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天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博天下什么意思)


亲爱的读者:大家好!非常抱歉。前一段时间因为事情比较多,断更了几日。今天我们继续回到《道德经》第81章,学习老子的智慧。


前几次我们学习了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如果我们想了解圣人不积这一句话,我们就要明白老子前面讲的美言、辩者、和博者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美言指好听的话,辨者指口才非常好的人,博者指学识渊博的人。所以美言、辩者和博者,都是我们想得到的。我们凡人都想得到很多,都想拥有很多,而且越多越好。但是圣人却完全不一样。

圣人不积。

什么叫不积呢?就是不积累任何东西。凡人喜欢积累财富、名利、地位,圣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拿来去帮助别人。圣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第一、文章后面告诉我们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是完全效法天道的精神,他只做利于众生的事情,而不会去害众生。所以天之道是指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都是利于一切生命,利于一切众生。所以圣人不积,有任何东西只要别人需要,都会给予别人。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争就会伤害别人,圣人为人处事只付出不要回报。我们做事只想要回报不想付出。这就是凡夫和圣人本质的区别。《庄子.让王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却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筴而去之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周文王的祖父亶父当初居住在陕西省邑县、彬县一带。有一次,狄人来攻打亶父的部落。亶父给狄人皮毛、犬马、珠宝,犹人都不要。狄人只要狄父的土地,亶父对下属们说,我跟你们住在一起,看着你们的亲人出去打狄人而被杀,我也非常的难过。其实你们跟谁住在一起都一样。做我的臣子和做狄人的臣子有什么区别呢?我以前曾经听人讲,不能为了争夺养活性命的土地和粮食而伤害生命,所以我一个人离开这里,你们就没有生命之忧了。亶父拄着拐杖走了。百姓看到了,一个一个都跟在后面。于是亶父在岐山的脚下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

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好的留给别人,不好的自己背负。

第二、圣人之所以能做到不积,因为圣人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人人都想有与多,如何能有有与多呢?就是为人和与人。简单的意思就是:我们给予别人的越多,我们得到的也更多。先付出,才能得到。我们一般人会认为我们把东西给了别人,那我们就没有了。其实不是,当我们给予别人的时候,等于是种了一颗种子,种子发芽结果了,我们的回报就来了。

曾经在微信里流传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山村,一位大叔故了一群迷路的人。一群迷路的人对大叔千恩万谢。大叔说,不用谢,只要你们看见需要帮助的人,无私的去帮助他,并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就是最好的感谢。

过了几年,有一次大叔开车遇到了大雪封路,汽油又用光了,他整个人被困在了高速公路上。刚好对面开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下来帮他把路边的雪扒开,并且帮他把加了汽油。大叔对过路的人千恩万谢,过路人跟他讲,不用谢我。只要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无私的去帮助他,并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就是最好的感谢。

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日常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最终又回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做好事会有好事情回到我们身上,做坏事情当然也有坏的事情回到我们身上。


这样讲,会有人认为这不是迷信吗?其实它是牛顿的第三定律,叫做作用力跟反作用力。

这个宇宙上有两对力,你用手打桌子,桌子也会打你的手。你发出一个力还会回来一个力。手打桌子的力叫作作用力。桌子反弹回手的力叫作反作用力。那是你发出去的这个力,又回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

力如此,思想行为也是如此。

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古人讲要谨言慎行

有人说,很多人做坏事,为什么还荣华富贵,很多人做好事,为什么还贫困交加?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上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亡,为恶不亡祖上有余德,德尽必亡

《目连经》

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他并不会去种恶因,不会去争。我们是为了得到更多利益才去给予别人。圣人不会有这种功利心,圣人都是无为自然去做。

所以这一句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讲的是牛顿的作用力跟反作用力。

现在很多人为了得到福报,去做善事。做善事总比做坏事要好,但是做善事不一定做了马上就得到回报。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种下一棵水稻也要等三个月,这颗水稻才成熟。同样的道理,去做一件善事,不一定马上就会得到善报,也要等到因缘成熟才有善果。最好我们做好事、做善事,不是为了得到福报而做,这样得到的福报最大。

第三、圣人一般不会用财富去帮助人,那样只是解决暂时问题。问题的根本没解决。圣人用智慧、真理使众生破迷开悟,圣人不积,他不会把智慧藏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都是圣人智慧的结晶。

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达摩.悟性论》

当圣人用智慧给众生解决烦恼的时候,同时也悟到了更多的智慧,也就是越讲自己越明白,所谓教学相长。学生都会感激老师,其实上课收获最大的是讲课的人。鼓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所以圣人、佛在给众生讲经讲道时,自己智慧越来越多,智慧越来越有。

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少听美言,多听建议,美言和建议加一起描述的那个人才是你;遇事不要去争高下,胜了又如何?得了名声失去人缘,失去人缘少了感情,孰多就少?夫妻没有高下之分。懂得一点东西不要认为了不起,世界还很大。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是认清自己。想有物质名利没关系,先要给予别人;想有智慧也没关系,多讲圣人的话,渐渐会有智慧之光显现。

把这篇文章讲给别人听,你会有所开悟。

去实践老子告诉你的观念,你会更开悟。

小人赠人与财,君子赠人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