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的昆虫(有害的昆虫都有哪些)

夏天,除了有吹着空调吃西瓜的惬意,也有蚊虫叮咬苍蝇乱飞的讨厌,所以夏天不仅是丰盛的瓜果蔬菜供应期,也是昆虫的狂欢季。今天带大家认识下夏秋常见的五大毒虫,它们不仅为害植物动物,对人也是种威胁。和本文要讲的主角相比,那些个蚊子苍蝇对人的恐慌支配简直是不值一提。经常入田间田野的农友和网友们,尤其要做好防范,免受这些不良分子的伤害。

第一名:刺蛾

这是一类鳞翅目,刺蛾科的昆虫,多数有毒。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黄边绿刺蛾

刺蛾类在民间常见的俗称有:火辣子、痒辣子、八架子、双木架子、白刺毛、绊脚子、 炸辣子、刺毛虫等(听这些名字你觉得这些家伙好惹吗?)。

我国记录的刺蛾约有90种。它们明显的特征是身上布满尖锐的毛刺,人身体皮肤触碰后可被毒刺所伤,刺痒疼痛,还可引发皮肤过敏,严重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

夏秋季最常见的有黄刺蛾和扁刺蛾。

黄刺蛾小幼虫群栖为害,初舐食叶肉,稍大后把叶吃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只剩叶柄和主脉,这时食量增大,大发生年份,能将全株树片吃光 。幼虫食性杂。为害杨、柳、榆、果树等。 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或树干上的茧里越冬。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期。羽化后将卵产在叶背面,一叶上只产几粒。幼虫发生期为7月上中旬~8月下旬。

黄刺蛾

扁刺蛾身体扁平,爬在叶片背面取食

刺蛾放大后的尖锐毛刺

形态各异的毒刺蛾

形态各异的毒刺蛾

防范方法:

在田间或林间若发现大量刺蛾为害,可在其幼虫期使用菊酯类、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进行化学防治。田间安装杀虫灯可捕杀其成虫。

一旦被毒刺蜇伤,首先要检查清理伤口上的毒刺(可以用胶布粘被刺的地方清理出毒刺),然后使用肥皂水或苏打水进行反复的伤口清洗,使用冰块冷敷,必要时应就医。

第二名:毒隐翅虫

隐翅虫,鞘翅目昆虫,全球共有3万多种。大部分是农业生产中的益虫,以蚜虫、蓟马等害虫为食。只有一小部分对人有威胁、能引起隐翅虫皮炎,这类狠角色叫毒隐翅虫,以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 3 种毒性最强。

隐翅虫食性杂,多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粪肥、垃圾以及枯叶、朽木、树皮等,也捕食小型昆虫,如玉米螟、叶蝉、飞虱、蚜虫和蓟马等昆虫。在我国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新疆等地都见分布和伤人报道。

隐翅虫具有明显的向光性(夜晚灯光对其有很强趋性)和向高性。7 -9 月份为毒隐翅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因此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季节。

毒隐翅虫皮炎则是由毒隐翅虫体液中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引起。在病原虫大发生季节,由于夜晚灯光引诱,致虫通过开放的门窗进入室内,在人们周围爬行,常因爬行引起异样感,被人用手在皮肤上有意无意拍打、压碎或搓揉,毒汁溢出,粘染皮肤和手,手再去抚摸它处皮肤时,导致多处皮肤受害。

毒隐翅虫

隐翅虫造成的皮肤伤害

防范方法:

隐翅虫一旦爬上皮肤,万不可用手直接拍死,而是使用器物弹落或者用嘴吹落。然后使用肥皂水或者苏打水反复清洗皮肤部位。观察其爬过的皮肤部位变化,及时就医。

第三名:蜱虫

蜱虫是蜱虫目,蜱科,的一类寄生性害虫。

蜱虫

民间俗称草爬子、壁虱等。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和开阔的草地草原中,亦常寄生于一些动物身上吸食血液为生(狗,牛,马等家畜和很多野生动物是其主要寄主)。蜱虫表面多呈现红褐色或灰褐色,从芝麻粒到米粒大小,吸血后,身体可胀大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蜱虫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蜱虫叮咬进皮肤

蜱虫的危险之处在于:当它叮咬人时,可将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携带到人体内,从而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出血热、森林脑炎、蜱传斑疹伤寒、Q 热、野兔热、莱姆病、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等。

受蜱虫叮咬感染疾病的案例常见报道

防范方法:

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所以,去野外游玩、劳动,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要穿长袖衣服,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到树木密集的地方,应把头和面部进行遮挡。蜱虫常会附着在人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以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针对蜱虫叮入皮肤的情况,不能死拉硬拽扯断蜱虫,这样可造成虫头部残留在皮肉内,应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采取合适的消毒和处理措施。

第四名:马蜂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膜翅目,细腰亚目昆虫。

马蜂

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巢在荒草丛、荆棘、果树、灌木、屋檐下很常见,喜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两类,可引起人的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可能危及生命,对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危险。

马蜂巢

马蜂狠起来,贝爷也不是对手

随着果实的成熟,马蜂是果园的常客,成为果实成熟期的一种害虫,往往聚集在果面上咬食葡萄、桃子、苹果等水果。一旦不小心手触碰到或者打翻马蜂窝,很可能受到其攻击,苦不堪言。

不小心惹了马蜂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马蜂都有毒,大部分的马蜂是植物传粉、捕食田间害虫的好帮手,即便是有毒的马蜂也是遵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只有在威胁到其安全时才叮蜇人类。

防范方法:注意观察和避开田间或野外的马蜂窝,不要主动对马蜂发出捕捉驱赶的动作,马蜂若落在身上,可以使用衣物或其它器物将其轻轻赶走。针对着生位置影响田间正常作业或人居环境的蜂巢,要请专人使用专用保护设备进行摘除。

一旦被马蜂叮蜇,轻度蜇伤时,因其毒液显碱性,要用酸性溶液冲洗,可用食醋或者硼酸清洗蜇伤处。中度和重度蜇伤需尽快挤压伤口排出毒液,并及时就医。

第五名:毒蛾

包含杨毒蛾、榆毒蛾、柳毒蛾、盗毒蛾、乌桕黄毒蛾、榕透翅毒蛾,等鳞翅目毒蛾科的一系列害虫。分不清的话我们可以统一叫它们毒毛毛虫(特征是都长着细密而长的毒毛)。一般都长这样:

盗毒蛾( 北方多发)

乌桕黄毒蛾(中南部多发)

线茸毒蛾(南北均有)

榕透翅毒蛾(南方多发)

毒蛾科的这类带毒毛毛虫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食性很杂,幼虫容易更换寄主植物。一般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啃食幼芽、嫩校外皮及果皮,轻则影响生长,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甚至整株枯死。主要寄主有桑科、樟科、大戟科、豆科、壳斗科、山榄科、木棉科、桃金娘科、楝科以及温带地区的蔷薇科、桦木科、杨梅科、胡桃科等植物,所以在果园和园林上毒蛾发生很常见。

人接触毒毛和毒液能引起皮炎、上呼吸道炎或造成淋巴发炎。

防范方法: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其身体和毒毛。化学防治:可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阿维菌素等农药进行幼虫防治,结合田间的杀虫灯诱杀成虫。

一旦爬上人身体,将其抖落或使用器物剥落,然后使用肥皂水清洗皮肤。

结语:

这5类毒虫在7-8月份的田间和田野非常常见,尤其是隐翅虫、刺蛾、马蜂等毒虫攻击力和杀伤力强劲,一不小心受到其攻击,轻则疼痛刺痒,皮肤肿胀溃烂,重则发热、感染,引起全身反应,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无论是田间作业还是野外游玩,把握以下原则:

1.毒虫发生区域,要着长裤长袖进行田间作业和出入,尽量避免有大量的裸露皮肤。

2.一旦这些毒虫爬上身体,因其体液往往都带有毒液或病菌,不要用手直接拍死,而是使用器物弹落或者用嘴吹落。

3.一旦受到毒虫攻击叮咬,要保持冷静,采用合理的处理方式,及时就医。

4.没有强力的装备(杀虫剂和防护服等),不要轻易尝试挑战这些毒虫的权威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去触碰和捕捉,最好躲着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更多有毒虫子,让更多网友知悉,帮助大家开心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