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医药代表实际是做什么(医药销售和医药代表是一样的工作吗)

为研讨高价特药的多元化创新支付模式,不断提升东莞市民保的特药保障,在东莞市医疗保障局、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高价特药破局之道”——东莞市民保特药保障研讨会昨日举行。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东莞各界代表一起,就高价特药的破局之道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东莞市民保不断提升特药保障指明方向。

高价特药多层次支付发展将成趋势

高价特药的话题一直是民众热议的焦点。近年来,为减轻患者的药费负担,我国积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落地,通过集中采购和列入医保范围,一些高价特药实现了大幅降价。据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争光介绍,近年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落地东莞,使得相关药价大幅降低。截至2021年8月底,已经有先后四批国家集采落地东莞,涉及中选药品157个,共为东莞市患者减轻用药负担10.72亿元。

然而,还有许多对治疗重大(罕见)疾病疗效确切且必须的高价特药品只能靠药店或门诊供应保障,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高价特药的多层次支付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研讨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一级调研员张亚林、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保险事业部总监苏庆荣三位专家学者就分别以《普惠式商业保险对创新药的支付与管理》《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看破局高价特药的解决方案》《特药支付现状及惠民保中的价值体现》的主题进行演讲。随后,三位专家与东莞各界代表参加了研讨沙龙,从不同层面深入探讨高价特药破局之道。

于保荣首先从全国普惠险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入手,解析普惠式商业保险对创新药的支付与管理。他表示,整体而言,东莞市民保类的“惠民保”可以为药品进入国谈积累药品评估数据、患者数据,促进一部分先在“惠民保”目录的药品进入国谈并纳入医保目录。而当前国家集采结果的动态调整可以让“惠民保”的保障定位更加精准,补充医保目录内药品尚未纳入的适应症,提高支付效率,使参保人保障更加全面。从药品种类和所包含的适应症上看,“惠民保”类保险是医保目录的补充部分,其主要针对基本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进行了适应症的拓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参保人更高的保障需求。从实际功能和运行上看,目前“惠民保”类产品也有成为特药进医保前的试验田的意味。

张亚林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基本医保和普惠类医保的关系。他表示,基本医保就像披萨的饼底,应该坚持做广大市民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高档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这样才能保障基本医保的普及性及可持续性;而补充商业医保则像是披萨上面的香肠、芝士,是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升保障。其中东莞市民保类的普惠型补充保险因为价格惠民、门槛低,更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

东莞版“惠民保”做出尝试

去年,东莞市推出了全国首个补充医疗保险+医保电子凭证的应用模式—“东莞市民保”,成为全国补充医疗保险创新的典范。“东莞市民保”作为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项目,每年只需缴费69元,就可获得一年最高300万元的保障,其中就有150万的特定高额自费特效药的保障。

今年9月2日,2021年“东莞市民保”对特药保障进行了升级,将原来涵盖的20种高额自费特药扩展到30种,进一步为参保人减轻用药负担,为高价特药的破局之道提供新的探索。研讨会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们就聚焦东莞市民保的特药保障进行了深入讨论。

人保财险东莞市分公司总经理邹鹏认为,要想解决患者的特药支付压力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降低支付成本。华润东莞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峰表示,东莞市民保类的城市普惠险在2020年出现爆发式发展,该类保险以低廉的保费定价宽松的参保条件撬动高额的保险保障。其中,特药保障是其重要卖点。例如东莞市民保破局高价特药,逐步实施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就可切实解决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直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