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餐厅老板叫什么名字(70后饭吧老板是谁)

3月1日晚间,海底捞对外宣布了一个重要的人事调整:杨利娟接替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出任CEO,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

这位新上任的CEO经历颇为传奇,她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干起,在海底捞任职27年,曾被称为“最牛服务员”。同时她也是海底捞走出四川、开拓全国市场的关键人物。2021年1月,杨利娟登上《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身家125亿元。

张勇带出的大徒弟

公告显示,杨利娟1978年出生于四川。在海底捞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95年,杨利娟就加入海底捞,成为四川一家门店的服务员。从1997年起,杨利娟担任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海底捞”)经理。2001年4月,担任四川海底捞董事。2018年1月,调任四川海底捞非执行董事。在2015年至2018年1月,杨利娟还担任了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杨利娟的经历颇为传奇。根据海底捞方面发给新京报记者的相关介绍资料显示,为帮家里还债,杨利娟早年辍学,到四川简阳县城做餐厅服务员。因为机智利索,被吃饭的张勇一眼看中,开出160元工资挖她,这比她每月120元的工资高出了不少。面对“高薪”承诺,杨利娟直到原先工作的饭馆老板去其他城市发展,才加入海底捞。

加入海底捞第一年,杨利娟家中曾遭遇债主上门逼债,张勇得知后,掏出800元帮她解围。杨利娟曾说“从此,我就把海底捞当家了”。凭借自身的“闯劲”和机智,杨利娟被称为“张勇手把手带出来的大徒弟”,19岁时,杨利娟成为海底捞简阳第一家店的店经理,当时海底捞在国内还籍籍无名。

21岁时,杨利娟被张勇派去西安,独立运营海底捞跨区域经营的第一家店,统管100多名员工。彼时,海底捞进入连锁扩张期,杨利娟通过服务增加顾客黏性,让海底捞在西安市场站稳了脚跟,为走出四川、实现跨区域运营奠定了基础。

2014年,海底捞进入快速发展的拐点,管理制度革新的核心是“连住利益,锁住管理”,在实操层面则是师徒制和计件工资。作为负责人的杨利娟面临着重重挑战,尤其是员工的不理解。在她看来,这时候如果管理者稍有动摇,这项变革就无法执行到底。依靠多年的管理经验,杨利娟最终帮助海底捞完成制度革新。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杨利娟以COO的身份与张勇一起敲响铜锣,海底捞市值接近千亿元人民币,杨利娟的身价达到了30亿元,这也是杨利娟第一次被媒体注意。2021年1月,杨利娟以125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第7位。

转折期担任“啄木鸟计划”负责人

在担任海底捞CEO之前,杨利娟最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临危受命担任海底捞“啄木鸟计划”负责人。

上市后的海底捞在国内一直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仅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开出299家门店。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公布“啄木鸟计划”: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啄木鸟计划”的实施被视为海底捞成立近30年来的发展拐点。

担任海底捞“啄木鸟计划”负责人的,正是时任海底捞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的杨利娟。

根据公告,由杨利娟全面负责“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同时,着手重建和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

公告中还提到,未来在平均翻台率达到或超过4次/天之前,海底捞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新店。据《财经》此前报道,杨利娟曾就此表示,由于外部变化太大,无法预测何时能够达到4次/天的翻台率。她称,目前公司最看重的是翻台率和盈利情况,一旦达到目标,未来还会继续拓展。此外,目前海底捞仍然把重点放在火锅堂食本身。预制菜、外卖等业务是服务的补充,而非重点开拓的市场。

海底捞管理团队年轻化

据海底捞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海底捞的消费热度便高居不下。在元旦产品上新策略推动下,元旦、春节小长假,中国大陆地区吸引客流超过1300多万人次。春节期间400家外送点为近6万个家庭提供居家就餐服务。

此次人事任命公告显示,自“啄木鸟计划”实施至今,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营明显改善,董事会认可杨利娟“顾客优先、员工优先”的理念,以及严格按照财务考核结果筛选及淘汰门店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因此委任杨利娟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

除杨利娟外,海底捞此次的人事调整还包括,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张勇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任命两位“80后”首席运营官,被视为海底捞在管理团队年轻化上的又一尝试。

根据海底捞2020年发布的“接班人计划”,要通过各岗位的管理实践和长期的观察与判断,找到符合“爱海底捞、业务熟练、又能洞察人性”标准的领导接班者,继续承载公司发展的使命。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