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2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武法宣)2月22日,长江日报记者从2022年全市法院院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市法院将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出台18项具体举措,落实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推进理念体制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
这些具体举措包括深化诉源治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惠民举措落实、全面清理长期未结案件、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推动涉诉信访实质性化解、健全司法监督制约机制等18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市法院将探索建立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及时屏蔽失信、解除限消;对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出具诚信证明。
武汉中院执行实施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法院将在执行前、执行中、执结后三个阶段推出服务新举措:一是法院在接到执行立案申请时,对明显具备履行能力的企业进行电话提醒,或发送敦促履行告知书,敦促企业在强制执行程序启动前自动履行。推行执前和解,尽量减少强制执行对企业信用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提升信用修复速度和力度。对已自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法院第一时间核实解除失信限高措施,第一时间恢复信用;三是按需拓展司法服务,比如有些企业在贷款时,发现银行征信系统仍残留之前被执行案件信息影响其信用的,只要企业有需求,法院核实确已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将及时出具“诚信证明”,全方位减少执行措施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负面影响。
2021年8月,汉阳区人民法院发出武汉首个《自动履行证明书》,证明某建设公司主动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有了这个证明书,企业可以甩掉“案底”包袱,今后经营、贷款、上市等都有了信用“背书”,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武汉中院表示,将会在全市法院推行这一经验做法。
据悉,2021年,全市法院案件自动履行率较去年同期翻番,以强制执行促诚信建设提升效果明显。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法院要以“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切实提升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人民需求的能力和成效。
【编辑:刘艳】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