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的由来(少先队的由来20字)

·《少年先锋》杂志

本期朗读者: 咏歌(傅勇) (中国电建集团团委书记丶青联主席,中央企业青联常委、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干部,曾荣立三等功3次)

在土地革命初期,面对突然变化的形势,共青团一时“没有找到很正确的工作方针和群众工作的方法,仅是偏重与没有深入群众的政治工作,而没有注意从青年本身利益争斗去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所以“所表现的力量非常薄弱”。

在1927年11月召开的共青团中央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只有积极参加政治斗争,特别注意下层青年工农群众中的工作,极坚决的接受国际与党的正确指导,站在斗争的前线上毫不犹豫的领导青年工农群众参加并进行土地革命的斗争和暴动,使本团组织与行动在争斗中‘布尔什维克化’,获得广大青年群众的拥护,方才是强固团的组织,创造团的力量之唯一出路。”

为此,会议作出的《政治任务决议案》向全团提出了“尽量发展青年工人的经济斗争”“发动农民斗争”“注意士兵工作和同志武装训练”等7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在阐述“发动农民斗争”这项任务时,《决议案》指出:“扩大会特此决定在农村中应普遍的组织‘少年先锋队’,以团结广大青年农民群众,在有农协组织之处应受农协指挥,各地应即开始进行此种工作”。

为了切实做好普遍组织少年先锋队工作,在会议通过的《农村青年工作决议案》中,还对如何组织少年先锋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各地应在农村中组织少年先锋队,尤其在湘、鄂、赣、粤、苏等省应立即开始进行。

少年先锋队应当是十五至二十三岁的青年贫农(雇农佃农)为中心的群众的阶级的组织,自耕农、手工业者和其他乡村青年劳动者,亦得加入。这一组织是含有政治、军事和体育的性质,是本团领导青年农民群众参加和发动农民斗争的力量,应使其尽量公开或半公开存在与发展。

在有农民协会的地方,队员应全体加入农协或农民委员会为会员,受农协青年工作部之指挥而行动,避免成为与农协并立之组织。如有农军组织,须派一部分队员加入接受更完备之军事训练。在没有农协区域,应即担负发动斗争的责任,并须负责成立农协的组织,平时须举行队员会议与代表会,分成队伍授以军事和武装的训练。团应在内吸收其进步勇敢分子组织团组指挥内部工作。”

这次团中央局扩大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也提出在农村组织少年先锋队的要求。团中央局扩大会议后,各地团组织通过贯彻会议精神,开始了组织少年先锋队工作,到1928年7月共青团五大召开时,全国的少先队员达到8万人。在这时召开的中共六大把在农村组织少年先锋队作为一项任务要求共青团“必须切实进行”。

共青团五大通过的有关工作决议也把在农村组织少年先锋队的工作作为全团的工作任务明确向全团提了出来。此后,在一些党和团发布的文件中,凡涉及农村青年工作时都要提到少年先锋队工作问题,并且逐步明确指出,少年先锋队不能是“第二团”,也不能是单纯的武装组织,更不是体育、文化组织,而是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由劳动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少年群众组织,这个组织能够公开或半公开活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成为内部组织。

1931年1月9日团中央正式通过了《苏维埃区域少年先锋队工作的决议》,对少年先锋队组织的性质、任务和组织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为根据地少年先锋队工作的普遍开展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后来一些根据地也依据这个决议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做出了关于少年先锋队工作的决议,从而使得少年先锋队在各个革命根据地普遍发展起来。

从总体上说,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先锋队,是革命根据地广大劳动青年的群众组织,带有半军事化性质,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后备军。

参加的成员是15岁~23岁的男女劳动青年,共青团员则必须参加,并成为少先队的领导骨干。

少先队的任务是在党和团的领导下,组织青年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提高阶级觉悟和政治文化水平,参加军事训练,掌握军事知识和技术,随时准备完成苏区党政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包括配合红军正规部队的作战任务,并且随时准备加入工农红军。

少先队的组织系统为:中央总队部-省队部-县队部-区队部-乡队部-村队部(或村小队)。为加强党对其的领导,县以上各级队部设党代表,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军事部长兼任。为把少先队培养成为红军的可靠后备军,在苏区还建立了模范少年先锋队组织。模范少年先锋队是在普通队员中挑选身体强壮,政治觉悟比较高的男性队员,按三三制军事性质组成,并设有政工干部,组织纪律性比较强,接受的政治军事教育比较多。

苏区少年先锋队组织大都成立于各革命根据地发展初期。1929年3月,赣东北信江特委成立后,出于斗争形势的需要,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同年8月~9月,湘鄂赣和湘赣根据地的部分县也成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发展,各革命根据地少年先锋队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至1930年,广东的东江、湖北的鄂西、鄂东、鄂东北、江西的赣西南、赣东北、湘鄂赣边以及福建的闽西等都已普遍建立了少年先锋队各级组织。1930年11月,湘鄂赣苏区召开少年先锋队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共有少年先锋队员106885人。

1931年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成立不久,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也随即成立,总队长为王盛荣。张爱萍也曾任过2年总队长。总队党代表先是博古,1934年以后,由周恩来担任。

为加强对全苏区少年先锋队工作的宣传和指导,总队部主办的《少年先锋》于1932年8月1日在江西瑞金正式创刊。《少年先锋》为半月刊,小23开本,每期为24~33页,由少年先锋编辑委员会编辑,瑞金汀洲少年先锋总发行所发行。


·《少年先锋》杂志

《少年先锋》的主要栏目有:“参加革命战争”“模范队员”“轻骑队”“来电”等。主要撰稿者有张爱萍、刘玉堂、王盛荣、周济、魏挺群等。《少年先锋》共出刊6期,至1932年11月,因苏区财政困难等原因停刊。该刊的有关内容转登在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青年实话》开设的专栏中,以指导苏区少年先锋队工作。

革命根据地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成立后,由于革命根据地各级党团组织普遍重视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因而少年先锋队组织得到快速发展。至1933年中央苏区的队员已发展到30万人,全国革命根据地的队员达到80万以上。少年先锋队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扩大红军和配合红军保卫红色政权的斗争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朗读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