首要问题。我们屡次不能通过考试,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对保代考试的本质认识不清,从而采取了很多不恰当的复习策略”。在这里,楼主结合当年自己的备考想法、后来的命题经验和辅导经验,对保代考试的本质做一下阐述说明,希望能从根本上厘清保代考试的一些本质,为大家后续制定复习计划起到一些帮助:
1、保代考试是一个半独立于注会考试和完全独立于司法考试的独特考试,这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市面上一直有个误解看法,认为保代考试是注会考试和司法考试的杂糅体和混合加强版,很多人(尤其是没有参加过保代考试的人)对这个误解看法深信不疑,从而被误导认为如果自己通过了注会考试或者司法考试就具备了很好的优势,甚至于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保代考试。实际上,正是由于保代考试的独立性,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通过注会考试和/或司法考试反而通不过保代考试。
从会计部分命题来说,保代考试的会计命题只涉及选择题,但是题目更加注重综合性、深度性、生僻性、随机性、分散性、计算性,题目知识点极度分散,没有所谓的考查重点,知识点重复率很低,一方面任何一个章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被拿来命题,另一方面无论相关章节在注会中多么重要占比多大,基本上只命制一两个知识点(即:忽略章节重要性,章节知识点平均化),且拿来命题的知识点多数在注会考试中不具有重要性,从而导致题目难度和知识点不确定性要远高于注会考试。除部分题目来源于注会教材、注会真题和轻一习题外,每次考试命题人都会亲自编制几道难度较大的题目(这实际上也间接证明了他们是可以命制出高质量题目的)。而注会的选择题知识点比较标准化,重点比较突出,具有相对稳定性,重复率比较高,计算量较小,难度处于中等水平(注会难度主要是集中在主观题)。
从法规部分命题来说,保代考试的法规命题涉及的宏观层面是各个监管部门(证监会、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发改委、交易商协会等)发布的各项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业务规则,考查范围非常广泛、繁杂缺少逻辑性且一直处于更新过程中,涉及的微观层面是上述法规的各个具体条文,考查的非常细致和具体。而司法考试考查的主要是各项法律,命题法律范围和命题知识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它与保代考试重叠的部分其实就是商经法大类,更准确的说重叠范围基本上只是《公司法》和《证券法》这两部法律,而现行保代考试对《公司法》和《证券法》考查的非常少,基本上不命题或只命制一两道题目。同时,保代考试法规部分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点覆盖面、对法条的记忆强度、对陷阱的识别敏感性(不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即可训练),而司法考试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法条的真正理解性、应用分析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学思维训练)。因此,基于考查范围和命题逻辑的较大差异,即使通过司法考试,也并不必然具备了通过保代考试的竞争优势。
2、保代考试是一个非标准化考试,无论是考试难度还是命题知识点都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稳定性较差。注会考试和司法考试是两个完全标准化的考试,标准化意味着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意味着存在大量可以进行重复命题的知识点(命题人需要做的是,通过什么样的不同形式来不断的考查这些知识点,最典型的就是编制不同的案例),意味着通过大量习题的重复演练和强化演练可以通过考试。因此,针对标准化考试,我们其实无需去亲自研究考试本身特征,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历年真题或辅导机构的总结归纳材料进行重点复习就可以,而无需去担心考查知识点的超范围问题,需要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
而非标准化可以说是保代考试最显著的特征,“非标准化”就意味着一切都几乎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没有固定不变的知识点,没有固定不变的考查范围。任何一项法规和任何一项条文都有可能被纳入命题范围。某个法规这次考查了,可能永远就被搁置起来不再考查,也可能下次再考查其他条文,也可能间隔个几次考试后再次被考查。面对非标准化考试,大家需要付出超乎标准化考试更多的精力和心力,一方面谁也不敢去赌命题人会完全放弃常规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花相当大的精力先去夯实基础,力求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确保在真正考查到常规知识点时不会丢分,但也确实在某些考试中,命题人会大部分放弃这些知识点,从而导致大家劳而无功、苦而无果;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时时刻刻在担忧命题人是否会扩大考查范围、是否会不断挖掘新的生僻知识点,从而也需要分出相当多的精力来应付,无形中也极大的增加了大家的心理负担。这两方面叠加起来,就导致了非标准化考试的高难度。其实,大家所患的并非是“知识点的多和杂”,而是“知识点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面对非标准化考试,企图继续沿用标准化考试的备考模式(即依赖于对所谓重点的全面牢固掌握)来通过非标准化考试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需要同时应对常规知识点和生僻知识点,在全面掌握常规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在适度范围下(适度的具体解释见下个帖子分析,并不是一味的不计成本的扩大法规范围)扩大对生僻知识点的复习力度,我们所要做的是基于成本收益原则,在“常规知识点和生僻知识点”之间求得一个平衡。非标准化这个本质特征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不能只盯着常考知识点翻来覆去的复习,而放弃所谓的非重点知识点,凡是楼主在《应试指南》中总结归纳的内容都需要仔细复习,不能动不动就放弃;凡是楼主在考前推出的《新发股考点汇编指引》都要完整的过一遍。
3、保代考试的法规部分是一个完全的纯理论化测试,它以各个法规条文为考查重心,所有法规题目都严格依据正式发布的法规进行命题,每一个选项都可以找到明确的法条依据,不涉及实务案例的主观判断。这个特征,从2015年执行新政策至今,没有发生过改变,考试中也没有再出现过实务型题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考生认为考试中出现了实务型题目,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比如,本次考试所出现的“IPO申报前与交易所的沟通事项”,并非大家认为的实务型题目,它所依据的仍是现有法规《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3号—业务咨询沟通》和《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7号—业务咨询沟通》。
针对法规条文的纯理论化测试,命题人可以且只能通过两种手段来增加试题的难度:(1)设置大量陷阱(改动关键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故意遗漏条件、混淆绝对和相对等等),对条文进行干扰改动;(2)增加生僻考点的比例。其中,第二种手段大多数也会采用第一种手段所涉及的各种陷阱方法。纯理论化测试下采用大量陷阱手段,直接抓住了大多数考生看书不认真、不深入的弱点,以为只要走马观花看几遍书就可以了,从而很难通过考试。保代考试是一个“精准化考试”,需要大家对法条有精准的记忆,而不是大概影响。不过,这种特性是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的,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工作,是可以有效应对的:一方面,我们必须要下苦功夫认真复习每一个条文,记住每一个条文的关键词并真正理解条文的意思,这个是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做到位;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研究,透过题目的错误选项设置来琢磨命题人常用的陷阱手段,进而提高发现陷阱的敏感性。如果这两个工作没有做到位,只是一味的埋头看书,机械的看了一遍又一遍,那么是很难应对考试题目的。楼主一再强调复习真题的重要性,其真正意义是在于让大家知晓命题人常用的陷阱方法,而非在于真题知识点的重复。在今后的复习中,希望大家能够高度重视真题的研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前的保代考试采取纯理论化测试形式而不再采取实务案例形式,造成了很多人认为的考试与实务完全脱节,但也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1)现在的保代考试是面向所有通过证券从业资格的人,而不再局限于投行从业人士;(2)大多数投行从业人士基本上只从事单一类型的投行业务,或是股权业务,或是债券业务,或是财务顾问业务,能够兼之的还是少数;(3)投行实务更多的是依赖于专业判断,具有相对较强的主管判断性和个例性,很容易引起争议,比如说,IPO股东股份被质押到底达到多少比例时就会构成发行障碍,并没有一个绝对的量化指标且也并非完全依赖于单纯的量化比例;(5)可以改编成投行实务案例的法条本身就比较少,更多的是适合理论化测试的法条(这一点与司法考试很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司法考试可以存在更多的案例题目,而保代考试不可以)。
此外,还有一部分考生认为如果改为考查实务案例型题目,考试难度可以下降很多。这一点,楼主是持有不同意见的。大家要知道,旧制度的考试难度是远远大于现在的新制度考试难度的,而旧制度考试本身是包含了不少投行实务题目的。再加上,这些命题专家本身就是一线出身的业务专家,对实务操作可以说是娴熟于心,他们完全可以命制出超高难度实务题目。所以,我们其实应该庆幸,它是一个纯理论化测试,而不是一个实务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