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云轨项目是什么原因(比亚迪的云轨项目被发改委)

车市不景气,用新出路颠覆传统行业?“不务正业”的王传福做到了。

2016年10月13日,比亚迪云轨全球首发,首条云轨在深圳正式通车;

2017年9月1日,比亚迪“云轨”一号线花博园段在宁夏银川正式通车;

2018年5月,比亚迪中标了巴西萨瓦尔瓦多的云轨项目,首次走向海外;

2018年11月30日,四川广安市云轨试运行;

2019年11月1日,比亚迪云巴正式在深圳坪山比亚迪厂区开通运行;

2020年1月3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修建的首条海外云轨线的整体设计方案获得了该州政府批准;

2020年2月1日,比亚迪成功拿下巴西圣保罗市轨道交通17号线项目。

借用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形容蝉的一句话,“掘土4年,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历经3年半,王传福的“云轨”逐步迈进海外市场,似乎也是为这个弱肉强食、全凭强强联合支撑的“冰河时期”开启了一条“蹊径”。

墙内蛰伏,墙外开花

2019年,是国内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亦是比亚迪倍感“疼痛”的一年。

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38亿元,同比降低9.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88.58%;公司本期营业成本为272.5亿元,较去年同期291.1亿元同比减少6.4%。在成本下降,而净利润却也下跌的财务数据背后,营收自然是难辞其咎。

诚然,比亚迪在财报中并未披露造成营收下跌的主要原因,但从其现状来看,“罪魁祸首”不外乎是汽车销量减少。此时此刻,作为比亚迪第四大业务的云轨,在“寒冬”和“疫情”的双重夹击之下,能否成从为比亚迪的救市良药?

寄予厚望的“云轨”到底是什么?简单言之,云轨是比亚迪研发的一种外观类似轻轨的跨坐式列车,以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适应多种地形、噪音小的特性著称,具有造价成本低及施工周期短的优势。

都说不想造飞机的电池厂商不是好车企,想来这一点放在比亚迪身上很是符合。这一次,故事的开始是2016年10月13日,云轨正式发布的那一天。“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首发仪式上王传福满怀信心,直言云轨在国内市场的产业潜力,至少能“再造一个比亚迪。”

不过,令王传福都没想到的是,如今这“第二个”比亚迪居然是在海外。细看这几年比亚迪云轨的相关新闻,除了早年间在深圳和宁夏曾正式通车以外,其余基本上都在海外开花。

暂且先抛开云轨本身“治堵”“治污”的实力不谈,单以此前比亚迪“输出”电动大巴和纯电出租车来说,其在巴西的业务输出和口碑积累就已经为比亚迪打开了一条新出路。从国内的“默默不语”到海外的名声大噪,从萨尔瓦多到圣保罗,从全球首条跨海云轨到全球著名“堵城”,这一条轨道交通“黄金线”,带给比亚迪的不仅是眼前的利润,更是以巴西为起点,进而辐射整个南美洲,乃至对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花开之下,隐患暗藏

有光的地方自然就有阴影,相比于云轨在海外的遍地开花,国内的阻步难行似乎才是王传福现在最大的“忧”。

在国内市场里,从来不缺乏“耐人寻味”的故事。2017年,可以算是云轨的高光时刻,不论是王传福的合作推动,还是地方政府的举力支持,比比皆是的“故事”都让云轨各种开疆拓土的好消息满天飞。

不过,好时光不到一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城轨车辆新增产能。至此,“地铁热”正式降温,平地起惊雷的“云轨”,也失去了原有光环和“存在感”,各地工程停摆。至今,银川花博园线仍是比亚迪园区之外唯一一条正式运营的云轨线,且全年还一半的时间是休息状态。

面对于突如其来的《通知》,不知道心有“万亿梦”的王传福,当时是震惊多一些还是迷茫更胜一筹?都说人生如戏,戏亦如人生,回到原本热火朝天的工地,回想起在现实中拼人力、打价格战、抢占份额,在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中恶性竞争,似乎亦是中国民营企业无法打破的怪圈。

其实,深究“阻步”的源头,更多的仍是受云轨本身技术掣肘。作为已有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座式单轨,云轨本身更适合于在山区城市、机场等地应用,并不适用于平原城市。在技术还未能完成成熟的情况下,其运量小、速度慢、能耗高等问题,亦是对国内大部分人口密集地区无能为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比亚迪作为“云轨”领域的先行者,缺少参照目标无法改变,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不过所幸,抓住海外机会的王传福已经找了方向,并且,脚下的路还不只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