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 电视剧(纸醉金迷 电视剧剧情)

1945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为了挽救日益紧张的经济局势,决定实施国家抛售黄金政策,来缓解通货膨胀。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导致了黄金投机分子大发横财,出现了三类黄金投机三类:

有钱有势力,政权通吃被称“金老虎”,第二类就是资金雄厚,被称为“金黄牛”,第三类就是零炒零卖,投机商人为主的“金苍蝇”。

黄金抛售的政策出台,为“金老虎”提供了敛财的机会,国民经济每况愈下,社会动荡不安,。上海从1945年的米价,1946年米价上涨15倍,1947年涨了20倍。老百姓拿着一袋子钱也买不到一袋子米。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纸醉金迷》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这段黄金风潮期间的重庆。最初在上海《新闻报》于1946年9月到1948年11月连载了两年,1949年出版成书。

这部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丰富,官员贪污、投机商人、普通的抗战夫妻、拆白党、乡野农妇等等,整个社会人们迷失在倒卖黄金炒作债券的金融漩涡的疯狂,同时也塑造了他们的命运。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以一位逃难到重庆的魏太太的命运沉浮为主线,这与《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中富裕家境的公子的“爱情”故事比起来,社会底层的婚后女性为主人公的故事,更渲染出人生沧桑,彰显人性之复杂。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1943年国民政府开放黄金交易后,抗战大后方的黄金价格迅速上涨,导致各地黄金风潮的出现。重庆作为此时期抗战大后方黄金市场的核心,受黄金风潮的影响最大。在重庆黄金风潮中,官员与商人始终在利用黄金风潮为自身利益博弈。

重庆作为抗战大后方,没有战争的硝烟,却人人内战消耗,物资与货币每日调比,到处是做发财梦的穷人和商人。

官员利用权力掌握主动权,在博弈中占据优势。小说中小公务员魏端本本无心无力购买黄金,却被科长、司长利用卷入黄金炒卖中,被暗算为挪用公款的棋子一枚,在拘留所待了二十多天,丢了公家饭碗,回家后老婆孩子人物镂空。

魏端本完全清白吗?

他是非不分,纵然自己不会无端走上犯罪之路,但面对上司的圈套诱惑和妻子假纯美貌,总被蒙住了看到本质的双眼。上司请客吃饭周旋挪用公款的计划时,露出贪婪的嘴脸,在与妻子田佩芝前夜商讨时,禁不住这位钱本位的太太吹枕边吹风,本是坚守人格底线的公务员,最终在金钱面前失掉了人格,

魏端本在沦丧的人格与道德的蛊惑面前,是毫无抵抗力的。

《纸醉金迷》中张恨水展示的视角大多是跟随田佩芝周旋于众人之间的,她穿梭在各类赌局中,周旋在金钱之间,并不荷实的钱包最终总是干瘪而归。

终于有天塞满了法币回来时,她是用灵魂、身体换来了朝思暮想的金钱。

她与范宝华第一次周旋就被人识到了破绽。第二次准备偷窃范宝华抽屉里的钱,被逮个正着,人赃并获,声泪俱下。范宝华早就精心布局,勾引上钩引诱她来就范,早料她是个赌徒,顺水就做个情色交易。

田佩芝与所有男人的周旋之中,都是失利者。因为她的人性中充满着漏洞,赌博成性、金钱欲望、一夜暴富的梦想日日燃烧着她,借着天生丽质,成为男性的欲望的玩偶。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当它爬树时,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落魄的人,破绽早就存在。在动荡之时,利益周旋之间,被人看破、被利用、被一击溃败的,都是人性的弱点。


指摘处,多从私心处见;

小说中的魏端本是个鲜活的充满人性矛盾的小人物。

魏端本与田佩芝是抗战夫妻,没有法律保护,同居搭伙过日子。魏殿本在老家的原配夫人就是两个人的定时炸弹,随时面对的原配找上门,亦或抗战后回家乡的棘手婚姻。

田佩芝婚后暴躁娇纵,魏端本与太太吵架时总是趋于下风,护妻忍让。有意思的是张恨水给出了魏殿本的忍让背后的三个心理,值得深思。

第一,太太化妆后比认识的女人都漂亮。。

第二,太太与他结合时才十九岁,本就任性骄纵。

第三,怕被告重婚,打官司没钱输不起。“闹离婚,几次也就决定了离婚,可是怕她要巨额赡养费。”

抗战夫妻在大后方城市中屡见不鲜,魏端本作为老实巴交的小公务员,抛弃沦陷夫人再组家庭暂且不说,这样妻子在平凡生活中显露的恶习视而不见,其根源在于自私的基因作祟。离开原配夫人后,娶到年轻貌美有文化的妻子,一直小确幸心理,对其品质和内涵就忽略不计。

太太酷爱赌博,输多赢少,魏端本不但没加以阻拦,想的却是如何赚点小钱弥补太太的债务。

魏端本尚且如此,这本书中的其它人物的私心利益都是升级版本。

抗战时期大后方城市中不断衍生各种形式的道德失陷问题,从客观诱因上看,战时后方经济环境恶化、物资供应不足、社会民生凋敝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人们自私的基因引起的恶性循环,大后方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下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人人皆如此,清流较少等因素有关。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科普读物《自私的基因》中说:人们生来是自私的。自私的本性可以促进人类的自我发展,同时,也会掩盖人性中的瑕疵,任意妄为的滋生欲望,纵欲,只会如脱缰的野马,无法收拾。


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张恨水笔下抗战时期的重庆是一座迷城,这里容纳着各种人性,浓缩了百样人生。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一场场对赌犹如电光火石,生死相搏;而跟踪追债、猫鼠游戏,是智力比拼,更是人性较量。

田佩芝对赌博的迷恋,是她偷窃、沦为男人玩物、丢失家庭的根源。在陪都重庆,像田佩芝和陶伯笙都是市井之人,最初对于打牌也是追求感官刺激的消遣方式,随着黄金潮价格的不断波动,两个人对金钱的痴迷欲望无法抑制,一向想通过赌博翻本、变富,却成了小说中人物最凄惨的命运。

小说结尾处,洪五爷呵斥田佩芝:“你这个女流氓,比妓女还不如。妓女拿身体换钱,只是敲敲竹杠而已。你是又偷又骗,无所不为。”田佩芝从迷恋赌博的刺激,到贪恋一日暴富的幻想,捷径的诱惑便被无限放大,直至抗战胜利,万人倾家荡产,以此别过,开始新生活。唯独她依旧执迷不悟,卖身还债。

范宝华是有经验的游击商人,从两百元法币的本钱,滚到五千万的资本,自然是有他的商业头脑在。利用多种手段争取利益,但由于自身力量不足,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但最终令他一败涂地的是,对倒卖黄金的痴迷,对女人的威逼利诱,导致他投机失败,赔钱丢本,人财两空。待到抗日战争胜利,投机者的一切均成为泡影。

在这部作品里,描绘了多副抗战胜利前夕的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画面,贪恋时各个面目狰狞,无所望为,人性在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

写在最后:

张恨水的原著小说《纸醉金迷》比2008版的电视剧更为现实,揭示了人性的丑陋。田佩芝在电视剧中固然有爱慕虚荣的个性特点,但终究是裹挟在黄金潮中被摆弄的棋子,大有无可奈何之举。

电视剧里的结局民心所向:田佩芝死了,魏端本疯了。小说里的田佩芝的结局更具深意,她就像一个吸血鬼般透过赌博,输掉了尊严、人格、爱的能力。所有人似乎都有所觉悟,唯独她选择了继续跌入深渊,没有死亡,却被吞噬着灵魂。


—作者:荣荣—

——用每本书探索一个根本问题——

深长缓慢地阅读,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