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吉利自由健一般多少钱(11款吉利自由舳值多少钱)

二十多年前,扎根于冰箱配件生产行业、靠摩托车发家的李书福,不知天高地厚地抛出了一个观点:造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

这是李书福拆解了大量汽车研究得来的结论。也许在他看来,造汽车无非就是将各种零部件组装起来而已,所需要的技术难度并不比造冰箱和汽车大。而事实上,李书福也的确是这样造车的,当年吉利试制的“吉利1号”,就是将一辆W210奔驰E Class的车壳套在一套红旗汽车的底盘上,东拼西凑出来的。

然而,这样嫁接出来的产品必定是失败的。毫不夸张地说,成本造价超过一百多万/辆的吉利1号,实质上就是一堆工业垃圾,浑身都是暗病,登不上大雅之堂。不过,吉利1号的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坏事,那一次失败的经历令到李书福悟出了一个道理:造车路上既不能一步登天,也没有捷径可走。

当造车的念头“冷静”下来之后,李书福最终将入局造车的目标落实在了廉价车市场,还将夏利汽车作为模仿蓝本,用降维打击夏利的策略抢占市场。诸如豪情、宁波美日、优利欧和自由舰等车型,便是使得吉利在汽车市场迅速站稳脚步的基石,在吉利正式入局造车的前十年,这几款车一度是吉利旗下的拳头产品。

但是,如果吉利只生产没有技术含量的廉价小车,那结果无疑是把自己的路走窄,将自己局限在廉价市场,依旧难登大雅之堂。况且,只造廉价小车那几年,就已经给吉利品牌带来了难以矫正的负面口碑。在大众消费者眼里,“廉价”其实是一个贬义词而不是中性词。这也是如今为什么有人仍然看不上国产的主要原因。

所以,十多年前的吉利如果想走得更远,那么提升品牌形象便成为了它在第二阶段需要发力的方向,否则造车的顶峰就只能定格在廉价经济小车领域了,甚至连吉利这个品牌也不会被后人认识。


帝豪是大功臣


好在,对于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来说,品牌需要转型升级并非是太难领悟的道理,所以吉利汽车第二阶段的路没走歪。而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吉利在2006-2009年间先后推出了三个子品牌,最初是与英国锰铜集团在上海合资成立英伦汽车,再者是肩负着战略转型的全球鹰,最后是更高端级别市场的帝豪。

不过,纵使多生儿子好打仗,但实际上能够帮助吉利成功转型的品牌仅有一个。回看吉利三个儿子的成绩单,英国锰铜集团是出租车专业户,合资生产的TX4出租车其实并不符合国内的用车需求,因此也没有得到公共出行市场的广泛应用。而除了TX4车型之外,金鹰、海景、金刚财富和SC5等车型还是在走吉利的老路,没有品质可言。

至于全球鹰品牌,虽然名字起得威震四方,但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旗下产品从内至外都仍然有很明显的模仿痕迹,主力车型GX7与丰田RAV4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显然是无望拔高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最终只有将目标设在更高处的帝豪,才是吉利造车二十多年来的转折点。

从帝豪品牌开始,吉利有了平台化造车的思维,以FE平台作为品牌发展的根基。而基于FE平台打造而来的EC7车型,凭借着大气的内外饰设计在终端市场一炮而红,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比亚迪F3也被震慑到了。但人红是非多,有人发现帝豪FE平台的结构与丰田花冠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因此有观点认为FE平台是逆向开发丰田花冠而来的,只不过模仿的手法变得没那么露骨了。

当然,对于一家起步的汽车公司来说,逆向开发国际车企的明星车型并不是一件不思进取的事,这算是汽车行业一百多年来的“传统”了,就连当下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丰田汽车曾经也是靠模仿美系车出身的,所以模仿花冠的“罪名”并没有影响到帝豪的发展。

况且,帝豪当时的设计水平其实已经领先绝大部分自主品牌,它的成功除了得到了吉利内部更多的发展资源之外,还得益于高度原创的设计及平台化造车的理念。

2014年,吉利宣布正式结束已经实行7年的三品牌战略,三个子品牌将会被统一归纳到吉利品牌之下,帝豪品牌便在7年前功成身退了。毫不夸张地说,吉利如今能把车卖到20万,成为国内民营汽车企业的TOP 1,全靠帝豪当年强劲的销量建立下来的口碑,站在帝豪的肩膀上一步一步往上爬。


传奇故事


至此,虽然吉利汽车的三品牌战略已经结束7年了,帝豪品牌也早已归化于吉利品牌,从品牌降级为车系。

不过帝豪的传奇故事仍未结束,只不过故事如今交由吉利来续写而已。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帝豪、帝豪GL以及帝豪GS组合而成的帝豪家族仍是吉利品牌的拳头产品,鼎盛时期曾承担了吉利品牌接近50%的销量份额,至今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20万辆。

今年,吉利的功勋车型—帝豪迎来了全面改革,基于BMA平台从零打造。同时,吉利还基于帝豪GS和帝豪GL衍生出了帝豪S和帝豪L车型,试图给帝豪家族注入新鲜的血液。

但依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吉利CMA平台的应用,年轻的星瑞以及星越L等年轻车型抢夺了市场,帝豪家族在吉利品牌的渗透率正在逐渐降低,目前单月销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5万辆回落至2-3万辆,全新帝豪能否再次领跑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仍然是个未知数。

而且,帝豪S和帝豪L虽然是换上了新面孔,但实际上更多是“新瓶装旧酒”,并非是BMA平台的产物。帝豪家族今后还能走得多远,关键在于全新帝豪车型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不是帝豪S和帝豪L是否能发光发热。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