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叫丁燕的(丁燕哪里人)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嘉报副刊,历经三代人。

初创时期的1984年至1996年,嘉报副刊由前辈袁克露、沈有林先后带队,报社好几个领导蔡伟达、魏荣彪和作家陆明、夏辇生等都曾是嘉报副刊人。

1996年至2005年,嘉报副刊进入丁燕带队的《双休特刊》年代。

2005年4月8日,《江南周末》创刊。不久由6个版扩至8个版。

2008年起,《江南周末》改版,8个版的综合性文化副刊减至4个版,回归纯文化。

当然我们做的副刊不仅仅是《江南周末》。也不仅仅是纸媒。

从网络版到微博到微信公号再到读嘉,我们一直在触网求变,只为了与时代与读者贴得更近。不仅如此,我们还喊响了“打造一份有温度的人文副刊”的口号。

15年过去了,如果不是这次特别的采访,真的不知道,原来这份副刊曾经影响和温暖过不少人。

读嘉人文频道正陆续推出15个与《江南周末》发生交集的人,风雨15年,且听他们诉说与一份地市报副刊的缘分,并分享他们的智慧——

今天,来看看《江南周末》初创时的部主任丁燕怎么说。

丁燕在2020的春天

199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获第五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一等奖

【丁燕,原嘉兴日报副刊部主任,《江南周末》初创时的部主任】

我1996年10月从跑时政新闻的记者转到副刊当编辑,当时是创办彩色周末版《双休特刊》,一干十年,同道的6名编辑也都成了中年大叔大妈。

2005年4月8日《江南周末》创刊,背景是成立二十周年的嘉兴日报社提出“品质提升”的大改革,主要抓手是视觉、评论和副刊三大内容及用人制度改革等。

关于刊名,我们想了很多名称,最后选《江南周末》,一方面是有点野心的,我们想做大影响力,要覆盖江南一带;另一方面也是向广东《南方周末》致敬,那个年代《南方周末》是媒体人心中的楷模。总之敢这么叫,就是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得大气、锐气。

2005年4月8日,《江南周末》创刊

江南周末创刊之年在嘉兴南湖承办全省报纸副刊作品研讨会。从左到右为衢州日报副刊部主任许彤、杭州日报副刊部主任徐晓杭、嘉兴日报副刊部主任丁燕、绍兴日报副刊部主任郑休白。

发刊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引用海子这句诗是灵光一现。那时的办报环境真的是春天,面临新一轮改版,心情极好,这句话像是从心里喷涌出来的。没有想到,登出来,反响那么好。

春天是万物更新之际。改版《江南周末》是一次换血,副刊部6名编辑老同志就留了我一个,我也清楚,我是承上启下的摆渡人,《江南周末》很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新一代副刊人,在栏目的更新中,把年轻的领头人和编辑推出来。我2007年10月离开《江南周末》时,这支队伍已经很精干、很稳定了。

我很希望《江南周末》能办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灵魂的一个归缩地。离开副刊后,每每听到有人夸奖《江南周末》有什么好文章或哪个栏目又获奖时,我也稍带一份自豪,这毕竟是我工作过10多年的副刊部啊!

当下,《江南周末》还是要坚持它的气质:版式是优雅的、大气的;内容是深度的、文化的;视觉是历史的、地域性的。而把这些图文报道搬到新媒体上时,要具备新媒体制作要素,适合新媒体阅读习惯。

最后祝融媒体时代的《江南周末》,紧贴时代变迁,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牌栏目。

2020年4月17日《江南周末》“15年15人”特别采访

来源:读嘉新闻 文字记者:许金艳 编辑:许金艳 责编:沈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