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机器人是什么(复合型机器人是什么意思)

摘要:复合机器人是AGV或机械臂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移动底盘+机械臂”的创新;移动协作机器人则是为“实现真正人工手脚并用”而生。二者都是为满足人工替代,但是出发点不一样,技术先进性也不一样。

要探究这一点,首先从它们的诞生、定义、功能、诞生的原因开始吧。

移动协作机器人诞生:2017年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后文简称:墨影或墨影科技)推出了首款移动协作机器人,这也是全球首款移动协作机器人。

复合机器人诞生:全球首款已经无法查证,中国首款复合机器人是由新松机器人2015年推出。

移动协作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外观上差距不大,但是内在却完全不同。具体如图:

功能:移动协作机器人与复合机器人,本身都是采用“移动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结合方式,以满足多场景的多工位作业,实现视觉检测,产品抓取、组装、分拣,上下料,产品、治具工具转运,生化实验,视觉检测,人机协同作业,多机台多工序协同的人工替代。

但其诞生思路也不同:

复合机器人的诞生离不开AGV行业发展,2015年前后国内AGV产业发展,行业内企业从10家一下子暴增至50+。很多AGV企业在做项目过程中发现,AGV取代的是人脚(搬运)功能,智能柔性产线上有很多工位则是需要手脚并用的,如CNC机加工中心,加工零件成品收取、原料上机等。所以诞生了AGV+机械臂这种复合型机器人,期望组成1+1>2的效果。

它们的缺陷很明显:虽然可实现移动、抓取、识别、检测等功能,但由于底盘与机械臂或其他各个子单位的控制器不同,其内部通讯协议等完全不同,集成商的二次开发较为复杂。机器“脑袋”不算灵光,控制频率约在50Hz左右;客户硬件成本、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而移动协作机器人的诞生历史不同:

移动协作机器人的诞生,本身就是为了模拟人的“手脚”,它采用一体化操作系统,具备更高精度,2KHz控制频率,反应更快。

具体历史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下文:

2013年墨影创始人杨一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业就读博士,其团队启动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和移动协作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2015年其团队研发出了室外双臂移动机器人;

2016年团队推动移动协作机器人一体化控制的研发及落地;

2017年全球首款移动协作机器人研发成功,并在2018年应用离岸油井平台场景的巡逻、检修操作。

2019年,杨一鸣与其团队成立“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并且推出全球首款双臂移动协作机器人研发成功,开始代替人工在实验室场景进行试管实验。

通俗来说:复合机器人是AGV或机械臂企业,为了满足产线生产需求采取的“移动机器人与机械臂”组合而诞生;移动协作机器人则是基于实现人工手脚替代而生。

二者功能其实都可以满足各种作业需求,但是复合机器人是手控制手,脚控制脚,二者要协同需要再经过一次更上位的系统来分配;移动协作机器人则是一个大脑控制手脚,与复合机器人的作业需求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更直接,简单、高效。

以实际工厂为例:不少复合机器人在CNC车间项目上,用的是双视觉辅助定位法:AGV将机械臂运送至大概位置,然后机械臂再调整自身位置,整个的流程控制需要PLC协调处理,需要对视觉和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移动精度在±5mm左右。

而移动协作机器人其移动机器人底盘能够做到±1mm的重复定位精度,无需视觉进行二次定位。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