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父(音乐之父是谁啊)

被誉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的巴赫,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大神级的作曲家,还是顶尖的管风琴、小提琴、古钢琴演奏家,更是技巧高超的指挥大师。他戴着假发套的传世照片和那些经典的曲目一样,留给人们雍容高雅的印象。殊不知他却是个好斗分子,并且文斗武斗都很在行。

1685年,巴赫出生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可是命运多舛,在他10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成了孤儿的巴赫只好投奔在奥尔德鲁夫做管风琴师的哥哥,并开始系统学习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遭遇巨大变故的巴赫异常勤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法,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作曲。

有着无穷魔力的音乐安抚着巴赫孤苦的心灵,也让巴赫变得非常挑剔。他不允许任何人轻慢音乐,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

1703年,18岁的巴赫谋到了一个宫廷乐师的职位,并第一次表现出了作曲才华。他谱写了最早的一首“康塔塔”(巴洛克时期流行的一种声乐体裁)乐曲。这首乐曲对于大管这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要求极高,乐手要在两个半小节内,按遍所有的音键,尽管难度很大,但可以极大地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排练时,那个被难住了的大管乐手先是抱怨巴赫炫技弄出这样难的曲子,后来干脆对巴赫动了粗。巴赫被激怒了,他拔出佩剑跟对方打斗起来,没几下就把对手的衣服戳了几个窟窿。对方吓得魂飞魄散,只好乖乖地练习起来。就这样,巴赫的第一次好斗旗开得胜。

巴赫对于音乐的完美追求,使他很快成为宫廷乐团的指挥。在指挥过程中,他严格要求,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瑕疵,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会发怒。

一次,巴赫指挥四十多人的乐队进行排练,他注视着每一个乐队成员,无论乐队和合唱团发出的声音多么大,他都能准确听出错音和跑音,并进行严格的纠正。有个乐手在纠正几次之后,依然不得要领,巴赫狂怒地抓起自己头上的假发套,使劲地砸在那人头上,然后专门给他开小灶,直到满意为止。此后,有很多乐手领教过巴赫假发套的“威力”,在他的好斗面前,这些乐手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钟爱的音乐,巴赫的好斗不仅上演过拔剑相向和扔假发套的“全武行”,他还用自己精湛的音乐技巧酣畅淋漓地文斗了一把。

1717年,巴赫在德累斯顿旅游时,巧遇法国管风琴大师路易·马尔尚,当地有位伯爵撺掇两位大师较量一下。当时,马尔尚在音乐界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巴赫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马尔尚显得有些倨傲。本不想比试的巴赫见此情景,决定要好好跟他斗一斗。

比赛开始后,马尔尚先声夺人,用钢琴弹奏了一首法国歌曲,精彩的演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颇具玩味地等候巴赫出场。而巴赫出场后却只弹了一首精短的前奏曲,并不出彩,马尔尚的脸上立刻露出得意的微笑。就在此时,巴赫弹起了马尔尚刚刚弹奏的曲目,他没有按照乐谱演奏,而是用炫酷的技巧变奏了12次,在场的人们为巴赫的即兴演奏欢呼起来,马尔尚也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有人说,巴赫的好斗是因为童年经历的变故引发的心理障碍。实则不然,他的好斗是出自对于音乐的热爱。在他的世界里,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之声,容不得丝毫的杂音。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刘志坚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