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及原文(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交代了人物及故事发生的地点。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对庄子的感慨提出疑问。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没有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表现了庄子的机智。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推理:首先承认自己不是庄子,因此不知庄子的感受;然后照此推理,庄子不是鱼,因此也不知鱼之乐。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把“怎么知道”换成“在哪里知道”,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注释

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它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体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读来轻松、闲适,趣味盎然。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鲦鱼:一种白色的小鱼。全:完全,完备。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译文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休闲舒缓,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快乐'之类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啊。”

主题归纳

文章记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时围绕“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特点

轻松闲适,诗意盎然。庄子与惠子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进行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谁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了庄子的反驳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又返回辩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辩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有悖逻辑判断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