殁年(殁年是什么意思)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到这一天。

从科学角度出发,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自然不能无限增长,从而导致了死亡的诞生,这是调节整个人类数量的重要方法。

有人出生有人离去,人口数量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

其实笔者并不愿意去聊这个话题,因为许多人始终不敢面对,但这一定代表死亡可怕吗?

对于那些上了年龄的人们来讲,死亡不过是一项程序罢了,他们知道自己时日不久,所以内心很是坦然,甚至期待这一天的发生,比如陈司寇老人。

人到晚年,身体机能各方面都有所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病魔的威胁。

活着遭受疾病的痛苦,离去反而是一种解脱,如果是你又会做出何种选择?

说到这里,笔者认为我们更像是一个整体,为了整个大环境更好地运转,所以必须按照现有的规律做出牺牲,即生命走向终点。

对于“死亡”一词有很多别称,这里我们以“享年”和“终年”为例,二者既然都表示的死亡,那之间有什么区别?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运用?

享年

字面意思理解,享受年纪,含有尊重之意。

比如苏轼在《司马温公神道碑》中写道:而公卧病,以元祐元年九月丙辰薨於位,享年六十八岁。

这个词语如何运用,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划分,一般情况下都是对于那些德高望重之人。

封建时代下,等级分化严重,谁是权贵之家,谁是普通百姓分得很清楚。这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物质生活中,就连逝去时的词语就不能乱用。

人家勤恳一生,为天下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在离去缅怀时也应受到尊重。

不过如今已经是新时代,“等级分化”一事早已不复存在,有说法则是富裕了一生的人。

“享”即享受,所有的年华都是那样舒服轻松,说白了就是享受多少年;对于那些物质水平较为低下的,自然不存在这样的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历史发展到现在,中华民族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等等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时刻约束着每个人。

特别是在“逝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丧葬”的禁忌讲究可谓颇多,其中包括“享年”运用。

就目前的情况去看,一般有两个标准。

第一种是60岁以上,即生命超过一甲子,才有使用“享年”的资格。如果寿命连最起码的60岁一轮甲子都没有超过,应用“享年”则显得有些不合适;

第二种情况则是晚辈介绍时会应用,比如何鸿燊先生的讣告,再比如金庸先生的讣告。

子孙后代在介绍长辈的生平时,都会献上内心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是根据场合而应用的一种专业性措辞,这里用“享年”才显得合适。

终年

通俗去理解,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岁。

在解释这个词语之前,诸位可以将“终”进行拆解,左边半部分在象形文字中代表的是“一小把丝柠在一起”,右半部分暗示一年四季走向尽头,即“冬”。

二者结合在一起则很好理解,含有寿终正寝的意思。

同时笔者还要强调一点,这个词语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没有褒义或贬义之说,但应用的大部分对象都是普通百姓。

它不分年龄段,但特殊情况诸位也要特殊对待,如果因为遭受某些伤害意外离世,这就需要我们用到“殁年”。

关于这个词笔者不愿做过多解释,因为它本身就带有一丝悲伤,这里我只希望“殁年”一词在生活中出现得越少越好。

关于“终年”,这里有一个“题外话”需要说,就是“信佛之人”都用的是终年。

在佛教中有一个主张,即人的一生都在修行,今生受的苦越多来世享的福就越多。

即便他们在生前再怎么德高望重,如果要是生命走向终点,都需要用“终年”进行表述,对于他们自身而言,没有“享福”一说。

其实生活中诸位也经常见到类似的讣告,比如某位高僧离去了,介绍完两个时间点后,都会附上“终年多少岁”。

它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诸位不用有太多的想法去看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场合都适用,更不会有“犯错的尴尬”。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还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享年”和“终年”,看似都含义相同,背后却是“礼仪文化”的缩影。生活中如何运用,需要根据具体场合做判断,现在对两个词语的含义学习了解,无形中也避免了因为运用不当的尴尬。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

只有知来处,才能明方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诸位不一定要严格按古代的规定或者格式行事,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古代文化有尊重心和敬畏感,这就足够了。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