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伙伴新车多少钱()

封面新闻记者熊英英 实习生王道涵

6月27日起,成都地铁与广州地铁正式成为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跨区域互联互通“CP新伙伴”。至此,成都地铁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5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相连接,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

“一码通六城”的背后,来自成都的“小巨人”企业智元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自2010年成立以来,这家公司一直在做“吃螃蟹”的事,聚焦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手机扫码乘车、刷脸乘车以及戴口罩刷脸乘车等功能。目前,公司相关平台服务已覆盖全国600多个地铁站和众多公交线路。

在成功迈出第一步之后,未来如何在城市通勤公共交通场景持续突破创新?近日,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进了智元汇。

乘客戴口罩刷脸乘坐地铁

创新地铁服务

从“一屏全览”到“一码通行”

进入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智元汇公司展厅,LED屏组成的“时空隧道”、从天花板延伸而下的数字瀑布流、各种大小的触摸式电子屏幕,以及数字可视化大屏上不断闪烁的数字和地铁线路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十足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这家公司的创业故事,也是从一块屏幕和一条地铁线路开始的。

2010年,全国有近30个城市和地区都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当时的地铁里,还顾不上谈什么“温馨服务”,业主忙建设开通、运营追求快进快出。智元汇想做的,就是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彼时,公司刚刚成立,由于没有钱购买地图版权,团队决定人工复刻出“周边查询系统”城市地图。于是,十来个人顶着炎炎烈日,沿着成都地铁1号线途经区域,每人认领几个地铁站,手动记录下每个站点出口附近的地标建筑物、附近的公交站、可换乘的公交线路。

2010年9月27日,智元汇研发的“智汇屏”在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仪式上正式亮相。在手机地图软件还并未普及的时代,通过这块50寸超大触摸屏,乘客可以自助查询地铁公交乘车路线、查询周边,以及进行地铁卡充值、水电气缴费等等。

本土市场一炮打响后,智元汇马不停蹄地开始全国市场的探索,逐步将业务铺向哈尔滨、长沙、沈阳、杭州、广州等多个城市。

2014年初,三大运营商相继向公众开通4G业务,移动支付实现爆发式增长。围绕乘客日常出行需求,团队又提出手机扫码乘车的设想,间接实现实名制乘车,不仅可以节省乘客购票时间,也能减轻地铁方票卡售卖以及回收清理等相关工作。

之后,团队一边加紧技术研发,一边向全国各地地铁业主进行产品推介。直到2017年7月,技术方案完全跑通;2018年年初,智元汇在西安成功落地了全国首例地铁全线网“二维码扫码乘车”系统。很快,北京、深圳、济南以及郑州等城市也开通了公共交通二维码支付功能。

突破技术限制

300毫秒识人,戴口罩也能刷脸过闸

“因为我自己也经常出差,虽然扫码相比刷地铁卡已经方便不少,但提着大包小包还要腾出手来掏手机扫码,依然很不方便。”智元汇副总裁严军说,在扫码乘车成功落地后,大家迅速投入到新一轮头脑风暴中,很快就把“刷脸”作为了新的突破方向。

当时,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在手机解锁、身份验证、支付、安防监控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但相比于其他场景,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在于客流量大、短时客流集中。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达557.8公里,位居全国第四,日客流量最高突破700万次。因此,如何同时满足高精度、高并发、低延时的刷脸通行需求,成了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结合地铁实际场景,我们对人脸识别算法做了相应的优化,采用了分级对比的形式。”严军介绍,在乘客首次录入面部信息时,可以设置常用通勤站,通过在车站建立分级库,系统对常在该站点上下车的乘客进行精准复核,能够更迅速完成人脸识别。

同时,由于人脸识别面部特征值计算时,鼻梁以上部分所占的特征值比重更大,即便是戴着口罩也能识别出来。于是,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智元汇很快就在哈尔滨地铁开通了全国首例地铁全线网“戴口罩刷脸乘车”业务。

目前,郑州、哈尔滨、西安、成都、太原等城市的地铁刷脸乘车业务均是由智元汇提供技术服务,同步正在实施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一脸通城”建设。基于千万级规模的底库,系统可以实现每秒钟同时处理一万个人刷脸,并在300毫秒内完成比对。

参建“智慧蓉城”

让智慧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提出“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要求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整合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同年,智元汇“智慧城市”部门成立。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超大型城市的数字治理建设成为必由之路。”在智元汇董事、执行总裁宋志国看来,智慧城市建设是适应时代之需。而智元汇在过去交通场景中所积累的研发技术和实践,为其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宋志国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城市实际“分步走”,因此智元汇选择以物联感知技术创新为切入口,助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成都市成立“智慧蓉城”建设专班,智元汇和国内合作伙伴一起重点支撑了成都市及各区县物联感知平台建设、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建设等。

智元汇团队相信,在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出行领域,智慧城市还可以激发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例如,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融合,未来如何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的客流特点,合理匹配公交运力资源等,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宋志国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