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什么都遇到了(80后什么都遇到了)

周鑫在离开上海前作画留念。 周鑫供图

周鑫在离开上海前作画留念。 周鑫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1日电(张煜欢 胡子裕)“两个月的难忘经历值得被永远铭记,感恩遇见,珍惜拥有,静待花开。”在社交平台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血透室护士周鑫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阳光的“90后”大男孩是援沪血透医疗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在返回杭州的前一夜,自己和许多队友都“兴奋得睡不着觉”。5月31日,继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核酸检测机动队“回家”后,浙大邵逸夫医院援沪方舱医疗队、援沪血透医疗队共50余位队员圆满完成援沪重任,结束集中隔离,平安返回杭州。

周鑫向记者回忆了那段令他无比难忘的上海记忆。

身穿工作服的周鑫。 周鑫供图

4月2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组建援沪血透医疗队奔赴上海开展血透服务,其中84人为专职血透护士,均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已工作8年的周鑫正是其中一员。抵沪后整个医疗队被分成三组,各组队员被分为2—3个班次,为尽力满足患者们的治疗需要,每天18—24小时提供血透治疗。

面对新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任务,这个“90后”表现出超乎年龄的“从容”。“在此之前,我从没试过连续七八个小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三层外科手套从容地进行内瘘穿刺;也没试过面对第一次接触的血透机型,经演示一遍就迅速上手实操。”

周鑫为队友的防护服作画。 周鑫供图

周鑫说,虽然一切充满挑战,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之下,所有的“没试过”都很快成为了“习以为常”。

据他介绍,其所在的二组主要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下称浦东医院)血透中心工作。为满足更多血透患者需要,浦东医院血透中心临时改建了曹路血透中心,周鑫所在的二组随后即在曹路血透中心使用中心内全新的CRRT(用于血透的机器,平时用于给危重患者床边超滤)开展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需要独立管理机器和病人。然而不少队员没接触过这些全新的机器,有多年使用经验的周鑫便成了大家的“小救星”。

“往往我值班的时候需要满楼层跑,帮助队友们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刚开始我就上机动班,哪里需要去哪里,一个早上都能听见各个病房在叫我名字。”周鑫说。

在曹路血透中心,周鑫和同事们每人负责3至4个病人,平均每天需要搬运几百斤置换液,弯腰搬重物成了家常便饭。周鑫开玩笑说,当时祛除身体疼痛的止痛贴膏成了队里的“抢手货”。

很多队员没想到,除了担任“小救星”,周鑫还画得一手好画。在休息之余,周鑫喜欢用画作记录下难忘的援沪记忆。每一天,他都承包了队友们的防护服“彩绘创作”任务,有时候是东方明珠台与杭州西湖十景,有时是冰墩墩以及队员们喜爱的卡通人物。他说,想让大家的辛苦工作之余能化身“最靓的仔”,增添活力与动力。

周鑫为队友的防护服作画。 周鑫供图

随着当地血透室运转逐渐回归正常,他和队员们的援沪任务也圆满结束。“当与‘战友’分别的那刻到来,其实我也挺不舍的。”周鑫说,“不过想到上海抗击疫情过程中有我的一份力,我就特别自豪。”

至此,浙大邵逸夫医院援沪医疗队共343位队员已平安“归队”332位,另有援沪重症医疗队11人仍在上海坚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