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为什么要港股上市(福耀港股和A股)

编者按:价格是小狗,价值是主人。一些股票近几年表现证明,好公司是可以穿越牛熊的。

聚焦中国好投资,挖掘中国好公司。证券之星已经在行动。

千元贵州茅台估值贵吗?中国平安投资价值如何?屡创历史新低的中国石油,还有投资价值吗?……

大势已现,基调已定。未来,类似的报道,我们还会有很多,很多。敬请期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好公司之福耀玻璃。这家公司好在哪?该股曾经的持有者之一,4年赚3倍的资深老股民,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近期一部奥巴马夫妇投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火了,本人从2013年开始逐步买入福耀玻璃,到2017年牛市逢高卖出,对于福耀玻璃还是挺有感情的,于是尽快找到了这部影片看了一下。在贸易战的紧张局势下,这部片子某种程度上是美国人在反思自己的现状,毕竟美国制造业PMI已经创下119个月以来新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也是一部挺好的了解美国人、尤其是底层人民视角的纪录片。

作为一个股票研究人员和投资者的我更想从一个股票的角度去讲述一下持有福耀玻璃股票几年的感受和一些投资方面的事后经验,因为我曾经感觉自己持有了一只上涨速度超级慢的股票,最后当卖出后一回顾收益率,竟然有26%年化复合收益率,完全复合长线价值投资的收益率考核标准,4年多近3倍的收益还是挺不错的。我一边讲述当时的事,一边总结我从中体会的投资感悟。

最初买入福耀玻璃,是因为在13年前后新能源概念特别火,无论是基本面还是题材炒作,创新概念和逻辑都占据市场主导,不过当时其实对多数人来说还是熊市环境,不过专业的人大家都在尝试挖掘汽车板块新能源的个股,在挖掘的过程中,我和一个主机厂的朋友无意间聊起了福耀玻璃,他说福耀玻璃这个供应商很厉害,品质不错但作为供应商还挺强势挺讲原则。听到这些只言片语,当时本不打算介入非新能源领域板块的我,在初步研究完福耀玻璃以后我被打动了,我觉得这个公司不错,符合长线价值投资基本要求,理由是:公司在汽车玻璃细分领域是很好的公司,从报表来看各项指标也符合一个好公司的基本要求,虽然苦逼的制造业很难和互联网行业比,但依旧不错;另外市占率已经开始朝着40%以上去突破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因为当时股市大环境除了创业板基本上还没有走出熊市阴霾,传统行业普遍估值较低,没记错的话福耀玻璃当时的市盈率应该在10左右,还是比较便宜的。

于是决定轻仓买入,之后发现股价几乎不涨或者涨得很慢,持有别提有多痛苦,以至于有人调侃我说还不如买耀皮玻璃等等,或者有熟人看我坐车的时候会看看玻璃生产厂商就会调侃我一番说看到一块玻璃就买了股票,反正经常被调侃,其实潜台词就是涨得慢。再或者确实有比较懂股票的人给我说,传统行业没前途、市占率40%向上经很高了未来空间有限。当时我水平确实有限但也有过一些研究,被曹德旺的个人品行和做事的执着感染,尤其喜欢曹德旺“做好一片玻璃”slogan背后的工匠精神,我也从侧面知道曹德旺是一个注重经济效益的人。关于天花板,当时我看到的是福耀玻璃在想办法做高附加值的玻璃及全套的相关部件包括天窗等,想想不管汽车行业怎么样玻璃总归要的天窗总归是很确定的增量,就继续拿了,其实或许细节都不一定对,但可以看到福耀玻璃在想方设法继续提升空间保证增速的。

然后在设法提升的过程中,最具有争议的事情来了,也就是《美国工厂》这部片子里的故事,福耀玻璃决定去美国开厂。其实说起来更可怕的是福耀不但打算去美国开厂当时还打算去俄罗斯开厂。出海这件事,引起了较大争议,公司同事开始议论说美国人工成本那么高跑去开厂能盈利吗,这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股价不看好。其实看到这事我也纠结了,但我想曹德旺不至于冲动决策吧,而且他好像之前还在美国打赢过官司,不至对美国法律和经营环境完全不了解。后来我在各种渠道看到曹德旺有算这笔账,后来时候也了解到据说国家高层也找人问曹去国外开厂能不能盈利,他就回答说人工成本虽然贵了但主要生产资料能源、交通等便宜了,一来一去还是能赚钱。了解到这些,我想想自己买的比较低,总体成本看也是浮盈的就继续拿着看一看吧,我更看重的是企业家的进取心。

我知道去国外开厂有不确定性,国外工会很可怕,玩死的工厂也不在少数,但福耀玻璃真正开始落实美国开厂的时候国,国内迎来了2014年的牛市,那个时候在消灭低估值的无脑2B逻辑下,什么股票都在涨,也就没有人用放大镜关注这些不确定性了,福耀玻璃也涨。不过我还是面临了老问题,就是涨的慢,虽然当时浮盈已经比较可观,但我依旧不敢和同事们多提这个股票,因为我怕被人嘲笑跑不过大盘。

事实上,福耀去美国开厂,确实遇到工会的来找麻烦,当年我只是看新闻知道标题,对于细节和直观的感受,也是最近看了《美国工厂》才有的,事后来看股票投资者真的不可能知道一个公司的全部细节,但知道曹德旺有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决心和能力却很重要了,看完纪录片的细节之后我很欣慰我当年在对曹德旺的能力和人品的判断上并没有错,我想这大概是很创投高段位的投资人都很看重创始人人、品德、行能力的原因吧。

2015年后中国A股就是迅速到来的牛转熊,福耀也刚在港股上市不久,刚上市就不受待见,两地的股价表现都比较低迷,但相对抗跌。其实跌幅也不算小,毕竟是大熊市,我当时的持仓平掉偏题材股后,只剩下了白酒和福耀玻璃没有平仓,因为我内心觉得他们的价值在这次牛市并没有被高估,就打算长线持有,决定持仓过熊市,且做好了心里准备。这时候我那些同事开始羡慕我的持仓股票,虽然我的股票和他们的一样都在下跌,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最终差异可能会很大。

2015年的熊市和2016年的弱势震荡市,但我还不错,因为股价都没跌或者在慢慢的涨,我甚至研究跟进都没那么勤快了,只是有一天看到福耀玻璃的市占率达到惊人的70%的时候,感叹了一下,所谓的天花板是给那些普通的人的,对于有想法有决心的管理层,常规意义上的市占率天花板是用来突破的。

最后就是迎来了2017年的白马股大牛市,因为工作私人等种种原因吧,我卖掉了这些白马股,原本打算在后来的熊市里接回来的,但并没有成功的接回来,现在还一直在后悔卖掉。

说起来福耀玻璃这只股票尽管不算失败,但也谈不上特别成功,也只是我操作过众多股票中的一个,但为什么我对这只股票印象会如此深刻呢?我觉得主要还是涨得“慢”上,我因此也被调侃得最多。按照我现在对股票投资更深刻一些的理解,我会认为当时比福耀玻璃优质的公司或者投资机会肯定是有的,不说别的,单就自己同时期持有的也挺慢的白酒股就比福耀玻璃要好,正式因为有这个不太优秀但确实正确的长达几年的操作,我深刻理解了价值投资是如何创造长期可观收益的原理,也逐渐再完善投资体系提高了效率。和纯粹凭空想象的不一样,当时确实是慢,但事后来看却是盈利的还比较可观,相对于很多人天天在抓涨停板感觉很快但长期算账一看却没赚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己也深刻的理解了平凡的正确可能比优秀的错误更加好一些。作为一家所在行业很平庸、其实如果严格按价值投资指标的冰冷数值标准来筛选也只是刚刚及格线的苦逼制造业公司,其实福耀玻璃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投资人都是有很好的交代了。

说到苦逼的制造业,劳资关系向来是美国的制造业的老大难问题,《美国制造》片子里主要对两国底层工人的情况和观点进行了对比,美国当地工人从开始重新获得就业机会的欢喜到后来的活多钱少的不满,剧情还是有些起伏的,这里不过多剧透了,视角其实还是挺客观的,两边都有褒有贬,其实我感觉褒中国的更多一些。一些美国底层的员工打算参加工会,其实想要的只是少工作、多拿钱,就算美国人内部也并不是所有工人都喜欢他们,纪录片里最终以800比400的工人投票结果否决工会的进驻,福耀玻璃代顿工厂在裁掉工会潜在人员并对其余工人适当加薪策略下的保住了生产效率的中方底线。

另外我觉得曹德旺在裁掉美国当地高管后聘请的新总经理刘道川在影片里表现得很得体也很出彩,作为老板的曹德旺应该是很满意的,事后诸葛亮外加曾经的股东也很满意。当他用一段用英文演讲对美国员工说出“让美国重新伟大”的时候,我感觉其实比川普更有说服力。抱怨是不解决问题的,靠闹事也创造不出利润来养活失业人口,要利润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中国到美国去开厂反倒是在教美国人这些道理,大概这记录片最想想告诉铁锈地带的美国人这个道理吧。

曹德旺在片末有一段独白就是“人活着总是要干活的嘛。”作为一个一次就捐出去30多亿元股票的人来说,钱用不完的,但事业和工作都还是会去做,而且还要不辞辛劳的做好,做这样企业的股东挺好的。其实中美两国的精英企业家都是这样的人,投资者也很喜欢这样的企业家带领的企业,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创造价值。持有这类企业的股票应该开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