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usim卡应用是什么意思(联通的usim卡是什么应用)

在MWC走到截肢,在机场困到昏迷,刚刚在家瘫痪了一天的小编,今天又来营业了~

先说说3天暴走MWC的感受吧:硬核科技扎堆,沙雕技术不少;如果有什么海报能通吃8个展馆,那一定是“The First 5G XXXX in the world”。

↑是的,这里万物皆可5G…↑

说正事儿之前,有几个展会上偶遇的沙雕技术,小编一定要挂一下,权当给大家提提神。

这个足以媲美板砖的手机,1.8cm厚度扎实机身,摄像头升降精巧设计,重要的是,18000mAh的电量…充电宝没电了?放着我来!

“提供沉浸式体验” + “协同看片的终极解决方案”,这吊炸天的词,难道是VR的什么新应用?

呵呵…如果不是为了骗根棒棒糖,我才不会花五分钟看弹幕演示的!!

↑没错!就是B站的那个弹幕…↑

此外,还有,集成了对话翻译+语音信息+视频通话的“新型社交软件”;泡在鱼缸里还冒着泡泡的手机;以及展台小哥哥满脸激动告诉我“能通话哦~”的家庭监控摄像头…

小编一度认为自己没领会到其中高深的精髓,再三确认后,你们老外都这么没见过世面吗?!!

小厂商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而言,这届MWC上大厂们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称得上近几年来最热闹的一届。这些看点中,5G还是当仁不让的重头戏。

5G,物联网时代的序幕

关于5G,上一篇里我们聊到了,扎堆巴展的5G手机们尚存在各种bug,想要真实体验到“8秒一部电影”的速度,大家还要耐心等上几年。

不过话说回来,5G能把打开手机网页的延迟从50ms降低到10ms,但如此细微的提升,人们很难感知到其中的差异。在手机端,5G对用户体验的改善微乎其微。

不同于1G-4G,在5G时代,无线通信不再是以大众公共通信网络为主,而是将更多惠及产业领域。

从这个角度,与其说5G是给“人”用的,不如说,5G是给“物”用的。5G通讯的可靠性与低延迟,为万物互联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而物联网,也被普遍认为是5G赋能最深广的领域。

IoT是个泛泛的概念,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使用传感器来收集数据,通过芯片和处理器传输和分析数据,并同时与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进行交互。

从应用领域上而言,物联网可以划分为消费级物联网、工业级物联网、车联网等等。

消费级物联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智能家居、运动手环等都属于这一类,主要追求的就是低功耗、寿命长,毕竟没人受得了2-3天换一次电池的频率。因此,它们使用的多是低速、小数据量的通讯连接,比如3G、4G、蓝牙。

拿共享单车的智能锁举例,它们使用的窄带互联网技术,正是基于4G蜂窝网络。

↑设计也相当简单粗暴:一根天线、Mini-USB、通讯模块和一张联通USIM卡↑

相比之下,工业物联网则不然,每个垂直领域特点迥异,对技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从今年MWC现场来看,对于5G支持下的物联网,最先落地的场景主要有三个: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智慧城市。

5G赋能下物联网,什么才是“杀手应用”?

具体而言,相对于4G、Wi-Fi和其他无线技术,5G将为物联网带来哪些优势呢?

更高带宽、更低延迟,以及支持更加海量的设备连接,它们分别对应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这三大场景。

其中,eMBB(增强移动宽带)顾名思义,是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落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是电视上流畅播放的4G视频、手里8秒下完的小电影。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两项,则都是5G面向物联网的场景。而且在MWC上,都有新技术发布与场景演示。

uRLLC(低时延):针对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

0.5ms,这是uRLLC场景下,5G NR端到端的响应速度,和4G相比,时延要低近百倍。

虽然只是毫秒只差,但对于高速行驶中的车辆避免事故,及时作出相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目前,自动驾驶突飞猛进,但主流的技术路线仍局限于单车智能,如果要让车辆像人一样具有感知——决策——控制的能力,就需要在每辆车上,加装多种雷达、摄像头、车载计算单元等。

单车智能的方案,不仅成本高、运算量大;如果想再城市场景中大规模落地,无法与其他车辆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也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前,车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而这些问题,都将随着5G的到来迎刃而解,在今年巴展前后,包括华为、高通、宝马等在内的通讯巨头和车企,都纷纷推出了5G车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发布了一套“自动驾驶移动网络”系列化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由两部分组成:MAE引擎扮演“移动网络大脑”、BTS5900基站提供更强算力。

MAE背后的理念,是让蜂窝网络处理各种车辆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来管理多个车辆场景,并且通过引入封层闭环自制系统,让车辆间的协作更加有效。

这套系统最终达到的效果是:用户完全不用去思考车辆的策略,只要简单粗暴说出自己的要求,例如“走风景最好的路线”,之后的一切都交由车辆自主完成。

同时,车辆也会相互之间进行协调,比如当一辆车变道,或是从盲区超车时,前后车之间都会即使发出预警警报。

另一边,高通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车联网上,专门拿出了一场1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介绍自家的车联网解决方案,以及能够实现的功能体验。

如果顺利,骁龙汽车5G平台将于2021年实现量产,此外,它还将5G发挥到了极致,利用5G实现车联网的同时,还在自动驾驶车辆内装上了高清大屏,可以使用5G网络欣赏流媒体内容,解决了乘客的娱乐需求。

除了华为、高通秀出的硬实力,一些有趣的交互、娱乐应用也值得关注。

比如,宝马推出了一套仅依靠语音、手势和眼神的交互系统,确认过眼神,就知道你想开窗。

和车联网一样,工业自动化也是最接近5G“杀手级”的应用之一,对“低延时高稳定”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在理想的5G环境下,甚至可以实现远程外科手术。

mMTC(大规模):智慧城市、智慧农业

5G能极大赋能车联网与工业自动化,但在需要大规模部署终端设备的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场景中,它并非最佳的选择。

举个例子,当需要对农场里的牲畜进行追踪时,它对网络传输距离和低功耗却有着相当高的需求,却对延时要求很低,牛羊跑得慢,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就足以。

而5G呢,则恰好相反,它是一种低延时、高功耗的技术,而且由于其依赖的高频段(例如毫米波),5G的传输距离也相当有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LPWAN(低功率广域网络)的要求。

但5G的意义并非只在于传输速度的提升,对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其支持更加海量的设备接入。

5G把每平方公里可连接的终端数量提升到了百万级,超越了4G至少十倍以上。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被纳入网络,物联网的节点的数量已经严重超出了10年前的预期。

未来,越来越多的物品被纳入网络之中,小到戒指饰品,大到房屋道路,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终端数量将有爆发式的增长。而5G则将成为这个巨型网络背后,隐形的支柱。

5G无疑是本届MWC备受瞩目的焦点,但在5G之外,展馆里以NB-IoT和LoRa为主的低功耗光与物联网应用,依然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

可以看到,在高度趋同化的低功耗物联网赛道,不少厂商仍在传输距离、精确度上寻求突破,安全监控、智慧抄表等IoT领域的“传统”应用,也依然火热。

5G解决了时延、速率的问题,为一些领域的工业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石,看到了更多上层建筑的可能,但目前的5G网络距离大规模部署与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明朗的方向,毋庸置疑,5G将掀起我们生活方式的又一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