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原名是什么(方正证券原名是什么名称)

今天看到头条新闻,方正控股(00418)公布,公司于2021年4月30日收到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告知函,称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深圳特发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其指定的实体(重整投资者)已于2021年4月30日与北大方正等五家公司订立重整投资协议。重整投资协议已于本公告日期开始生效。

北大方正,熟悉又遥远的名字。

大学办企业是一个时代的特色,而北大方正被视为高校科研实力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

一、一时风光无限

1986年北京大学投资建立方正集团,持股70%,王选,就是那个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王选执掌方正集团。

此时的方正还定义为高新科技集团。

从一开始,这个集团就颇受人瞩目,王选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原名:《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选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颁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中,这样写道:“今天人们都讲北大方正又有名又有利,不知道当时我们的艰难,到1986年也没人这么讲,说要把技术变商品,当时那种空气下,看不见前景。但我们认为这是对国家有利的,坚持不懈地走商品化、市场化。到1990年才感觉到有了点成绩,占领了市场。”(本文所有引文都来源于王老的演讲稿《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选择》,特此说明。)

那时的王选,和他带领的那批人有能力,有精力,有情怀,是真心想为国家做点东西出来,他自己说的:“我非常赞赏斯坦福大学的一种风格,把远大的学术抱负和追求利润紧密结合,我觉得这种风格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带着拼劲,硬是把事情做成了。

方正最牛的时候,是1990年到1994年,5年间,报纸远程传版技术、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符合国际开放潮流的新一代软、硬件系统先后问世。国内广泛使用,国外一度占有了港澳、东南亚和北美地区80%的市场。

方正集团成为高校办产业,让科研力成为生产力的排头兵。

二、王选出局和急功近利

1.王选出局其实是必然。

王选毕竟是个技术科研人才,个性耿直,容易得罪人。还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

北大方正集团才开始做,因为没人看好,所以也就由着王选以科技人才为纲,干涉相对较少。而知识分子不够圆滑的特点,被视为王选的实干精神体现,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宽容,也使得下面的人不敢轻易卡脖子。

那时方正集团产品定位也准确,填补了国际市场的空白,比美国早八年,进入市场早一年,自然盈利可观。

可这样做,就为集团发展也埋下了隐患。等你赚钱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你还是想用真正的科研人才,你要梗着脖子做事,那么,看你不顺眼的人自然就多起来。

对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而言,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疲于应付。

王选他这样说的,“在我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头,我原来觉得能够干到60岁的,实际上我已经追不上年轻人,我不了解很多具体的事。就这样,我就开始不再doitmyself,1993年的春天,开始放手了,也开始有点休息了。”

所以,在94年之后,北大方正集团的利润增长明显缓慢,到了1998年甚至开始亏损。

看中眼里,急在心里的北大,把自己物色的新人选,推上了前台。

2.急功近利

北京大学看到的是方正集团的经济价值,以及集团中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于是选了另一位非科研专业人才出身,而是资本运作,人际关系方面的人才(这正违背了王老的想法,“我们中国不缺少技术专家,但缺少懂技术的管理人才”),作为方正集团掌舵人。

魏新,从公开的信息显示,他1992年起任教北大,作教育经济学和财政的研究,担任高教所常务副所长,稍后又兼任学校财务部副部长和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工作,2001年执掌北大方正,2015年卸任,2015年1月4日中午,魏新被带走,接受司法协助调查。2018年7月2日,进入第二批资本市场“老赖”名单。

王选说过一句话,前车之鉴“今天我们有一些’大款’们,是利用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法制不健全的空子冒出来的,层次、品质也不高,一旦有了钱就变坏。”

魏新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损害国有资产、裙带关系、包养情妇新闻已有报道,这里就不说了)。

2001年魏新成为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提出“方正的发展要多元化”,“要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而魏新的专业就是资本运作。

上任伊始,他提出方正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战略发展思路”,随后他便引入了另一位资本运作的高手,李友,担任方正集团CEO。从此,方正不再是科技方正,而是资本方正。

就现有的公开资料,可以捋清楚北大资本的扩张。

从2002年开始:

斥资2.3亿元收购浙江证券;

2亿元收购苏州钢铁集团;

3亿元入主ST西南合成制药;

4亿元收购武汉正信投资;

……。

仅仅一年(不到一年时间),方正集团就收购了众多企业,从证券业,到钢铁制造业,再到医药领域,行业跨度之大,这样投资的战略意图在哪里?

莫非,北京大学真的人才济济到了这个地步,各行各业的拔尖专业人士尽入吾彀。

三、所有都已筑成,放弃核心实力,仅剩金融输血

北大方正,在资本运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结果是,方正集团从高新科技集团成为金融大鳄,方正集团一步一步抛弃了用以立足的广电排版产业,抛弃了事业运营的模式,完完全全走向资本扩张。科技研发的投入直线下降,以科技IT行业起家的北大方正,任谁都不会想到的是,2003年以后其最核心的产业(利润来源)竟然是方正证券。而方正集团最大的板块:北大资源,其最核心的资产是价值725亿元的投资性房地产。

毕竟热钱来得快,看得到,摸得着;科技研发,周期长,看不到。

王选曾说,“我提出2010年以前,北大方正要培育100个百万富翁,这些人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靠自己异乎寻常的努力、奋斗,自己的知识,成为我们国家民族高科技产业的脊梁,我们国家真正的民族英雄,把我们的高科技产业打到发达国家去的民族英雄。”

方正集团要打造的100个百万富翁,此时已经实现,只不过不是王选说的“国家民族高科技产业的脊梁”,而是资产投资人。方正集团核心研发人才纷纷离席。

继而作为方正集团IT板块的方正科技和方正控股,成为方正集团的拖油瓶。

那个把高校研发实力变为生产力,以此提升国家实力的方正集团,终于成为了一个笑话。

我们不得不问,当股市低谷,房产退潮,风投退出的时候,靠金融输血的方正集团能走多远?

四、楼塌了,20亿元VS3600亿元

2020年2月18日最大的新闻,北大方正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宣布申请破产重组。

根据新闻报道,实际情况是方正集团在2019年度发行了金额20亿元,期限270天,票面利率为4.94%的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到期日为2019年12月1日,而到期之后,方正集团无力偿还,进而诉至北京法院,这一事件引发,集团的资金链危机爆发,方正集团手中的资金流被冻结,20亿最终无力偿还。其背后资产负债率高达83%,怕也是北京法院认定其无力偿款的重要原因。

一个高新技术集团,本来背靠北京大学的学术和科研优势,能够进行充分进行科技产业化研发,有可能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北大方正集团,最终难逃成为金融资产运营的集团,走上破产重组的道路。

此次重整,方正集团能重新出发吗?我带着深深的疑惑。

本文是给学生讲《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篇课文时留下的备课的边角料,也算是课后反思吧。

唐老夫子,一个爱读书,爱思考,想成为文史领域创作者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