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倍杠杆什么意思(2倍杠杆是多少)

正如近期爆炸剧情的《开端》,2022年股市的开端也炸的让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

逛投资论坛看到不少杠杆投资者(融资融券,期货IC)亏了近百万乃至上千万,到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步,陆续有人平仓认赔出局。

杠杆是毒药,以前我也在贵金属TD(杠杆黄金)上爆过仓,当时爆了仓还不服,觉得是自己技术分析水平还不够,也不够关注美国非农数据(一个跟贵金属相关的指标)。

后来陪一家营业部老总上客户家催债,客户是做期货的,原先一直做的不错,赌性越来越大,最终一把亏完,强平后,还倒欠了券商不少钱。

一个近40岁的男子,很焦躁的靠在椅子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赌红了眼,客户的眼睛布满血丝,老婆则是在边上哭。看起来,一个家庭基本已经被毁了。

回来路上,营业部老总跟我掏心,他说他头一次反思,介绍期货这种高风险品种到底对不对。(这个客户是他介绍开期货账户的,不然也用不着他亲自上门)

后来我再也没见他开发期货客户。

而我回去之后观测了公司里所有期货客户的数据,我发现期货账户的生命周期普遍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血淋淋,很残酷。

那这些人背后的家庭被毁了吗?

结合自己的爆仓经历,我开始思考,有没有那种不容易被强行平仓的杠杆,最好还能大概率长期赚钱。

这也算投变框架的初心之一。

大家应该多少都看到过期货大佬某某从几万到几亿这种新闻吧。

具体品种我可能不懂,但我可以从方法论上告诉你,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也简单:不断追加杠杆。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假设投资标的A不间断连续涨幅50%多;

初始资金100万,杠杆10倍。

在第一个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100+100*10%*10=200万。

此时重新将200万加10倍杠杆,在第二个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200+200*10%*10=400万。

此时重新将400万加10倍杠杆,在第三个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400+400*10%*10=800万。

此时重新将800万加10倍杠杆,在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800+800*10%*10=1600万。

此时重新将1600万加10倍杠杆,在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1600+1600*10%*10=3200万。

大部分杠杆投资者只加了第一次杠杆,后面选择坐看风云。

本金加利润收益为100+100*10*(1.1^5-1)=710万。

而胆肥的大佬不断追加杠杆,同样5个10%涨幅,最终本金加利润为3200万。

收益云泥之别。

追加杠杆其实就是100万*2^5=3200万。

仔细想想,其实也就是单利和复利之别。

很多人非常清楚正常资产的复利效应(不加杠杆),但很少想明白或者运用加杠杆的复利效应。

当然,现实里没有这么理想的涨幅情况,一般也没有这么高的杠杆,以上例子只为说明,赚一笔大的,胆子必须肥,实践中为避免爆仓,杠杆最多放到3-5倍,不过鉴于一波周期,很多商品的涨幅也很容易百分之几百的涨,期间通过多次重新加杠杆,几十万做到上亿,是有这个机遇的,并不是天方夜谭。

期货的暂时暴富者大多来自杠杆的复利,报道出来总是惊天动地,夺人眼球,所以也吸引了无数后辈慷慨赴死。

我也说了,基本上难见做周期的大佬善终。

我觉得是因为大佬对自己的判断太自信了。对最大回撤预计不足。黑天鹅终会发生。

或者说:杠杆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追涨不杀跌。

10倍杠杆,回撤10%就爆仓了。

这时投资界另一个经典名言出现了:你可以赚无数个100%,但只能亏一次100%。

10倍杠杆的话,就是你只能亏一次10%。

对于控制风险,其实我在论坛已经分享过思路了,可能是内容小众,看的人少,去细细体会的就更少了。

是免费的不香吗?

我也是很后来才想明白,免费是香的,但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分辨的能力。

互联网看起来总能找到你想要的,实际上,因为网上信息垃圾太多了。加上大数据判断喜好,推送机制是信息茧房,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相比没互联网前更加严重。

所以我也一直说,希望大家去找一些反例,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总结归纳。

再说一遍杠杆的本质:

传统杠杆是时点杠杆,只有买入那一刻的时点是准确的杠杆,后面只要投资标的有走势变动,实际杠杆就已经变了。

比如刚开始我有100元,我借了100元,一共200元,这时自有资金:借款是1:1的杠杆;
情境1:投资标的涨了50%,我账面一共有了300元资金,其中20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资金:借款是2:1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小了,所以我的平仓风险也是变小的。

情境2:投资标的跌了50%,账面只剩下100元,其中我的自有资金已经是零,剩下的100元都是借款。这个时候借你钱的人,做的动作肯定是平仓,不然就要亏到他的资金了。

用上段的话来说就是,2倍杠杆的话,就是你只能亏一次50%。为什么会这样呢,看情境3就明白了。

情境3:投资标的跌了25%时,账面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自有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继续跌的话,被平仓的风险也跟着变大了。(此时由于金融机构风控要求,会要求补充保证金之类的,不然再继续下跌就爆仓了,爆仓就是情境2)。

风控上应该怎么做?

再重温一遍:在跌了25%的时候,我一共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风险也跟着变大了。

如果想保持2倍杠杆,鉴于我自有资金只有50元了,借款仍是100元,所以我应该还掉50元借款,保留50元借款,这样使得自有资金50元:借款资金50元仍是1:1,平仓风险不变。

这里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那涨回去我不是亏了吗?

也就是经典杠杆基金回到原点会磨损的认知问题。

这个时候,你想的应该是活下来,而不是红了眼去赌涨回来。

死人没有话语权。

在情境3的基础上,如果线性叠加再跌25%,不平衡杠杆的话,我已经被平仓,上桌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变成情境2,死了。但如果我做了平衡杠杆的操作,我还有自有资金25元,借款50元,还能留在桌上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杠杆平衡永不败。


如果你知道凯利公式,仔细体会下,本质相通,都是考虑如何去永续的战斗,永续的仓位管理。

下跌减仓这个动作很重要很重要,它是保命的。

它的最差情况只会趋零,但绝不会爆仓。

同样的,回到原点会磨损,是不是反过来说明这个标的长期并不怎么样呢?长牛的资产,追加杠杆的收益是远大于时点杠杆的。

我想给杠杆基金换个名字,更适合它的名字叫风险恒定基金。再展开就是平仓风险恒定基金。

表面看着是杠杆平衡,实际上核心是风险平衡。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杠杆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成本的,所以精明的投资者总觉得不够好,接受9债1购的思路的人多,但我真心觉得杠杆基金的思路是被低估的。

相信我,基于杠杆基金原理的香草产品很香,从前的分级基金也很好,可惜被部分人拉横幅拉没了。

都属于投变框架,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用法略有差异。

还是要想明白你是靠什么赚钱的?

像我一直说,更强的指数,更厚的安全垫。

这句话其实总结的很好了,并且一样可以用于杠杆。

我给你讲完例子你就明白了。

更厚的安全垫,就比如中证500期货IC贴水。

近三年中证500走势算小牛,我不占便宜,我选近5年,2017年开始吧,到2022年春节前的收盘日1月28日。

2017年开盘点位是6273,2022年1月28日收盘点位是6580,5年多时间,一共仅仅涨了4.9%,年化收益不到1%,也忒惨了。

有个躺平策略就是滚动吃贴水,我们会发现,远期合约比现期合算。

什么原因呢?

有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折现。

比方说我跟你打赌,说你活到100岁,我给你100万的红包。

但你也不知道在活到100岁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事,甚至你想过活不到100岁。

这时你跟我商量,能不能按照现在的你的年龄折算。

当然可以,但我给的肯定也不会是100万,一定是少于100万的。

理论上一个贴水就是要持有到期才能完整吃完。要折现,价值就小一些。

近几个月贴水变小甚至小升水,不过目前国内的对冲工具有限,倒也不必担心未来没有贴水,长期来看贴水还是会有的,除非国内对冲工具越来越多。

那过去几年这个贴水多可观呢?

大概年化10%,也就说,中证500指数这5年多只涨了4.9%,但无杠杆滚动吃贴水可以达到近60%的收益。

上杠杆不是怕爆仓吗?

那我们用不会爆的杠杆基金的模型来算一下。

我们假设贴水10%,算了用8%吧,均匀收敛在每个交易日里(实际不均匀),一年的交易日跟当年度法定节假日有关,跟周六周日有关,算下来交易日大概是242日到250日之间,我们取最大250日(没有含沙射影的意思,回测的样本数据取劣势一点其实是好事,我不想占数据的便宜,优势数据也会有误导嫌疑),每天平衡杠杆。(实际上很少人的资金能做到,毕竟一张合约就是百来万的理论价值,上亿资金才能做到每涨跌1%就平衡,模型更多的是让大家思考)

结果如下:

2017年1月1日初始净值为1,至2022年1月28日截止。

1X(无杠杆贴水)净值1.56,收益56%;

1.2X杠杆净值1.66,收益66%;

1.5X杠杆净值1.79,收益79%;

2X杠杆净值1.95,收益95%;

3X杠杆净值1.92,收益92%;


会得到几个启示:

用杠杆基金的原理去调整仓位不会爆,睡得安心,应该不用再说了吧?还是再强调一遍吧,它是通过盈利增加仓位,亏损减少仓位来达到平仓风险恒定的。

杠杆基金的表现非线性,比如1.2X的收益并不是1X的1.2倍。反过来,亏损也不是线性,越跌,调整后的仓位越少,所以不会爆仓。

来回波动的损耗挺大的,中证500本身近5年也没啥增长,就是来回晃荡,3X杠杆虽然吃到了更多的贴水,但3X的来回波动磨损太大,最终收益不如2X杠杆。

同时也符合我的观点,宽基不是很给力,要不是有贴水,并不值得长期持有。

当然你要是选近三年,中证500的走势很好,3X是比2X强的。我并不是拿最好的阶段数据跟你说的,我是假设自己没有判断高低点能力的。

这是更厚的安全垫思路应用的杠杆。

我们再看一下如何侧重更强的指数的杠杆。

中证酒(这并不是后视镜,我理解白酒的商业模式已经好多年了,该思路我在2018年跟一个上市公司大股东说过,目前只要我去他的城市,他必请客,他说这个思路值千金)

白酒长年稳定的赚钱,高毛利,高ROE,至于为什么是中证酒而不是中证白酒?很简单,因为中证酒有对应的ETF,并且可以融资融券操作。

我们假设融资融券费用标准8.35%,我相信你能拿到更低的,但我喜欢用不占优的数据来演算,OK?

8.35%的费率也是按250个交易日平摊,同样采用每天平衡。

2017年1月1日初始净值为1,至2022年1月28日截止。


1X(中证酒指数)净值3.60,收益260%;

1.2X杠杆净值4.02,收益302%;

1.5X杠杆净值4.91,收益391%;

2X杠杆(理论融资最大杠杆)净值5.12,收益412%;


如果没有融资费的话,净值如下:

1.2X杠杆净值4.37,收益337%;

1.5X杠杆净值5.63,收益463%;

2X杠杆净值7.74,收益674%;


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杠杆成本吃了很多收益。如果没融资成本,我们可以看到2X杠杆收益674%,比1X收益260%的两倍还多,(这远不是最好的情况,最高位是2021年2月10日,2X高点净值15.72,也就是涨幅1425%,扣除融资成本的2X净值则是11.25,涨幅1025%,杠杆复利名不虚传,白酒已经调整一年了)

我的思考是国内的融资融券费率标准是8.35%,可以把这个8.35%的参数作为对比,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到8.35%,用融资是很容易毁灭的。

或者换个说法,金融机构经过计算,发现融资水准平均利率高于8.35%加杠杆是比较难赚钱的。不然可以自己加杠杆,自己赚,对吧。在我眼里,这个利率可以部分反映上市公司整体的水准,再直白点,宽基的收益水准也可以用8.35%来对比,实际上我们知道宽基长期收益8%-10%,即使没有波动,收益的绝大部分也是被融资费赚走了,如果加上来回波动,长持宽基融资杠杆,是很容易亏损的。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应该理解我为什么投变里,美股提的是消费2X,医疗2X,纳斯达克(代表科技)3X的杠杆ETF了。

那期权的购呢,我更倾向于自建没有稳定盈利甚至还亏损的公司组合,涨跌幅都更大,也更适合去赌。不盈利的公司,想象力往往很大,大半年下来,涨个几倍也正常,跌了80-90%也接受,但购的跟涨不跟跌的特性,我认为是更适合这种的。

或者说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预测,宏观,主观都行,对黄金,对能源,对大宗,对周期等等的看法,因为太容易打脸,所以我会表达在投变里,不再表达在投增里。比如中远海控,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看看美股有没有类似的海运公司,买点购怡情下,投资归投资,交易归交易,我的交易倾向用购来表达的。


而购付出的时间价值,我的理解就是我进游乐场的门票钱,想玩就要舍得。

杠杆基金是会有杠杆复利的。

贴水基于更厚的安全垫加杠杆,而消费医疗科技行业等细分稳健盈利的组合,这种更强的指数,投变角度,我选择用杠杆基金,杠杆有成本也接受。

长期角度看,我赌的就是他们的内生价值会超过波动损耗和杠杆成本之和。

同样国内大家可以思考,哪些行业,或者说哪些公司集合,他的创造价值能力是远高于8.35%的,并且是比较稳定的,这里稳定很重要很重要。

那我就可以上杠杆基金,赌这个杠杆有长期超额收益。长期投资杠杆基金的精髓是,长期它囊括的公司是要赚钱的,而且要超过一般水准的赚钱。

此文对高杠杆吃贴水的朋友应该是无价的,只要你看明白风控原理,理解风险恒定,做好杠杆平衡,心态真的很难崩,至少不会寝食难安。想清楚你就是吃贴水的,仓位非你真爱,下跌的时候务必降低仓位,上涨的时候也要加大仓位。

很无脑,也很有效。

全行业的宽基呢,虽然整体也是盈利的,但从我的思考角度看,中庸,波动也也有,宽基没有那么适合用购去赌大波动,也没有强大的盈利基础去上杠杆基金。

宽基也并不是毫无机会,正如这位朋友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至于永续杠杆复利的玩法,我在论坛上也已经分享过了。你自己去悟的话,也能悟出来。

懒的悟的朋友,也许可以考虑包个拜年红包给我,哈哈,大大方方承认,最近是投变回撤略大,有点穷了,试图卖点认知补贴家用,但我依然乐观,毕竟框架原理坚韧,我有个通用思路,无需看估值的那种,再给你细细讲讲,争取节前出炉,一次看懂,终身受益,争取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