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us(cuus是什么意思)


自从去年过了20岁之后,我明显感觉到生活再也不是自己脑海中想象的那回事。譬如说许多事不可能按20岁之前的想法来走,20岁前也许某个人可以计划好好读书,接着想出国,继而又想到要争取奖学金。那么对这个人来说,可以循序渐进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付诸于行动。比如真的去好好读书,好好考托福SAT,好好做申请材料,在运气好的时候或许最后真的能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奖学金。我将这类思路理解为数学思路,就像我们解数学题一样,你看到题目后心中会有一套解题思路,知道怎么去解这道题。笨一点的人会循序渐进地一个个套公式来求证答案,聪明一点的人会用些独树一帜的求证方式快速解决这道题目。而最后的结局无非两种,幸运的时候你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并得分,倒霉的时候你算错了答案被扣分。但最后你基本都是心服口服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数学题的答案是黑白分明的,要么对要么错。你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

但20岁后这一套思路渐渐行不通了。20岁后的思路更像是在考语文,尤其像阅读理解题。你总以为自己这样理解文章是对的,但最后的结果偏偏是错的。常常我们会很不服气,凭什么只有参考答案这一种理解方式?凭什么自己的理解方式就是错的?碰到开明的老师会理解你的想法并且认可你的思路,但大部分时候不会那么幸运。就如同我们当年做阅读理解时经常吐槽,说也许连原作者本人在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阅读理解题的材料后,都会感叹自己当初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哪有出题人想的那么复杂?生活也是这样,本来或许没那么复杂,但最后还是搞得很复杂,也像语文题一样没有那么斩钉截铁的答案——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并且不像数学题一样那么非对即错——总有那么些意料之外的因素。落实在生活中时,就类似于某件你胜券在握的事情忽然急转直下最后落空泡汤,接着你发现哪里突然空降了一个bullshit的开后门走关系的人搞砸了自己的美事?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换而言之我也不知道在网上这么胡言乱语有什么意义,可能这两年接触的现实阴暗的事太多了,搞得我现在有点偏激化、固执化地去用阴暗的眼光看待事情。

想到年纪还小的时候,那些年长自己的前辈总是用羡慕的语气感叹着诸如“你们年轻多好,是最好的时光,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光”、“工作了才知道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多幸福”之类的话。和其他青春叛逆期的人不太一样的一点是,即使当时身边人都说着读书没意思真想早点进入社会工作赚钱独立,我仍旧对那些前辈的话深信不疑。我当初是真正觉得自己当时过着的是人生中最好的岁月,继而变得恐惧长大,恐惧离开学校,于是我幻想着做个学霸躲在象牙塔里吧。在两三年前也许我真的曾经做到过,后来发现两三年前考大学的时候仅仅是运气好而已。学渣就是学渣,学渣真的很难逆袭成学霸。而我既当不成学霸,骨子里又不是真的喜欢学术,逃避真的毫无意义,反而也许会错得更多。

小的时候爸妈对我不好,爸爸冷淡而沉默,妈妈强势而暴躁。其实说实话我也明白他们不是对我不好,只是用错了方式罢了,沉重的爱反而造成了许多精神上的伤害与畏惧。从小我就很希望有另一个人解救我,听我说话,给我温暖,不会用冷漠嘲讽苛刻和暴力的态度对待我。于是我初中毕业就开始谈恋爱了,事实证明就如同那些年长者说的一样,结局都是错误的。你自己的伤痛是不可能找别人解救的,别人解救不了你,无法切身体会你的痛苦,更何况别人也没有义务解救你。

再然后,就逐渐明白不是谈得拢互相喜欢的感情就有未来的。而跟ex的一段又更加明白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女孩子同家境(不单单指物质方面的家境,指多方面综合因素)明显低于自己的男孩子谈恋爱,即使再怎么喜欢,也很难有结果。豆瓣上的帖子也总是三令五申说门当户对的铁律有多重要,好吧,后来就真的在国外读书时遇到一个差不多门当户对的,我以为这下总对了吧?至少去年我还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在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谈着明显不门当户对又狗血的虐恋时,我还为自己感到一丝庆幸。是啊,我们基本符合门当户对,基本符合背景与人生经历大体相似,基本符合互补,我们也不狗血不虐恋,有什么理由不能太平地过上几年呢?实际上今年我又发现其实自己依然是太傻太天真。

青春就是这样吧,总以为当下的自己是正确的。当年同一届出国的朋友们,在当年出国的时候有谁会觉得自己是错的?有谁真正犹豫到动摇过?至今还记得太傻论坛和CUUS论坛上的热血。后来这两三年里,愁钱的愁钱,愁前途的愁前途,愁硕博的愁硕博,愁实习工作的愁实习工作,愁回国还是留美的愁如何在两个坐标间抉择。有的人在这经济不景气的几年中家里破产不得不退学回国,有的人读得精神崩溃休学回国,有的人身体读趴下了休学回国,当然更多的人抱怨归抱怨、忧愁归忧愁,但依旧日复一日继续过着机械式的生活。有的人过得很热血,有的人过得很麻木,前者爱谈论思考梦想,后者爱用阴暗论来比划现实。不过就那么点区别,但态度却会完全不同。

就如同谈着恋爱的人们,有多少会觉得自己是错的,即便怀疑自己是错的,也不愿意承认吧。见多了家里破产回国同时又被原本门当户对的高富帅白富美恋人分手的可怜人,换在以前会在心里愤慨吧,后来觉得也不过如此。这些人只是选了一个不高尚的决定而已,但社会就这样,谁能要求别人一定要如同圣母呢?人总是爱着自己,才能爱别人,爱别人永远不会胜过自己的。

最近不知道为何总是会梦到中学时的事,在梦里像又重新活了一回中学生年代的日子。初中的时候是一个电子词典,一个好玩的游戏,一个随意打闹的同桌,几个欢声笑语的死党,几包课间休息时的零食,一个青涩恋人就能构成快乐源泉的日子。高中时要快乐没有初中时那么容易了,但也不赖,无非是多了一些矫情的狗血,而这些狗血大多洒在爱情上了。再后来?似乎突然就戛然而止中断了。

青春就是看着属于你年轻时候岁月中的那些人进来又离开的过程吧。看着这些人进来,再目送这些人离开。青春开始的时候,真心的朋友来了,无话不谈的闺蜜来了,伤痛却也美好的爱情来了,还有父母,这些人始终充斥着你的生活。后来朋友有了他们自己的日子,闺蜜们忧愁的事也越来越多,如果换了环境更是渐行渐远。父母无法做到无话不谈,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我依旧看到父母就会感到内心深处有恐惧作祟,总是避免沟通害怕冲突,回国看到家门就头皮隐隐发麻。恋人也会来了去,去了又来的,不知道谁会是最后一个,有谁会知道呢?说得再具体些,我对恋人的感觉更多的像是密友的感觉,因为现实因素导致长期异地,谈个两年也只有两个半月是真正面对面相处的那种。也正因为如此,少了很多爱情上的感觉,多了很多谈话的朋友的感觉。但名义上,这依旧是恋人。更要命的是,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我谈过的恋爱,都是长期两人不在一起的爱情,每一段都是如此。这让我产生了自己貌似从来没有真正恋爱过的感觉。这种事你不能多想,想多了就会渐渐怀疑自己过去的人生。

现在是21,或者说22。对,就是这种年龄,说还青春着似乎不太精确,说青春已经结束又显得很矫情,应该说是青春的晚期。巅峰已然过去,剩下的就是目送着曾经熟悉的人一个个走出自己的世界,而接下去走进生活中的那些人是会掺杂进越来越多与现实世俗挂钩的类型。好像就是这样,目送着曾经熟悉的人离开,有点想哭又一点都不想哭,想祝福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离开的人已经离开了,还没离开的那些人你已经在心底明白不久的将来TA也注定即将离开。你不知道怎么让这一切停下来,就像你不能停下时间停止年龄。再到未来,这些曾经目送走的人们,会在一个老同学聚会上重逢,会在某个共同认识的朋友的婚宴上相见,你们也许会谈起曾经彼此熟悉的年岁——而你们其实也只有这些可聊。聊着当年自己的英勇与无知,聊着当年彼此的纯粹和当下的怀念,可很难回去,或者说根本也不会想到要回去。借着这些回忆一把往昔,回家后继续该干嘛干嘛。人需要不停地回忆过去,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老了或者“成熟”了,而是恐惧自己过无意义的生活,害怕连自己都质疑自己的无所事事一无所成,急需翻出一些陈年旧事来安慰自己也曾有过正确而春风得意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挥霍着他们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想着自己年轻时也有过这样的日子,想着自己的孩子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心路历程,看着他们不自知地挥霍着最好的时光,就像是看到了当年同样不自知地挥霍着最好时光的自己。

也许要到了那个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原来青春曾经真的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