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胜主要产业是什么(法尔胜是什么企业)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无锡市人民政府协办,江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于2018年6月6—7日在江苏江阴举行。法尔胜泓升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江出席并发言。

以下是法尔胜泓升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江发言内容:

周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唤醒实体制造业》,时代的浪潮滚滚而过,改革开放已经来到的40周年,今天在江阴中国企业群贤毕至,清光闪耀,在这令人瞩目的时候,法尔胜泓升能够代表江阴制造业的一员与在座的各位分享、探讨制造业转型与发展。这既是荣耀,也是鞭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跌宕起伏却也波澜状况的发展,从过去的若不惊风到现在的孔武有力,经历了40年的历程。创建于1964年的法尔胜泓升是制造业发展中的见证者,也是深耕实业的同行者,更是谋求转型的先导者。回收1978年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研制出了第一条胶带用镀锌钢丝绳,结束了我国胶带钢丝绳的进口历史,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成为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十大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企业经营未知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产业过剩、盈利水平下降、综合成本上升等问题交织叠加,这些不断加速变化的内外环境要求我们主动做出战略转变和转型升级,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和市场抛弃。作为江阴老牌的制造业,法尔胜泓升如何转对型、转好型?

第一通过产业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上实现转型。我们的主产业是金属制品,以往靠规模化的高速增长的方式在这个行业已经失去竞争力,比如中低速的电梯用钢丝所等等,由于同质化、低价化的竞争,利润空间急剧下降,而特种异形钢丝、高速铁路用钢丝的产品则体现量价提升的产业,该产品已经成为法尔胜泓升核心产业的主力所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体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升级空间,法尔胜泓升打破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固有思维,实现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企业私有云,采集处理分析各类信息,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数据服务。另一方面,建造智慧工厂,目前我们建立了拉丝自动收线的自动化一体仓库试验线,在总部就可以看到总部的生产场景、能源消耗。

第二,通过创新升级从形成长效驱动上转型。1991年建立行业的专业机构江阴金属制品研究所,到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多年来建立了包括决策、管理、考核、奖励、标准在内的创新管理体系来引导、规范、考核创新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效率,我们在创新工作的同时,也进行了升级,集团层面我们组建了科技中心,同时在各个产业板块设立技术分中心,建立全集团的科研联动机制,打造全面的创新共同体,使所有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实现互通交融;在集团内部发挥作用,强化标准引领工作,形成创新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体系。

三,通过人才升级,从内聚焦创造力实现上转型。法尔胜泓升始终坚持引进一个人才,培育一个团队、振兴一个团队的人才观,带领着团队精耕细作,使法尔胜泓升的路桥产业成为行业的领投者,新时代的到来,人才显得更为重要。法尔胜泓升将充分发挥国家金属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的人才引领作用,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全球助推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不断加大人才投入,打造学习型企业,成立法尔胜泓升管理学院,建立了清晰规范的干部培养管理体系和人才储备体系,确保人才干部专业化的供给。第三实现以企兴才,在留好人、引好人、用好人方面创造优异的环境和氛围。

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40年的繁荣发展,未来的几十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的主要驱动方式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方面,百年老店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现在看来,所谓的百年老店不是百年不变,而是不断地转型和升级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未来法尔胜泓升如何在走向蜕变、革命重塑之路?

第一是全球视野中的企业国际化。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只有找准全球定位,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企业,拓展企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的市场无一不是从顶级市场开始跨入全球竞争的行列,需要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最后占据行业的制高点。

第二是转型升级中的发展智慧化,制造业面对的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传统制造技术和现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融合,这是制造业未来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目标。通过产品、装备、生产方式、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实现企业的智慧化方面。

第三是多元并进中的主业专注化。为了拓展新市场或避免单一的市场风险,制造企业生态模式可以是多元化,但金属制品是转型中的基础,转型不是转到其他的行业,而是以主业为基础,向行业标杆一步一步前进,升级不是单向升级,而是根据内外的变化对市场、技术、品质、营销整个系统的升级实现良性的多元化,专中求强、专中求大。

第四是实现产融金融化。产业互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解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需求和痛点,保障制造业主体取得更好的发展,产融结合更重要的是金融的思维,并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产生更大的发展机会,有效推动供给侧改革。

40年的经验既是对一个时代的回顾,更是一段征程的开始。今天,我们思考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与全球制造业同行的竞争中我们不能说是先行者,但是如果我们行动得快,至少不会是落后者,制造业的强国是共同奋斗出来的,这是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需求和历史使命。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