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宋国人,春秋战国之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身劳动人民,面色黝黑,曾做过木工,能制飞鸢,可以飞行一天;后又制 “车辖”,仅用咫尺之木,便可载重30石;有精湛的手艺。宋昭公时,墨子出任大夫,后来寓居鲁国,讲学授徒,弃儒倡墨。
墨子的思想和学说,反映了一些小生产者和平民的主张,比较讲究实际。
他认为富贵贫贱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先天的;墨子否定命运对人事的主宰。但是他认为鬼神与天对人事有监督的作用。
他曾提出认识事物的 “三表法”,即第一要根据历代帝王的统治经验;第二要根据当前百姓的感觉和反映;第三要根据实际的效果。基于“三表法”的认识论,墨子又针对社会现状,提出“兼爱”说,主张泛爱,实行人道主义和广泛的社会互助。
他反对战争,希望不要打仗,以减轻百姓的灾难;但是墨子并不是无条件的反战,对汤武伐纣,他就非常赞成。
墨子提倡“尚贤”,主张尊重贤能,让有能力的人负责政治事务,反对贵族的世袭和垄断。与儒家鼓吹的礼乐相反,墨子提出“非礼”、“非乐”,主张“节用”、“节葬”。
他还注意观察天体的运行变化,探索光学、力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奥秘,来丰富自己的学说。
墨子和他的学生注重身体力行去实践自己的主张,反对泛泛空论,他们生活俭朴,刻苦耐劳,并且有较严密的组织和纪律,这在诸子百家中是少有的。
虽然墨家在汉代逐渐衰落,但墨家注重自然科学的风气,以及“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侠行,却不断地为后人所继承。其“兼爱”和“非攻”思想也给我国古代的理想主义,增添了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