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理财什么时候扣钱(工行理财什么时候扣款)

金融圈最近又出了个大瓜。

工商银行代销的一款固收理财产品,竟然爆雷了。

100万起投,锁定期限6个月,年化收益率只有4.1%的的鹏华聚鑫资管计划,被传出发生了巨额亏损,只能返还本金的60%。

好险!贫穷使我躲过一劫。


先梳理一下事情经过。

2020年2月份,工商银行推出了一款固收理财产品。

各项介绍看起来都非常靠谱。

稳健型,100万起投,6个月到期,风险级别为R3,业绩比较基准为4.1%。

收益率不高,投资门槛倒是不低。

看起来一副专供高端客户、追求稳健收益的感觉。

而且这款产品的背景,也非常厉害。

这款产品由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负责代销。

发行和运作方则是鹏华资管,也就是鹏华基金的子公司。

鹏华基金有必要提一下,他们家的固收团队曾荣获“固定收益投资明星基金公司”称号,中长期整体业绩不俗,在风险管理方面是行业标杆。

按说大行带货、大基金公司操刀,年化收益也不高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应该挺安全的吧。

没想到的是,到今年8月14日,1号专项资管计划还没到期,鹏华资管就发布了公告。

宣布本资管计划提前结束,并且最晚会在30天内完成分配。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鹏华资管没有如约兑付。

并且又发了一份延期公告,表示个别资产回款需要一定时间,会尽可能在40天内执行分配。

两个月又过去了,鹏华资管还是没有实质性兑付。

他又发了第三份公告。

称目前聚鑫系列产品相关兑付工作正顺利推进并基本完成,投资者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可是投资者都说没有收到钱啊。

那他们是咋保护的呢???

代销行工商银行先给出了第一版解决方案,大概是这么说的:

现在产品出事了,按约兑付是不可能的。

要想现在拿钱,只能拿回本金的60%。

毕竟投资有风险嘛。

很难受是不是?

我们还有第二版处理方案:

今年10月20日先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的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再兑付。

虽然利息没了,但好歹本金是保住了。

虽然投资者还是不大满意,但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虽然说,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持“刚兑”,也不再向投资者约定保本保收益,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事件我还是觉得有些诡异。

第一,业内名气响当当的鹏华基金旗下的子公司鹏华资管,怎么把这40亿,给亏成这个鬼样子的?

鹏华聚鑫系列的产品合同里,明确写了资产管理人有披露定期报告的义务,比如年报、季报、临时报告啥的。

可是在爆亏之后,有投资者想向鹏华资产和工商银行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但两方一直踢皮球,找各种理由来拒绝。

也就是说,你只需要知道你的钱亏了,但不能知道这钱是咋亏的。

这样一来,大家就更好奇了,难道还有其他更劲爆的内幕?

各方的说法不一。

我一开始的猜测是,多半是重仓的债券爆雷了。

今年的债券市场确实不咋的。

主要投向债市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数据,都蛮惨烈的。

比如招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在今年6月,就因为年化收益一度降至 -4.42%而上了热搜。

这款产品主投的就是债券。

当时正好赶上债券市场的大跌,净值就跟着下跌了。

可这款产品最多也没亏到5%,并且慢慢又开始盈利了。

而鹏华聚鑫系列产品到现在还在爆亏,说明不是债市大环境不好给连累的。

还有个小道消息说,这个产品重仓了“海航债”。

如果是踩雷这只债券的话,会把本金亏损掉40%,应该是大差不差了。

然而,这个资管产品是是今年才发行的啊?

2019年海航的资产负债率都已经高达72.07%,稍微关注点投资市场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家企业出大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鹏华资管如果还重仓了海航债,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中间是不是还有其他隐情。

而且,投资本来就有亏有赚,亏钱了就亏钱了,有啥好遮遮掩掩的嘛?

第二点我觉得蹊跷的,是工行的处理太积极了点。

作为一个代销机构,从法律上讲,即使亏损的话,也没必要承担责任。

工行为啥要主动出来兜底呢?

隔壁中国银行在今年4月份原油宝爆雷时,不光不出来兜底,还厚着脸皮向客户要钱呢。

关于这一点,业内普遍有两种看法。

一种说是假集合。

也就是说,大家都骂错了。

这只产品实际上是工商银行独立发行和运作的,鹏华资管才是那个只提供了通道作用的背锅侠。

另一种是说,工行作为代销机构,销售理财产品不满足合规性要求。

这个大家可能不太懂,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说,你的风险评级不够。

明明是C2型客户,给你销售的是R3型(更高等级风险)的产品,万一出现亏损,银行就要担责。

再比如说,在做风险测评时,不是由你本人独立完成,而且客户经理“指导”的,最后出问题也能扯扯。

银行工作人员一旦有一点没按规矩来,出了问题都可以向银行追责,而且是一追一个准。

工商银行为了避免这种官司造成更大的声誉损失,还不如先行偿付。

当然,以上的分析都是猜测。

大家听一听就好了,不要上头。


总之,这次爆雷,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

银行理财,也不一定安全了。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全名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新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这类事件,其实在近几年里已经发生好几起了。

比如2015年,南京银行发行了一款半年期债券基金“鑫元基金”,宣传年化收益26%,并且属于“低风险”投资。

多位南京当地的老年人购买半年后到期时,却被告知亏损15%。

今年4月份,美国WTI原油5月合约大幅下挫,最终跌到负值。

通过中国银行购买原油宝的投资者,不仅本金全部亏光,还倒欠银行一笔巨款。

还有今年6月份,四川信托资金池产品全面爆雷,最终一概不兑付。

总而言之,闭着眼睛买银行理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后亏损会越来越常见,大家也不要再盲目迷信大银行、保本保收益等说法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又困惑了。

连银行理财都不能保本,以后还有无风险的理财产品吗?

别慌,有的。

打破刚兑之后,真正无风险的产品还有国债、50万以内的银行存款,以及部分保险理财产品。

国债的话,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

基本上不存在违约拿不回本金的风险,主要就是收益多少而已。

截至目前,十年期国债的收益是3.189%。

作为中短期理财,可以购买一部分,安全性很好。

银行存款,跟前面说的银行理财不一样。

指的是你把钱直接存到银行里,不进行任何投资。

因为《存款保险条例》明明白白规定了,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

也就是说,你胆子小的话,在一家银行存的钱只要不超过50万,出现任何极端的情况都能拿到全额赔付,国家也会给你兜底。

但是很明显,国债和银行存款目前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收益越来越低。

过去十年,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收益,正在快速下降。

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存款负利率的现象。

最后还有一个选择,保险理财产品。

大家最常接触的保险类理财产品,比如说万能险、分红险,收益其实都不确定。

很多朋友在误导销售下,被吹出来的高收益蒙骗,最终发现理想和实际相差巨大。

其实,真正保证收益的理财型保险,是增额终身寿和年金险。

现金价值如何增长、收益如何领取,都明明白白写进合同,没有任何不确定的部分。

但是,这类产品的优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出来。

以一款目前很火的增额终身寿——信泰如意尊举例。

一次性缴纳10万元。

到了第7年,现金价值才能拿到113884元,也就是刚开始盈利。

不过随着时间的增长,收益确定、复利增值的优势,会逐渐凸显。

到第21年,现金价值达到201838元,IRR为3.574%,年化单利是4.84%;

到第33年,现金价值达到304991元,IRR为3.546%,年化单利是6.21%;

到第41年,现金价值达到401615元,IRR为3.537%,年化单利是7.35%。

到第48年,现金价值达到510966元,IRR为3.531%,年化单利是8.56%。

越往后,收益越高。

保本、保息、保证安全。

但是需要在前期,付出一定的耐心。

写在最后

购买保险其实就是为了预防未知的风险。

但面对形形色色的产品,我们经常摸不着头脑,不是被坑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产品。

我们保瓶儿根据多年的经验为大家整理了很多保险和社保的干货。

在关注保瓶儿以后,私信回复“瓶了个瓶”就能领取到相关福利了!

如果你存在任何保险的相关问题,也可以直接私信进行咨询。

我们会有专门的顾问老师替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