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金融是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叫做金融风暴)

张健老师曾经发过一条微博:“2008年‘金融飓风’让国人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危机。2014年我国开始的这波全民炒股促使而了这次2015年的股灾,它使得很多普通大众深陷其中。然而,这一切,在一部近三十年前的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早已是描写的淋漓尽致,历史是何其相似。结尾部分父亲告诉儿子‘别再想赚什么容易钱,自己创造一些东西’。”

这条微博引起了我的共鸣。

而且,我还想起了另一部美国电影《华尔街之狼》。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活跃在华尔街金融大潮的弄潮儿。在他刚刚成为股票经纪人的第一天,他的恩师马克·哈纳向他传授了成功秘诀,那就是“性”和“可卡因”对于在华尔街立足的金融弄潮儿是不可或缺的。乔丹的整个生涯于是就荡漾在性和毒品之中,性和毒品,使得乔丹和他的小伙伴们很激情,很励志,使他们在金融大潮中驰骋,一发不可收拾。

金融工具使人痴迷,也使人悲伤。沉浸在这种痴迷和悲伤的人绝对不在少数。2015年的股灾,让多少中国股民尝尽了其间的甜酸苦辣。

因此,有一个问题,金融工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真的是撬起经济的一支无坚不摧的杠杆吗?它真正作用的还是其它的别的什么东西吗?

我想起了郁金香的故事。

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金融风暴,发生在十七世纪的荷兰。那次金融风暴的道具很简单,就是很小很小的郁金香,一种花卉。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已经卖到了1615弗罗林。弗罗林是当时的荷兰货币。既然是货币,那就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于是我还是按以物易物的方式,来描述这株郁金香的价值。这株郁金香相当于当时13.5头牛、3.5辆拖车、6吨的奶酪。

这株郁金香贵吧?才不呢!第二年,另一株郁金香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卖出。为了买这株郁金香,除了4600弗罗林的现金,购买者还额外支付了一辆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不就是一株郁金香吗?它有那么大的价值吗?

答案告诉你,它的价值真的没有啥。

那么怎么会值那么多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相信”,这株郁金香还会涨价。只要大家都去“相信”,它只能更值钱。而且,大家对郁金香本身没兴趣,有兴趣的是发财的机会。

大家是不是产生幻觉了,像吸食了可卡因那样。没错,“让大家都相信”,就可以了。至于怎么让大家都“相信”,那就要让大家吸食“可卡因”。这个“可卡因”,就叫——金融工具。让大家都吸食可卡因的方法,就叫——金融创新。

但是,是泡泡,就有爆的时候,当有人清醒过来的时候,这个泡泡就爆了。1637年2月4日,记住,这个日子值得大家记住。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的时候,泡泡爆了,郁金香的价格狂泻千里。

1639年的数据显示,有些品种郁金香的价格狂跌到最高价位的0.005%。

成千上万的荷兰人家破人亡。荷兰,由当时因自由贸易成为欧洲经济最牛逼的国家,沦落为二等国家,对后来居上的大英帝国只能翘首而望,直到今天。

其实,金融工具对经济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呢?老实说,肯定是有的,它推动了资本的流动性,推动了经济,是经济生活中的兴奋剂。

就像可卡因,它也是一种兴奋剂,可以让人兴奋,让人“励志”。但是,你要是把可卡因当药当饭吃试试看?你的生活就玩完鸟!

其实,郁金香泡沫也好,房市股市上的风云也罢,包括人们炒作的所谓金融创新出的金融工具,其产生的现象都是一样一样的——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因此,我告诉你,金融工具作用的并不是经济,它给予经济生活货真价实的东西真的没有什么,正如电影《华尔街之狼》里面那个乔丹的坏老师马克·哈纳所讲的——“华尔街不创造任何财富,它只是让一个人的钱跑到另一个人的兜里去。”

那么,金融工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我告诉你,它作用的是“人性”。

“人性”中有许多的东西,比如贪婪哪,跟风哪,八卦啊。“人性”有了这个,金融工具就可以发酵了。而金融工具一发酵,死定了那个,就是具有这么些个“人性”的那个人。

投机大师索罗斯操纵金融市场发了很多财,也让许许多多的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但索罗斯自己的投机哲学,实际上就是关于“人性”的哲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你要告诫和提醒别人,那是愚蠢的!你要利用他的弱点,获得你自己的成功!”——这是索罗斯的一句格言。

我在《索罗斯的“投机”和索罗斯哲学》一文中就说过:“索罗斯在投资领域形成的伦理判断标准就是,既然都是不完美,所以,就可以有力量利用这些不完美,来战胜这些不完美的主体。”

“在方法论上,索罗斯的哲学提供了独特的‘洞察力’,也就是窥探和理解交易者的动机和灵魂的能力。然后,他利用这种操纵手段,恰到好处地把握这种游戏规则,这就是他‘狙击全世界’、称雄全世界金融和股票市场的技巧和手段。他的洞察力在于发现了在美国、以及全世界金融和股票市场上或明或暗的股票价格的操纵行为,并用‘反身性理论’隐喻了股价操纵的整个过程。他自己则从发现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盈利的机会:恰到好处的实施‘做庄’的战略,或者准确适时地把握了‘跟庄’的机会。”

总之,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就是金融大师们跟人们的“人性”玩的一个游戏。

所以,德国人就拒绝“金融创新”,一心一意发展实体经济。

如果,你有着对财富的狂热追求,你又容易“相信”,而且你不是一个犹太人,那么,你只能是这个“人性”游戏中被玩的玩具。

玩死你!

(作者:郭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