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品牌咨询公司而言,说到项目提案是再司空见惯不过的事了!火鸟计画在创立的几年里,为无数个企业和品牌做过项目提案,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提案成功率超过98%,特别是首轮提案的成功,不仅影响整个项目的推进时间和节奏,而且决定了是否能第一时间掌握项目进程中的主动权。所以,一场高质量的提案不亚于打一场决定性的胜仗!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成功且精彩的将服务方的策略和创意“卖”给客户呢?今天的这篇,我将总结这六个心得,为大家分享如何做一场成功的提案。
当我们接到一个新的项目时,首先,需要弄清楚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其次,需要梳理并分析客户的需求,这里面包括两个层面的需求,即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所谓显性需求:即客户希望通过服务得到怎样的结果?所谓隐形需求:客户要实现这个需求具体会涉及哪些与之关联的细分工作,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帮助客户实现?
事实上,大多数的客户还是非专业的,并不清楚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情况,往往会简单判断要达成的某个结果,事实上,要实现这个结果是需要不同的“路径组合”,这才是一个专业且完整的解决方案,也才能达到客户所期待的心理诉求:
客户需求 = 执行路径(A、B、C……)= 有成效结果
举个例子:客户需要做一款蛋糕包装。从显性需求看,客户要的是一款产品的包装设计;从隐形需求看,他要的是一款(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并超越同类竞争对手销量,甚至是带动品牌价值不断增长的)包装设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我们服务的目的不只是做“好看但没有效果”的设计,而是基于品牌传播+营销思维下,能真正带动产品上市销售业绩的整体解决方案。
所以,每一个新项目启动前,根据不同的品牌属性,火鸟计画都会整理一份非常详细且完整的沟通问卷,约见客户关键人物,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先倾听和了解客户的显性需求,再挖掘和探讨可能存在的隐形需求,然后为客户因势利导的分析其关联逻辑,最终,在彼此相互理解和认同下来推动项目。
问卷的沟通工作完成后,我们再经过内容梳理和核心提炼,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和头脑风暴,最终用书面形式形成清晰而准确的Brief和职责分工,明确品牌要走的方向,以时间为节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次渐进,这样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很好的前期铺垫。
作为一家品牌咨询公司,面对的客户来自不同行业,每个行业聚焦的领域也完全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领域,大类下面也划分成不同的细分品类,而且每个细分品牌的定位和调性还千差万别。
从初次沟通到首轮提案,这中间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容不得我们追根溯源,细磨慢蹭,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快速而高效的学习能力。既要纵向调研,也要横向比较,研究透与之关联的内在本质,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做洞察和分析,敏锐地发现和判断更适合这个品牌走的方向。所以提案前做足“功课”就相当重要!切记不要死磕客户很熟悉的部分,因为这样的提案只会被看作没有价值的重复;而是需要发挥我们擅长的专业,既快又准地拿捏到项目的核心,找到更适合这个品牌的策略性思路。所以,“功课”做得越足,提案成功的几率就越高,如果我们胸中没有“两把刷子”,休想以“理”服人,毕竟客户也越来越专业了。
吃透项目 = 快速的学习能力 + 做足功课
作为项目的提案人,一定要具备全局观来把控每一个关键节点,我整理了以下“三控原则”。
原则一:把控好一份提案书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条理
提案书就像一张贯穿始终的脉络图,提案人要非常清楚每个板块的结构、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讲解、不同方案的侧重和主次,首推和次推的顺序等等。所以,我强烈建议提案人一定要亲自撰写提案书PPT,因为撰写的过程不仅是思路的归拢和梳理,也是在脑海里反复模拟提案现场的过程。要想胸有成竹的侃侃而来,那份运筹帷幄的娴熟是不可缺少的,切记不要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原则二:把控好不同提案阶段的节奏
一场完整的提案至少1~3小时,提案前,通常我会提早一天,告知客户提案需花费的预计时长和内容,让参与会议的人员有一个心理预期;提案当天,我会再次强调一遍,并根据提案书的板块,提前让客户知晓沟通的内容和中场休息时间;完成整个提案后,留足大家讨论的时间,引导客户挑选和确定品牌的方向。经过这三个节点的沟通,既让客户感受到我们时间的观念和专业性,也掌握了整个项目的主动权。切记一口气滔滔不绝讲完全部,将超大信息量一股脑“塞”给客户,是很难收获好的效果的。
原则三:把控好提案现场的氛围
一场提案相当于一场小型的演讲,通常面对的是客户方的BOSS、高管或项目组成员,少则3~4人,多则十几二十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给到的反馈和意见也不相同,甚至还会遇到偏离主题的意见……,所以,此刻考验提案人强大的控场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听得进客户的好建议,也要分辩得出哪些是有利于项目的建议,还要懂得委婉拒绝不合适的意见,始终保持淡定从容的专业素养,切记面对有争议的观点时被一味牵着鼻子走,自己没了主心骨慌了阵脚。
全局思维 = 把控好提案书 + 把控好节奏感 + 把控好现场气氛
提案人身上的气质对周围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隐形的能力需要刻意练习和反复磨练,提案的本质是将我们的思路和创意传递给对方的过程,这里提及一个55387原则,即对方看到的(形象、气质)占55%,听到的(声调、语气)占38%,内容占7%,也就是说93%的感知都来源于内容以外的部分。当所有的准备都了然于胸时,那份自信能由内至外的被感知,气场是独一无二的精神名片!
自信的气场 = 充分的准备 + 专业的表现
在创办火鸟计画前,我在4A广告做过资深艺术指导,也在甲方做过市场总监,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平等看待这二者的关系,因为就职场而言,没有谁是绝对意义的甲方和乙方,每个人在生命某个阶段会切换不同的角色,借用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的一句话:这都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平等合作。
在我看来,于甲方而言,找到一个优秀且价值观一致的乙方,是绝对的加分项。他会成为甲方最得力的“谋士”和“助手”, 能弥补甲方很多看不到的“盲点”。如果委以重任,人尽其才,优秀的乙方实际上发挥的价值远远大于服务的费用。故而用“编外大脑”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于乙方而言,要让客户充分信任我们,能帮助客户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带给他们1+1>2的价值感,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交际关系固然重要,它可以是获得机会的“敲门砖”,但最终还是要靠“真本事”来说话。
所以,明确了这层关系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利他主义”的心态来看待彼此的合作,摆正自己角色和心态后,才能引导客户推进更正确的方向,好的合作关系一定是彼此欣赏和相互信任的过程。
角色定位 = 平等对话 + 利他主义 + 超越期待
所以,我在火鸟计画创立之初,就定位我们是:用专业价值赢得客户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刻意迎合客户的“外包供应商”。
“细节决定成败”既是一句俗语,也是一种哲理思维,一个成功的提案=若干个过程中的小细节总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恰恰是撬动全局的“螺丝钉”。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多年前我还在做市场总监时,当时公司准备启动新项目,约见了几家乙方公司过来做首轮沟通,需要他们带上对整个项目的初步思考,其中有一家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公司分享完他们的方向提案后,我的老板带着质疑的口吻问:“这个介绍(PPT)是你们公司做的么?”当时,被问及的策划公司有些意外,接着,老板又强调了一句:“我感觉你们的提案和你们讲的专业对不上……”,结果可想而知,因为那个看似不专业的提案书,让这家公司过早出局。所以,让提案书看起来更专业,是提案环节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决定提案成败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提案人的综合素质、周密设计的提案内容、一系列关乎全局的小细节,这三者关系越完善,越紧凑,提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也希望这六个心得能带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借鉴。相信每一次提案的成功,都会成为累积你自信和勇气的基石,你也会越来越享受这其中的乐趣!
了解更多品牌营销的知识和项目案例,请关注官方微信:火鸟计画品牌咨询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一些启发和帮助,请别忘了点赞、留言或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