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年前什么样子(40万年前是什么时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提到二战时期的日本师团,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狂热”和“凶残”,典型的例子就是仙台师团、熊本士团。

可偏偏就有一个日本师团,被美军方面评价为“和平使者”,被日本历史学家称为“窝囊废”。

甚至还因害怕正面交锋,而放走了包围圈里的40万国军——这就是日军第4师团,大阪师团。

他们到底是强悍还是羸弱?是懦弱还是聪明?历史上真实的大阪师团,究竟如何呢?

起源:商业之都

1888年5月14日,日本人以大阪镇台为母体,编出了第4师团。

作为日军中的“老前辈”,第4师团本该受到其他师团的尊敬,可事实却与之截然相反。

且不说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如何,公认的一点是这支部队打起仗来不够“勇武”,反而透着一股市井商人般的“奸诈”,与其他部队格格不入。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大阪地区堪称当时的“商业之都”,民众生活条件比较好,民智也比较开化。

所以出自那里的士兵比较惜命,打起仗来更理性理智,不会一个劲地追求无畏冲锋,这一点在东京的繁华地区也有所体现。

二是大阪师团主要是由小贩和游商组成的。

古话说得好,“无奸不商”,由商人构成的一支部队打起仗来,自然更讲究“性价比”。

这也难怪当时第4师团的口号会是“不占便宜,就算吃亏”。

二战爆发的时候,大阪师团是日军常备的17个师团之一,而且还是这里边装备较为精良的甲种师团。

听起来很唬人,可实际上关于这个师团的“奇闻轶事”可太多了,而且大多令人捧腹,我们接下来就举例给大家介绍一二。

轶事:大阪师团的搞笑过往

首先,大阪师团曾被称为“无敌皇军”。

1939年,苏联和日本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打响战争,当时日本本部派仙台军团和大本军团一同前去支援。

仙台军团接到命令后,日夜行军,只用了短短4天就抵达诺门坎,并且在当天就投入了战斗。

可是大阪师团呢?士兵们一听说要打仗,纷纷跑到了医务室里说自己“头疼脚痛”,最后气的部队指挥官亲自坐到了医务室里。

士兵们这才放弃装病。

虽然放弃了装病,但大阪师团的成员们还有很多避战手段,他们在赶路的时候非常磨蹭,以至于4天能走完的路,他们走了七八天。

最后等他们抵达战场的时候,仙台师团已经被打得四散奔逃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日本和苏联还停战了。

大阪师团最后什么没干还捞了一个“遭遇激战,却损失极小”的名声,被日本后方大力宣传,甚至当时人们还一度喊出了“无敌皇军第4师团”这种口号。

最后还是关东军方面的宣传官看不过去了,将“无敌”改成了“无伤”,嘲讽第4师团的人都是“懦夫”。

其次,大阪师团以“严守命令”而著称。

徐州会战的时候,李宗仁的40万国军不幸被日军合围,好不容易跳出了包围圈,结果却发现前方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

李宗仁命令部队朝着一侧的山区撤离,准备利用地形和日军打一波“游击战”,可是在他带兵进山后,等了很久都没能等到日军过来。

派人去打探才发现,那支部队居然已经驻扎在路边起锅烧饭了。

最终,李宗仁带兵扬长而去,顺利地摆脱了日军的围剿。

据说出现在这里的这支部队正是第4师团,大阪师团,后来日军指挥部方面也曾问过他们为什么没有进行阻击,而他们给出的答案是,

“没有接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消息一经传出,我国军队便纷纷得知“来自大阪的士兵不会打仗”,以至于最终日军十一军指挥官把第4师团闲置在了后方。

第三,大阪师团还被称作最“时髦”的部队。

日本各个师团,基本上都有各自内部统一的临别致辞,用于和其他部队道别。

以第2师团为例,局面较优的时候,他们的分别致词是“武运长久”,局面较劣的时候,他们的分别之词是“九段坂见”,这里的九段坂指的就是靖国神社。

可是大阪师团却不一样,这支部队无论局面优劣分别时说的都是“御身大切”,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身体安康、保重身体。

他们不仅自己消极避战,还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其他部队,当装病住院后遇到一些受伤士兵的时候,大阪师团的“前辈”们往往会问,

“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啊?保命要紧。”

这么怕死的部队,在日军里面也算是独一份了。

最后,这支部队是经美军认证过的“爱好和平”。

日本战败后,有些狂热的战争分子根本不愿意投降,可这种情况在大阪师团里就很少见。

天皇宣布投降没多久,他们就缴械投降、顺利回国了,而且回国第2天,就有很多士兵跑到了美军兵营前去兜售一些战争纪念品了。

与此同时,这支部队在精气神上也和其他部队直接区分了开来,当时各个日军部队的士兵几乎都是萎靡不振、面黄肌瘦的。

唯独大阪师团里的士兵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丝毫看不见一点饱受战争磨砺的模样。

理所当然的,第4师团也成为了日军南方军中死伤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一支部队,也就难怪这支部队被美军评价为“爱好和平”了。

真相:奸诈但不懦弱

不过很多人都将这支部队给小觑了,真实的大阪师团,的确奸诈,但是并不懦弱,至于羸弱就更无从谈起了。

之所以说它奸诈,是因为我们上面也提到了,大阪的城市氛围摆在那里。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上都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大名”,而大名则是效忠于天皇。

这使得日本的文化极具有服从性,是后来二战时期士兵狂热信奉天皇的基础。

可是在大阪却又不一样,这座商业城市并不信奉“上下级统治”这一套,虽然也服从于天皇,但是也时常考虑着苛捐杂税的问题,与“大名”斗智斗勇。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效忠天皇而死,但绝不可能盲目服从一切命令,“无意义”地死去。

大阪军团并不“懦弱”这一点,在各个时期中,其实也都有所体现。

比如说在西南战争的时候,大阪师团面临萨摩武士组成的叛军时毫不示弱,一番激战后,成为了当时参战各师团中,唯一受到天皇奖勉的部队。

日俄战争的时候,第1师团有阵地始终无法攻克,换成第4师团来,没过多久就攻坚成功了。

而且后来以山地战出名的“丹波之鬼”筱山步兵第70联队,也是从第4师团中改编出来的,由此可见,这并不是偶然。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个甲种兵团,再弱又能弱到哪里去?再者说了,如果这真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日本军部也不可能在这支师团上耗费那么多的心血了。

当然,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那些事迹,也并非是国人所杜撰的,大多是出自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当初所写的《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这篇文章。

而大阪师团其实也是日军中少见的“计谋型部队”,他们不是一味蛮干,而是更加注重策略。

比如说打攻坚战的时候,他们不会像第2师团一样,一昧地发起猛冲,反而是在一轮冲锋后就撤回去搜索信息。

像第2师团这样的蛮干型,和第4师团这种计谋型,可以说是各有各的优劣。

如果是和实力一般的敌人作战,那么很明显第2师团的作战方式更容易取得效果。

可是如果敌人比较强悍,那么第2师团的作战方式就要遇挫了,即使成功也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有关这一点,在日军和国军、美军的作战中,就充分体现了出来。

要知道至今第4师团的编制还都保留着,没点实力怎么可能能做到这一点?

评价:幸运的大阪部队

既然大阪师团是有实力的,那么难道没有人站出来对关幸辅的文章作出驳斥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日本军史作者就曾专门写文驳斥过,说这是对大阪部队的一种歧视。

不过有一说一,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大阪部队实在是太“招人恨”了。

要知道,日本陆军战前筹备的17个常备师团,绝大多数都“玉碎”了,像大阪师团一样,保留完整编制、战力受损不大的师团基本没有。

比如说第2师团,在瓜岛地区作战时,2万人死得只剩了5000人。

好不容易完成重建,结果又被安排去了缅甸,结果18000多人中,有超过2/3的人死在了那,顺利回国的还不到6000人。

尤其是作为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的16师团,13000多人只活下来了800人,死亡率高达94%,实属因果报应。

第6师团去了布干维尔岛,结果先后被美军和澳大利亚军队重创,死亡人数在2/3以上,剩下的人也是下场凄惨。

第20师团去了新几内亚,他们倒不是因为战争受损严重,主要是因为没有吃的,很多人都饿死了,最终活下来的人也不到1/10。

这些都属于直接玉碎当场的,没有玉碎的那些师团也不好受。

比如第14师团,虽然在大陆作战的过程中侥幸活下来了一半人员,还有一个师团部,但是随后这些人就玉碎在其他地区,鲜有人幸免。

第3师团,第9师团和第11师团,被投到了淞沪战场上,固然他们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很大的伤亡。

但是他们自己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一线步兵几乎都打光了,师团人员基本上都是后来补充进去的。

了解完其他师团的境遇后,我们再来看看大阪师团,简直就是“天选之子”。

先是被命令驻守在满州,然后本来该被调去参加诺门罕战役,结果他们还没去就结束了,侥幸让他们保得一命。

后来他们虽然领命去了华中地区,但是只参与了几次扫荡作战,以及第2次长沙战役。

不过在第3次长沙战役到来之前,他们就已经被调走了。

等到了菲律宾,他们倒是赶上了战斗,只不过当时的美菲军已经是奄奄一息,与其说大阪师团是去作战的,还不如说他们是去收割了。

最后被派去支援缅甸,结果又是人都没到战争就结束了。

在跟国军,苏军,英军、美军都交过手,或者是准备交手的情况下,大阪师团居然没有蒙受什么损失,这属实是运气好。

不知内情的人,或许还真会觉得这支部队是天下无敌的呢。

有趣的是,损伤不大的还不仅仅是大阪师团,凡是从大阪出去的部队,几乎都没经历过什么激烈的战斗。

比如说25师团、34师团、44师团以及104师团,在这种情况下,大阪师团自然会遭人妒恨了。

所以说,大阪师团既不是一群懦弱无能的“可笑之辈”,也不是什么大杀四方的“超级强军”。

这就是一支装备精良,比较“惜命”的军队,如果要硬说,那也就是运气比较好,仅此而已。

不过美军评价他们“爱好和平”却有失偏颇,毕竟他们也参与到了战争中,即便不像其他日本士兵有那么狂热的战争热情,但始终也无法磨灭他们曾经入侵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