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为什么会发生股灾(1987年的股灾)

1987年股灾:美国,“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上半年,美国股市持续上涨,半年时间内涨了30%。乐观情绪同样影响着港股,恒生指数也在节节攀升。

1987年下半年,美国发布的官方数据让人深感不安:1985年和1986年,美国经济增长只有2.8%和2.5%,而消费指数以每年4%增长,联邦政府的开支每年增长7%。1986年,美国所欠外债累计2000亿美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1987年,美国财政年度预算赤字高达1480亿美元。

数据表明,美国已从之前的高速发展变为缓慢发展,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政府为了让美元坚挺,决定提高利率,股市应声下跌。

1987年10月14日,由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有所增强,股指当天下跌3.8%。10月16日,下跌4.6%。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纽约股市一开盘,道·琼斯指数经过小幅波动后突然下跌,人们不停地抛售股票,市场上几乎全是卖盘没有买盘。一天之内,股指下挫508.32点,跌幅达22.62%,超过了1929年股灾的暴跌记录,五千亿美元灰飞烟灭,这就是“黑色星期一”。

受美国股市暴跌的影响,英国、日本、法国、荷兰、比利时、新加坡股市无一幸免,都开始狂跌。香港恒生指数更是创下了世界股市历史上的最高跌幅纪录。

香港:紧急停市

1987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恒生指数上升至3968点,乐观的投资者们都在等待着指数冲上4000点,市场一片看多。

10月19日,上午十点,刚一开市,巨大的抛售潮就给了乐观的股民们当头一棒。十点十五分,恒生指数就下跌了120点,下午继续下跌,至收盘共下跌420点,跌幅超过11%。

当晚,香港股民们得知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达22.6%,比1929年跌幅还大,恐慌开始蔓延。

10月20日早上,香港联交所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停市四天。香港股市虽然被临时叫停了,但却躲不过蔓延全球的恐慌。

在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虽然香港政府使用了各种手段救市:政府提供二十亿港币救助、李嘉诚承诺斥资十亿港币回购股票、银行降息。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暂避风头”后的恒生指数重新开盘之日就是暴跌之时。

10月26日,挤压多日的卖盘在这一天集中爆发,到中午休市,恒生指数已下跌845点,全天下跌了1120.7点,日跌幅高达33.33%,创纪录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香港政府又宣布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但依然没能止住下跌的势头,直到股市中出现了中资的身影。

1988年初,恒生指数企稳回升。

电脑程序化交易惹的祸?

这次股灾过后,有很多人分析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股灾的主要成因是电脑的程式交易。

传统的股票交易是由股票经纪在交易所里的交易板上按顺序写下报价,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一模式在1980年代发生了变化。

个人投资者们可以自己通过电脑进行买进卖出。机构投资者更是普遍配置了电脑交易程序,只要电脑程序分析出市场的下一步走势,它就会自动卖出或买进股票。

人们不知道的是,电脑程序存在很大的风险,只要计算出现了一点点失误,就会引发雪崩式的卖盘。

所以,很多人认为1987年的股灾是由于电脑的程式化交易引起的。股价下跌触发了电脑设定程序中的抛售股票机制,形成了恶性循环,股价便加速下挫,最终引发了一场股市的大雪崩。

允许泡沫存在,人类才能进步

1987年的股灾虽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相较于1929年的股灾,市场恐慌消除的时间非常短。1987年的股灾之后,股指仅2年时间就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而1929年的股灾之后,用了25年才回到原来的位置。

为何危机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因为美联储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已经学会如何面对经济危机。

虽然泡沫最终总是会破裂,但它却是繁荣的产物,繁荣背后都伴随着危机。这种危机鞭策着人类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只有利用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产品,人们不断地进行消费升级,泡沫才有可能不破裂。

泡沫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将它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我们就既能躲过经济危机,又能用它助力经济。在一个个影响人类未来的新兴领域中,敢于给予他们泡沫,让这些勇敢的冒险者有足够的理由往前冲。

让泡沫这个投资者闻之色变的无形之手,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