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国债19为什么价格很低(16国债19是几年)


昨日,新一轮国债正式开售。


8月3日,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2021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通知公布,本次发行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债券,2021年8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


于2021年8月10日至8月19日正式发行。

有短期稳健配置的朋友,可以放心冲了。


不过,纵观历次国债发行,我们会发现这次发行并不简单。


本文将从国债出发,从金融产品利率变化入手,为大家分析为什么利率是下行的。



文章将分为4个部分:


1.国债发行:收益率水平不低,但与往期国债仍有差距


2.现象分析:利率下行,灰犀牛已至


3.追本溯源:利率下行的3个经济学分析


4.着眼未来:锁定利率正当时!


系好安全带,精算师带你上高速。


1.收益率水平不低,但与往期国债有差距


先来看一下本次发行情况:


(点击查看大图)


就大家最关注的收益率来看,与第五、六期基本持平,但与此前发行的国债相比,具有明显差距。


比如2019年发行的第三期、第四期国债,三年期债券利率为4%,高出本次0.6个百分点。


五年期债券利率为4.27%,高出0.7个百分点,仅两年时间下降了近16%。



将时间跨度拉长,纵观近10年国债收益率,趋势则更加明确:


我国三年期、五年期储蓄国债利息率变化趋势整体相同,且呈下降趋势。


三年期储蓄国债,从2012年的5.58%到2021年的3.4%,降幅达到39%;



五年期储蓄国债,从2012年6.15%到2021年的3.57%,降幅达到41.95%。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利率很难大幅反弹,降利率仍是主旋律。


此外,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变化也非常明显。


作为国家信用担保的长期债券,十年期债券收益率通常被称作无风险收益率。


对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乃至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都可产生绝对性影响。


但近些年,下降趋势很明显:


(数据来自:南方财富网)


目前,我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在2.8%-3.40%区间,息票率为3.25%。


较往年数据,出现整体下滑趋势,即使有小幅增长,也难扭转下跌局势。


2.利率下行,灰犀牛已至


国债票息率的下降,是利率下行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利率下行的通道中。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多个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以美联储为主的主要发达国家央行,共同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试图以低利率促进市场流动性,从此全球利率进入下行轨道。


a.丹麦与英国负利率


今年3月,财联社报道:


丹麦金融服务管理局称,最低存款利率从1%下调至-0.5%,最新最低存款率从7月1日起生效,此次为丹麦首次跌入负利率。


利率下行至负利率,将导致严重的资产缩水。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年化复利5%,连续复利5年会增值27.63%;


若变成2.5%,连续复利5年会增值13.14%;


若每年的收益率变为-0.5%——类似丹麦此次调整——相当于你在银行放1万,年末要给银行交50块钱。


5年后资产缩水2.5%左右,10年后资产缩水5%左右,15年后资产缩水7.3%左右。



此外,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也重申,英国央行正在为负利率做准备。



2020年5月20日,英国债务管理办公室宣布,已对外发行了37.5亿英镑3年期国债,国债平均收益率为-0.003%。


为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英格兰央行已在今年两次降息,目前的基准利率为0.1%,已无限接近零利率。



另据最新数据显示,英国货币市场到期2021年3月合约也已下降了2个基点至-0.007%。


这一数据和英国利率走势关系密切,同样暗示英国即将转变为负利率。



虽然英国进入负利率仍有不确定性,但整体趋势足以给我们警示,利率下行正在影响社会经济。



b.美国及欧洲市场十年期债券收益率


从2019年初开始,全球央行不断开启降息模式,截止今日已有30个国家或地区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息。


随着主要央行进一步降息,全球债券收益率应声下降,负利率债券规模日益壮大。


美国国债收益率随着美联储降息而回落,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2019年年初的2.7%降至1.7%左右。


受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响,在去年,美国10年期国债跌破1%,创下近百年以来新低,曾一度紧急降息50个基点。


而且收益率下降尚未见底,可能成为常态。


欧洲市场的国债则不断出现负利率的情况,以德国为例,十年期德债降至-0.6%,负利率情况逐渐深化。


同时,2019年8月2日,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也首次出现负利率。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反弹回升概率很小。



c.日本负利率


回观亚洲局势,我们的邻居日本,是第一个进入负利率的国家。


已经维持负利率以及收益为0%的十年期国债很多年了,甚至一份预定利率1.5%年金,也能热卖30年。


6月18日,日本央行发布声明称,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不变的决定,符合市场预期。


同时将在不设定上限的情况下购买日本政府债券,以维持0%的十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


这已是继2016年2月16日后,维持负利率的第五年,且此情况大概率将会延续。


3.追根溯源:为什么利率是下行的?


从根本来看,有三点原因:


a.利率是资本的成本


利率,是资本的成本。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有明确论述:


“若用借款从事新投资,则资本的边际效率表示借款者愿付的代价,利率表示贷款者所要求的代价”。


GDP增速长期下行,资本收益与之同步,利率作为资本成本,自然也会下行。


根据边际利润递减规律,GDP的真实增长率会持续下降。

以美国和中国近60年GDP增长情况为例:

根据发达国家历史经验,通常在经历两位数增长后,GDP增速会逐步放缓,并在20-30年后,保持1%-3%的增速;


美国也不例外,60年间,虽有波动,但总体是下降的。


经历1960年(增率2.3%)到1973年(增率5.65%);


1980年(增率-0.26%)到2000年(增率4.13%)两段高速增长期后,GDP增速逐渐回落。


近20年间,增长率减少了7.63个百分点。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更是出现了近十年首次GDP萎缩,实现负增长3.5%。


同样,我国GDP增速也在放缓。

2008年以前GDP高速增长,之后进入“新常态”。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8年,我国GDP总量增加4.8万亿美元,增长率一度超过14%,驶向经济发展快车道。


但随着生产要素及资源的日益消耗,经济增长逐渐放缓。

如图近十年,我国GDP增长率在逐年递减。


从2010年的10.64%到2020年的2.3%,整体下滑了8.34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10—20年,即使增速有所回升,也难以扭转下降趋势。


可见,GDP增速下滑是事实,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而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回报率也会呈下降趋势。


资本收益下降必然导致资本成本跟着下滑,而利率就属于资本成本。

可以这样理解,资本借出来是要还的,不止“还本”还要“付息”,多付的息就是使用资本的代价,也就是资本成本。


而利率决定了付息数额,成本降低,资本总量不变,利率必会下降,否则就不会产生金融流通。


GDP增速放缓,资本收益无法维持高增长,出现下滑趋势,利率作为成本也将长期下行。



b.劳动力供给稀缺


GDP的增长由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配。


通常来讲,资本收益与GDP增长同步,若GDP增长下降,资本收益率会同步下降。


以上市保险公司为例,在中国内地,上市保险公司的股东要求回报率为11%—12%,在香港则为7%—8%。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随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的逐渐深入,劳动力资源处于“现存不足,后继乏力”的状态。


如下图:

近2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比从2001年的22.94%减少至2019年的16.78%。


与之相反,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则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7.1%上升至2019年的12.57%,大有赶超之势。


而劳动力人口占比却有减无增,近三年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对应的抚养压力也不言而喻。


从总抚养比情况来看,随着2011年后老龄化进程加快,总抚养比上升趋势明显,2020年达到近十年峰值45.88%。


也就意味着,虽然我国人口红利还在,但在逐渐枯竭。


总抚养比已经破近人口负债线,劳动力储量不足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难题。


不仅如此,我国劳动力资源可能还要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二胎、三胎的开放暴露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少子化”,近三年出生率的断崖式下跌,使我们不得不为未来担忧。


如果出生率减少趋势无法扭转,未来维持劳动力供给将成为难题。


而随着全社会资本的持续积累,作为生产要素,劳动力相对稀缺,GDP增长在资本方面的分配就会减少,同样会降低资本收益及成本。


因此,即便GDP真实增长率不变,利率仍会下降。



c.储蓄率激增压低利率


如上所述,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不但会推升劳动力的稀缺性,进一步挤压利率水平。


同时也会提升储蓄率,增加资本供给,反向压低利率。


老龄人口的往往偏好稳健型、保本的理财方式,多数都是“储蓄大户”。


而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资本的供给,而当以货币衡量的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实际利率会降低。


由于上述资本只是用货币来衡量而非货币本身,所以并不涉及到通货膨胀或紧缩。


也就不涉及到名义利率,仅为实际利率的改变。


众所周知,我们的邻居日本,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球首位。


截至2020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


这是日本近十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趋势图:

日本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依然在增加。

观察日本国民总储蓄率曲线:

(2008-2018年)



不难发现,储蓄率正处于波动上升的状态。


尤其近五年增长趋势明显,从2014年的24.66%到2018年的27.84%,涨幅达到12.89%。


反观日本已经维持了五年的-0.1%利率,与近五年储蓄率上升期基本吻合。

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总储蓄率的上升会对利率定价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其他国家呢?


(美国总储蓄率曲线)


对比美国,总储蓄率保持在增长模式,小幅波动但总体在上涨。


但美国已连续多次降息,直到2020年3月15日,利率再次降到0。


(中国总储蓄率曲线)


而我国虽近些年整体波动幅度不大,甚至有小幅下跌,但已出现回升趋势,势必会对利率定价产生影响。


PS:


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名义利率,长期来看,名义利率会反应真实利率水平。


但短期而言,名义利率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所以,在真实利率持续下降的长期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名义利率上升的情形。


未来见到,请不要怀疑上述观点,这是正常现象。



4、正当时:锁定未来长期利率


GDP增速放缓、劳动力稀缺、储蓄率激增都将影响到未来利率走势。


利率持续下行在未来或将成为常态。


“旱涝保收”的国债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无保障利率的金融产品。


作为投资者,利率下行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假设1万元做理财,


如果年复利5%,5年后会得到12762元,相当于增值了27.6%;


但如果变成2.5%,5年后会得到11314元。


收益率下降2.5%,收益减少了1448元!


而大额理财客户,损失的将更多...


利率下行无法逆转,锁定利率刻不容缓!


而锁利,且是终身锁利是保险保单无可替代的优势!


因其可保障终身,签订保单时即由合同约定利率,不受后续国家利率的变动影响,而具备“锁定利率”的功能。


以寿险为例,即使监管收紧,无法达到早年8%的高利,但3.5%的利率也足以对抗通货膨胀。


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曾说“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利率下行趋势是明确的。


也许,多年后当我们进入0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


回看如今的寿险3.5%预定利率(少数年金4.025%),会感谢当初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