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的意思(稚子弄冰的意思翻译)

上一篇文章我们学到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一些学习要点,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来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在这个“停课不停学”的节骨眼上,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第二首的古诗《稚子弄冰》要学些什么呢?我觉可以从“五部曲”入手,下面的这“五部曲”各位可以了解一下。

“前奏”:了解诗的题目。

《稚子弄冰》这个题目估计比较好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玩冰块。“稚子”在“弄冰”的动机是什么?很简单,他在学大人“打春牛”的样子玩起冰块来,充斥其间的童稚童趣如同烙印一样烙在诗人的脑海深处。于是,这一篇妙趣横生的题目就定格为《稚子弄冰》,而这个题目也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稚子”的天真可爱。

“伴奏”:熟悉诗的作者。

对一首诗的诗人的了解,相当于学好一首古诗的“伴奏”环节。《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也是南宋时期的诗人,诗人叫杨万里,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处常州当地方官(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比知府略低一级)。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恰逢当地有一个习俗叫“打春牛”(桑木为骨架,土为身的一种“特制牛”),而村里的稚子看到村民“打春牛”的情景,于是就模仿大人的动作把冰块当作“春牛”,此情此景被映入诗人眼帘故而有了此诗。

“主旋律”:知道诗的意思。

要理解《稚子弄冰》这首诗的意思其实不难,可以和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所说的方法差不多,可以用借助注释的方法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早上,一个满脸孩子气的孩子将昨天夜里冻结在金属盆子里的冰剜出来。剜出来干嘛呢?提在手中。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他用彩色的丝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个不停,在他敲击的整个过程中,冰块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这声音穿林而过,让欣赏的人醉心于此。当欣赏之人听得入迷的时候,“啪”的一声,冰块落在地上,像玻璃一样发出碎裂的声音来。

“和弦”:反复诗的诵读。

在“打春牛”的习俗中,村民把“春牛”打烂;在稚子弄冰的过程中,这位顽皮的孩子把拴着彩色丝线的冰块敲碎。二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关联呢?这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这首诗来细细品味出来。在反复诵读的时候,读者可以把孩子的顽皮用比较轻松惬意的语气读出来。当这个顽童看到冰块碎了之后,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家长在陪孩子学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往这方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休止符”:感悟诗的情感。

通过反复的诵读,“脱冰作戏”的情景跃然纸上,读着读着,读者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也在旁边倾听这个“稚子”是如何“弄冰”的。“打春牛”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稚子弄冰”同样也体现出诗人对丰收景象的向往和憧憬。

家长朋友们,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