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先进微生产的产品什么样子(宝龙先进微电子怎么样)

龙岗将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排头兵。图为龙岗中心城。朱洪波 摄

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精华。

一个政党,引领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40年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

目光向东,同样从“一穷二白”起步,同样秉持改革创新精神,龙岗区始终与深圳同频,伴时代共舞。

1993年建区以来,龙岗区上下勠力同心、开拓进取,以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生动书写了一个产业大区的奋进乐章。

“三来一补”迭代创新驱动,“半村半城”升级为现代都市,经济总量从建区时的52亿元跃升到现在的近5000亿元……一个又一个奇迹见证着龙岗奔涌向前的铿锵步伐。

作为支撑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脊梁,龙岗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岁月如歌,弦声嘹亮。迎着时代的节拍,和着发展的旋律,龙岗将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排头兵,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在新时代书写新的更加璀璨的篇章。

●崔璨

1 产业大区

从“三来一补”到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1980年至2020年,历史将会怎么定义这风云激荡的40年?

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位于深圳东部的龙岗又在经济特区的发展奇迹中留下了哪些印记?

今年7月23日,一列名为“奋斗号”的地铁专列从深圳地铁3号线塘坑站驶出。

这趟专列以致敬建设者为名,通过“先锋剪影”“城事记忆”“时光烙印”等多个主题的精心设置,将龙岗的历史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规划以及那些在龙岗干事创业者的风采尽数交融在3号线的两节车厢里。

一辆如风飞驰的时光列车,一段栉风沐雨的奋斗岁月。

1993年1月1日,龙岗区挂牌成立。

彼时的龙岗是深圳人眼中的关外,边陲,城市面貌还大多停留在村镇时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简单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龙岗开启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李振声是南塑建材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1985年开始,他就跟随父亲从香港来到深圳,寻找发展机遇。

1993年,他选择龙岗区的平湖作为公司的新起点。

“那时候,公司就建在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上,交通也很不方便。”面对困难,李振声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信心满满。

“一方面,当时龙岗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是最大的优势,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积极作为,不仅安排专人对接,宣讲相关政策,还帮企业‘跑腿’,解决了不少问题。”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行业标杆。

李振声北上创业的故事是龙岗区幼年发展时的一个缩影。

建区伊始,越来越多的港资、台资和外资企业纷纷相中这块宝地,催生了大量“三来一补”企业,龙岗的产业开始由小到大。

实际上,即便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之路,龙岗人也精益求精,力争引进档次高、效益好的“三资”和“三来一补”企业。

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跨越。

截至1997年,龙岗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达到顶峰状态,规模高达3700家,实现了龙岗工业由小到大的实质性转变,引领龙岗顺利步入工业化阶段。

其中,港资龙岗鸿名制品厂年产值达4亿多美元,带动上下游企业400多家,成为龙岗利用“三来一补”企业做大自身产业规模的典型见证。

当时,龙岗镇村集体每年“三来一补”工缴费约10亿元,工业厂房、生活配套服务收入约10亿元。这20亿元的集体、个人收入,使得龙岗10多万名村民迅速富裕起来。

走好、走稳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龙岗产业开始迈入“由大到高”的阶段。

1998年,龙岗区制定《关于进一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此,以民科企业为突破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点扶持,迅速发展。

2003年,这是龙岗产业“由大到高”的标志年份。

“当年,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近5000家,其税收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涌现出一批产值超亿元、超10亿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由大到高”后,龙岗人依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产业结构的薄弱之处,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层次不高,尚未具备国际竞争力。

2003年之后,龙岗不断提升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层次,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产业“由高到强”的质变跃升,担负起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

与此同时,龙岗区也于2004年加速城市化进程,全部撤镇改街道,镇一级建制成为历史。

此后,龙岗的工业化历程和城市化进程齐头并进,地铁3号线开始铺轨建设,大运会的筹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

2010年,龙岗开启全面产业转型。

那一年,龙岗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明确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总方向和重点。

此后的近10年中,龙岗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近几年,产业升级“打法”更成体系、更具章法。

大运软件小镇、天安云谷……一批聚焦高新技术的全新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同时,每年规模不少于11亿元的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全方位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做强做大,扶持范围覆盖工业和服务业、金融业、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质量发展等10个领域。

深入推进“龙腾计划”、“中坚企业培育计划”以及“深龙英才”等计划,为壮大龙岗产业不断加码……

2019年,重点区域版图扩大,新增东部高铁新城、布吉新城、云创小镇、甘坑新镇、龙西—五联片区、盛平—龙园片区、横岗南片区共7个区级重点区域,构建11个街道均有引擎、全区多点协同“多轮驱动”的“4+9”重点区域发展新格局。

如今,华为、比亚迪这些在龙岗成长壮大的企业早已家喻户晓。

龙岗也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ICT(信息通信技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军民融合、创意生活七大产业集群,成为亚太地区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中枢,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

2 智创高地

从一穷二白到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鹏城八月,艳阳高悬。

驱车从水关高速往龙岗方向飞驰,一栋俄罗斯风格的高大建筑物映入眼帘。

这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永久校区的主教学楼。去年7月28日,首批25名硕士研究生正式从这里毕业,奔向美好前程。

今年4月10日,在优雅厚重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里,作为龙岗区首批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迎来了三周岁生日。

“研究院拥有50多人的高水平团队,产生系列科研成果,未来,越多越多创新成果将被打上龙岗烙印!”该院执行院长黄宪达谈到龙岗,很是激动。

窥斑见豹,一叶知秋。

两所大学的寻常景象,背后所折射的正是龙岗在源头创新领域努力耕耘的万千气象。

除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按照深圳国际大学园战略的推进,未来还将迎来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太空科技学院等多个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落子龙岗。

忆往昔峥嵘岁月。

昔日的黄泥地变成了今日的大学园,为龙岗引来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建区之初科技基础一穷二白的龙岗正向着全球智创高地奋力迈进。

截至2019年,龙岗拥有省、市创新创业团队累计44个,总量全市第二。国家级集成电路测试验证中心落户龙岗,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获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入选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创新平台达195家……

“提及龙岗的创新,有个因素不容忽视: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深港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克科说。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时,就意味着比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不少发达国家都低于4%,而龙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10%以上,其创新活力显而易见。

另一方面的数据也可以反映出龙岗愈发蓬勃的创新活力。

仅2019年,全区申请量超过3.3万件,排名全市第三,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1/3,成功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区”前五,还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专利奖20项,其中国家级5项。

提到手机,你会想到哪些品牌?苹果、华为还是三星?其实,市面上多数手机的芯片、镜头、主板等模块制造都采用了深圳先进微生产的精密设备。

“我们公司就在龙岗区的宝龙科技城,选择这里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深圳先进微总经理雷国辉说。

雷国辉分析:“在宝龙科技城,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纷纷抢滩登陆,形成聚合效应,对企业有很强的吸附力。在园区内,很多公司互为供货商,既不愁材料供应,也能就近销售产品。”

这是龙岗完善产业链条最真实的写照。有了这个链条,龙岗的创新动能不断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不断释放。

目前,龙岗是亚太地区ICT产业中枢,即ICT技术研发中心、生产示范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集聚了亚太地区第一大网通设备制造商和第一大服务器品牌商华为、第二大移动终端品牌商华为终端、第一大移动终端玻璃盖板制造商伯恩光学、第一大移动终端外壳制造商比亚迪精密、第三大移动终端精密小件制造商领益科技、第一大专网通信设备制造商海能达等一批行业巨头。

从芯片设计、通信软件开发与测试、光纤及信号传输装置、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云服务等,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至少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在龙岗经营。

“只要你需要,一个电话,几分钟内就可以找到配套的材料,实现‘家门口’采购,从而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上下游关联产业,链条被拉长和丰富,最终成为龙岗优势。”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发展有一个法则,“从0到1”泛指新技术的诞生,它可以来自高校实验室,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各类创新平台。然而,如何“从1到N”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因为它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形成产业集聚。

对此,龙岗区决定把技术“搬上”互联网,成功打造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技术交易。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整合科技成果超31万条,技术专家1.3万多名,链接各类科研院所1300多家,累计服务企业2万多家,交易金额达8.51亿元。

做好转型升级这道题,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技术的风口怎能错过?

今年5月29日,龙岗区与华为举行深圳市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和鲲鹏生态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助力龙岗区打造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

今年6月28日,龙岗区以宏基站总量、宏基站完成率、基站总量、基站完成率4项全市第一的成绩超额完成任务,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

以5G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在龙岗加速推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龙岗升级改造的大戏也在持续上演。

继大运软件小镇成功运营后,龙岗区再打出一张重量级的“大运牌”。7月22日上午,龙岗区在大运AI小镇现场举行大运AI小镇项目开工仪式。

大运AI小镇是龙岗区倾力打造的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龙岗立志通过5年—8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产值百亿级、税收十亿级的产业集群小镇。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

面对机遇和挑战,龙岗敢于立在“潮头”,未来之门正徐徐打开。

3 品质优城

从特区边陲到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

8月18日,深圳地铁10号线开通,龙岗再一次喜提轨道交通。

曾几何时,龙岗在一些深圳人心中是一个遥远且落后的存在。龙岗区政协原副主席刘须恕是龙岗城区建设的第一批开拓者:“那时的龙岗中心城一片空白,很多地方都是河滩地,市政道路几乎没有。”

如同刘须恕一样,第一批参与龙岗建设的人都明白,交通的问题制约着城区的发展。

那时的龙岗没有高快速路,与原特区内的道路连接只是靠一条双向4车道的深惠公路,单程耗时就需要2个多小时。龙岗与原特区内快速道路的交通联系显得尤为迫切。

1999年5月,机荷高速顺利通车,龙岗区与深圳西部建立起快速交通联系;2001年底,长约20公里的水官高速建成通车,打通了龙岗与罗湖、福田等市中心区的快速通道。

进入新世纪,龙岗和原特区内的联系日渐紧密,昔日的边陲之地开始逐渐向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进发。

大运会来了!

2007年1月17日凌晨2时37分,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落定深圳。在“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下,大运会主场馆、大运村及大运文化园等设施选址龙岗。

大运会为龙岗城市交通出行带来的改变,地铁3号线只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披着“彩色外衣”的地铁3号线列车仍在运行,曾经它叫做“大运专列”,成为龙岗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标志。

2010年12月28日,地铁3号线一期正式开通,一趟蓝色的列车从草埔站开出,一路向东行驶,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运行,抵达终点双龙站,这是城市轨道列车与龙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深圳地铁集团客运三分公司乘务三室主任王宏均就是当时这趟列车的司机,对于当年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能感同身受的是,那时龙岗人对于地铁有多么渴望,很多人都是一家老少来乘坐地铁!”那天,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他把地铁3号线第一趟列车开进了龙岗。

借助大运机遇,龙岗大道改扩建完成,龙翔大道改造完工,水官高速扩建成当时全国最宽的双向10车道高速公路,盐龙大道(原北通道)、爱南路(原南通道)通车,丹平快速通车,70多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形成了立体式交通路网,实现了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目光向东,此刻的地铁3号线大运站,周边皆是一片繁忙的工地施工场景。

按照规划,两年后这里将建成深圳东部唯一汇集城际、快线、普线的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将衔接既有地铁3号线及在建14号、16号线和规划的深大城际。

交通的改进缩短了龙岗和其他地区的通勤时间,昔日的所谓边陲之地不再遥远,越来越多的重大民生和文体设施接连落户龙岗。

NBA中国赛来了!法国超级杯来了!迷笛音乐节来了!

正是凭借赛事和演艺活动超高的影响力与关注度展示了来自龙岗强劲的文化、内生力,也将龙岗和龙岗人的“文化自信”推向了新的高度,深圳东部“文体高地”呼之欲出。

站在龙岗高处,俯瞰整座城市,但见草木葱茏;隐于城市某个街心公园一隅,感受树影婆娑,清风荡漾,不远处传来阵阵蛙声蝉鸣,仿佛正娓娓道来时光流转中的龙岗。

从钢筋混凝土到公园之城、生态之城,从特区边陲到深圳东部中心,龙岗在时间的长河里完成了精彩的蝶变。

截至2019年底,全区已建成公园221座,总面积2682公顷;已建成绿道474公里;40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黑,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V类水标准;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6天、优良率96.4%……一方山环水润的宜居乐土让龙岗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饱满而丰盈。

2019年12月,《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下称《方案》)重磅出炉,《方案》赋予了龙岗深圳东部中心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的光荣使命。

目前,龙岗区创新性提出“双核引领、多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大运新城和坂雪岗科技城为核心,引领龙岗东部、西部双翼齐飞。同时构建“4+9”多轮驱动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大区向着更高质量、更高维度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龙岗决心紧紧抓住“双区驱动”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敢想敢干,深入实施“双核引领、多轮驱动”战略,继续书写属于龙岗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