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于什么时候(北京城建于何时)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长逝。

闻听消息的人民群众都陷入悲痛不能自拔,但中央领导却顾不上内心的忧戚,他们经过协商一致通过了在天安门广场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那当时国家为什么会做此决定?毛主席纪念堂为何最终会选定在天安门广场呢?

惊天噩耗

毛主席在晚年,感怀于身体衰老和病痛折磨,曾写下一首短词《诉衷情》送给周总理。

然而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无有定日,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在举国上下一片哀伤中,来自八省的专业建筑师,美术工作者、专业技工却正在被中央紧急抽调进京,旨在为毛主席选建纪念堂。

毛主席戎马倥惚的一生,饱经斗争磨砺,先后有十几位亲人流血牺牲,他最终带领全国人民粉碎了旧社会的私有制束缚,创建了新中国,把和平和安宁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

他一生简朴不慕虚荣,为了人民的利益,从不搞特殊待遇,自律其身严己宽人。

所以在毛主席逝世之后为其安排一个符合他心愿的地方,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因此由国家一机部副部长孙有余,和北京城建部长赵鹏飞率领四十多人的工作组,将负责完成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作。

不过在此之前关于毛主席的遗体处理问题,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表示应该建议遵照毛主席生前提倡火化的倡议,将遗体进行火化。

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保留毛主席的遗体,可以为全国人民瞻仰纪念。

所以在一番讨论之后,国家最终决定保留毛主席的遗体,随后中央也立即成立了纪念堂总指挥部,由李瑞环担任总指挥,地点则选定在北京城,具体位置由专家组勘察后报审决定。

很快有四个位置就被选出来了,分别是天安门前、中南海、香山以及景山。

筛选方案

有人认为应该把地址选在中南海。

中南海始建于辽代,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皇家林园,有中海、南海和北海三个地方,中南海是前两者的统称。

因为这里是国家政府机关办事处,毛主席纪念堂设置在这里,意味着勉励后人继续为人民服务。

但是如果将毛主席纪念堂选址在中南海,那就意味着很难对外开放。

这里毕竟是中国的政治腹地,没法经常让广大人民群众自由进入、参观,显然是不符合建造的初心。

既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参观纪念,那就应该选在公园、广场之类的地方,既保障了更多人的需求,又不会造成参观不便的情况。

由于“旭日东升五星红旗”的深刻印象,大家建议可以在山水围绕的地方修建,比较符合这种意境,于是他们就集中在香山、景山公园这两处地方进行讨论。

大家认为香山是毛主席指挥全国发起总进攻的司令部,海拔又在北京城最高,站在峰顶可以视野开阔。

但唯一缺点就是路途太远,一旦纪念堂建成,对于从外地来北京瞻仰毛主席的人来说,舟马劳顿太辛苦。

这时大家又提出了景山公园。

它坐落于北京的中轴线之上,隔街就是故宫的神武门,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们祭祖典礼的场所,承载着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到时可以从山半腰掏空,在主峰上立一盏灯,象征毛泽东思想像灯塔照亮思想,同时这里还可以俯瞰到天安门和故宫。

但很快这个方案也被推翻。

因为景山北面就是筒子河,南面是故宫围墙,没有宽阔的停车场,又是老城区,主路面太窄,另外在此施工也会破坏景山的自然景观。

定址天安门

那到底选在哪个合适呢?

这时专家组的设计师们在连续为纪念堂出了30多份方案的图纸,发现大家的选址和建筑模式的方向错了。

不能把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古代帝王那种四面不透风的风格,这也有违革命者决裂封建制度慕其大道光明的理想。

而沿着这种思路探索,大家认为最好的地点是天安门广场。

首先这里面积开阔,能承载几万群众聚集,加上故宫建筑,都是先由主管星宿风水学的“工部大臣”,按照天体学对应大地地点,测量设计出图纸,有万物自然得涵义在其中。

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的地方,后来也经常会有重大活动在此举办,对新中国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

而向南的经线直达永定门,在风水里面,表达向阳重生,有万物始发于阳的寓意蕴藏其间,更主要的是交通便利,方便世界各地的友人和人民群众瞻仰。

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建立在这里,意义是做到尽善尽美了,但会造成不必要的交通问题,这显然违背了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初衷。

再者,天安门广场本身就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各个建筑之间的设计也是相得益彰。

如果将毛主席纪念堂建立在这里,两者所蕴含的意义就会重叠,而且会使得原有的建筑稍显黯淡,这样的规划建筑显然是不合适的。

考虑到这点,人们又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将毛主席纪念堂建立在天安门北侧。

这样的好处是一边是天安门一边是午门,又与文化宫和中山公园形成一片整体的建筑群,突出其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这种方法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就需要拆除掉原有的端门。

作为见证历史的文物建筑,即便是迁移到其他地址重建,也会让人感到失去旧址就少了点什么,这也与保护文物的初衷相悖,不符合毛主席一贯的主张。

综合考量之下,毛主席纪念堂依然有着不错的选址,没有必要非要拆除历史的遗迹,人们最终决定还是采取与原有建筑不冲突的方案。

多方考虑与讨论之下,毛主席纪念堂最终确定落址在天安门广场以南,但仍有三个不同的方案需要斟酌。

首先就是建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旁边,意味着毛主席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但这样建造会将两个并不完全相同意义的文化建筑连为一体,会丧失原本独立存在的意义,而且会导致两个建筑产生是否协调的建筑学上的问题,很快就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拆除正阳门,将其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南方。

这样虽然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明显分开了,但也带来了拆除文物的弊端,和之前拆除端门的方案有着相同的顾虑,因此也没有通过。

最终,国家通过了第三个建造方案。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以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之间,也就是原中华门旧址的地方,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供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人民来参观和纪念。

纪念碑可以作为毛主席纪念堂的序幕,另外在纪念碑的南侧是有松林的,这样的话前有纪念碑,后有松林做院,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纪念环,而天安门广场的整个布局也能保持完整性。

另外建筑风格则采用现代明堂的结构,只有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新中国的精神风貌。

思路明晰后,专家组立即把方案上报,得到批复之后,国家也在主流媒体上同时发声,宣传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新闻。

消息一经播出,人民反响热烈,都认为天安门广场南侧是最佳的地点。

开工建设

毛主席纪念堂建造工程于1976年11月正式开工。

北京第四建筑公司接到了这个当时还属于保密级别的任务,立即选出思想积极性高的工人代表,进驻天安门广场,此外还有来自全国五十多个兄弟单位的工人,先后有78万人参与了建设。

工程师们为了天安门广场整体规划效果不突兀,错落一致,决定纪念堂的高度,不仅要对应两边的新中国建筑,还要略低于故宫的屋脊,最后高度定在33米左右。

而在全国汇聚过来的众多设计图纸中,南京工学院杨庭宝教授的五十米见方的设计方案,因其端庄大方的造型,又能平衡两面建筑特色,从600多套方案中脱颖而出。

当时大家也考虑到,为了更好地接待参观人群,适用大家拍照留念,于是便在建筑北面,向内后缩形成一个院落。

而这也非常符合毛主席生前亲民的行为,另外还用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做起的明柱,支撑起简单明了的建筑。

此外雕塑家司徒兆光还为毛主席创作雕像。

他曾在苏联的美术学院留学过,继承了雕塑大师的国际水准,也不失中华传统风格的温良含蓄,这位雕塑大师后来还为第四版人民币设计了浮雕的草稿。

而华国锋同志则亲自为纪念堂题字。

他当时为了写好牌匾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还经常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苦练了很久的书法。

另外在雕塑厂工作了30多年的工人顾士元接到了仅仅“奠基”二字的工作,就激动得泪眼模糊。

他整整趴在岩石上雕刻了一夜,完成了这份意义非凡的工作,以人民的身份给予了人民领袖最好的礼物。

最终在人民群众昼夜接力的努力下,仅仅半年后的1977年5月,毛主席纪念堂就已经建成了。

此时已经快接近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了,所以人们需要抓紧时间,在同年的9月9日就需要开始对外展览。

1977年8月,水晶棺移入纪念堂内,不久后毛主席遗体移入其中。

这种入棺方式不仅尊重了中华民族多年来的丧葬传统,还为人们瞻仰伟人遗体做好了打算。

最终毛主席纪念堂总占地约5万7千平方米,正方形式建筑,基座两层平台,屋顶两层玻璃飞檐,既彰显了纪念堂的肃穆和威严,又不失对称和精致的美感。

正对着进门的地方,是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面貌鲜活灵动地微笑着,仿佛在欢迎四方宾朋,又仿佛随时准备起身来指挥千军万马。

坐像身后,是一面巨幅绒绣画卷“祖国大地”,寓意毛主席的伟岸身姿与山河大地,与亿万人民同在。

进入展厅,就可以看见透明的水晶棺内,毛主席详和地安息着,一身中山装上,覆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旗。

出口的地方镌刻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提醒着往来的人们,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学家,时时刻刻都在继承和发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楼的地方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纪念厅,有着很多珍贵的相片、遗物、文稿等藏品,供人们学习和参观。

不同于内部,纪念堂大门的朝向引来了很多人的不解,中国的房屋建筑都有朝南的讲究,但毛主席纪念堂却是朝向北方。

虽然毛主席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不过大门朝北确实有一个问题不容小觑,那就是人们面向天安门时就会背对纪念堂。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收缩纪念堂的东西方向,将纪念堂的四周都空置出来。

这样每当人们来参观纪念时,毛主席纪念堂就完全处于人民群众之中了,四周都有人民,非常符合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生所作所为。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毛主席纪念堂展开了庄严的纪念仪式,《国际歌》奏罢,国家领导人陆续进入鞠躬悼念,随后就是万千人民群众的涌入悼念。

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极高的政治地位,还贴近着广大人民群众、给中国人民燃着一盏希望的明灯。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致敬,愿伟人永垂不朽!

致敬,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