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eration什么意思(federation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末尾有投票!

末尾链接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史科普文章

竖立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加里宁格勒州首府)的苏联T34坦克(二战时期苏军的主战坦克)雕塑

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 Federation)是目前世界上领土面积(领土面积约为1709万平方千里)最大的国家,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俄罗斯民族在骨子里具有一种强烈的对于领土的渴求,所以当年那个蕞尔之邦的莫斯科公国经过了几百年的扩张,如今已然是横卧欧亚的“巨人”。

一名俄罗斯女模特。图中的女性是斯拉夫民族(俄罗斯族),俄罗斯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79%)就是斯拉夫族

我们来细细看看俄罗斯的地图,在角落里可以发现某些不易察觉的东西。欸对了,在和俄罗斯接壤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波兰之间还有一块“需要用放大镜才能找着的俄罗斯领土”。

俄罗斯人向来恪守“寸土不失”的原则,那么这块小飞地又有什么传奇故事呢?

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欧亚两洲,实行联邦制度。

没错,那就是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最小的州,面积仅约1.5万平方公里,略小于北京市;“格勒”是俄罗斯一级行政单位,类似我们的直辖市),这是一块和偌大的俄罗斯相比下显得格格不入的“小不点儿”,然而它的历史说来却大有门道。

图中红圈位置就是俄罗斯联邦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被夹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与俄罗斯本土大概相距500公里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飞地(Enclave)的意义:飞地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概念,即某一行政区管辖着一块不与本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简单点说,就是你不挨着它,却要归它管辖(世界上著名的飞地有美国阿拉斯加州、丹麦格陵兰岛等等;中国也存在飞地,比如河北省大厂县、三河市和香河县)

蓝色区域为北京,粉色区域为天津,黄色区域为河北,红色区域为河北省被夹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飞地

历史上的飞地形成原因无外乎两种——行政区的重新划分和新行政区的加入。我们要聊的加里宁格勒属于第二种。事实上它曾经是德国领土,在二战之后才并入俄罗斯(苏联俄罗斯加盟共和国)。

加里宁格勒州行政区划。值得注意的是,加里宁格勒州并不是俄罗斯联邦下辖的自治共和国,而是州级行政单位

介于加里宁格勒的历史纷繁复杂,我就尽量简单但保证不简略地来介绍介绍这片传奇飞地的历史。

古普鲁士人的“沼泽”,条顿骑士团的堡垒

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是以苏联领袖加里宁来命名的城市,然而在它最早的名字叫柯尼斯堡(Königsberg或译作哥尼斯堡)。

最早在这一带生活的民族是古普鲁士人(古普鲁士人并不是日耳曼民族,而是波罗的海民族),这也是日后柯尼斯堡成为普鲁士文化发源地的滥觞。

现代人想象中的古代普鲁士人的长相

当时的柯尼斯堡一带多沼泽,古普鲁士人的意思可能就是取自波罗的海语言里的“沼泽”。

波罗的海地区的沼泽。事实上,波罗的海地区由于临近海洋,地势较低,有大量沼泽

这里提一下,有人认为柯尼斯堡是德意志民族发源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普鲁士只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就好比你说长白山或者蒙古大草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显然是以偏概全的错误。(普鲁士是因为主导了德意志统一,而被人想当然误认为是德国祖源地)

1871年在普鲁士领导下德意志统一。红圈部分是为东普鲁士地区,即哥尼斯堡(柯尼斯堡)地区

普鲁士人一开始和西部的日耳曼人八竿子打不着,他们快乐地生活在波罗的海沿岸,修建了不少定居点。然而一切都在条顿骑士团(一个以德意志民族为主要成员的罗马天主教骑士团)入侵之后改变了。

关于条顿骑士团的绘画。它成立于12世纪,是欧洲天主教三大骑士团之一,曾经参加过圣城保卫战

1224年左右,条顿骑士团为了能够得到自己的领土,借着普鲁士人侵袭波兰王子康拉德公爵(康拉德是骑士团成员)封地的机会,在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应允之后,以在东欧传教为名义,屁颠屁颠前往普鲁士地区“清君侧”。

他们高喊着“为了开化野蛮人,传播上帝福音”,事实上不过是为了领土而已。

古普鲁士人的定居点被条顿骑士团三下五除二地捣毁了,随后又陆陆续续打了50多年的仗,这是一场“血与铁,骑士与蛮族”的战争。

关于条顿骑士团进攻普鲁士地区的画作。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地区之后,渐渐将普鲁士人日耳曼化

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东欧建立起了天主教的堡垒,他们给它取名——柯尼斯堡。

或许是觉得还不过瘾,这些德意志贵族们又在这里建了骑士团国(约1224年-1525年),通过打仗和赎买的方法击败了立陶宛人,从而顺利统一了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

1309年,其他地方的条顿骑士团一看普鲁士地区不错,就全迁了过去(把骑士团总部从意大利威尼斯迁到了柯尼斯堡)。此后的柯尼斯堡由于地缘位置好,除了被作为军事基地,也发展了成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业贸易中心,逐渐兴盛,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骑士团国的首都是马林堡)

14世纪初的欧洲大陆。红线地区为条顿骑士团国,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

骑士团国后面混得十分凄切,“十三年战争”(1454-1464年普鲁士波兰联盟与条顿骑士团的战争)后,西普鲁士(但泽和玛丽亚堡)丢给了波兰,到了15世纪甚至需要举国臣服于波兰王国。

一战后,但泽被波兰割走,形成了但泽走廊。但事实上,早在条顿骑士团时期,但泽就丢过

在这个过程中,普鲁士人也不是软柿子,他们(主要是农民)在15世纪中叶,因为受不了日耳曼人为主的骑士团的作威作福和横征暴敛而联合波兰人不断起义,这就是轰动天主教世界的普鲁士人起义。

十三年战争后,条顿骑士团和波兰贵族签订条约,割让西普鲁士地区和沦为波兰附属国

1466年之后,条顿骑士团彻底沦为波兰王国的附庸。但你别看骑士团没落了,然而纵观德意志民族对普鲁士地区200多年的统治过程,随着人口迁移(中欧日耳曼人)和文化主导(日耳曼文化和天主教文化),普鲁士地区渐渐的“德意志化”了。

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是一个罗马人的泛称,其实范围很广,今天的德国人是日耳曼分支的德意志人

16世纪,古普鲁士人随着文化的断裂以及血统的混合,这个骄傲的民族没有被刀斧钺戟征服,而是被最细微的东西征服,最终汇入了德意志民族血脉的江海之中,成为了“德国人”(普鲁士语消亡)。

16世纪20年代,宗教改革方兴未艾,普鲁士地区皈依路德宗(新教派系)。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中心人物之之一,是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也是德国票选的“最伟大的德国人”第二名

得,都不信天主教了,还当啥天主教堡垒?最后一个骑士团领主眼见暮霭沉沉的骑士团已然油尽灯枯,索性就自废武功。

罗马教皇。当时欧洲天主教世界各国,一般由两个皇帝来进行统治,一个是本国皇帝,一个是罗马教皇

骑士团国宣布举国纳入波兰,骑士团的最后一任团主是从勃兰登堡(德国东部的一个州)来的阿尔伯特,他被叔叔波兰国王册封为了普鲁士公爵(好家伙,打来打去都是亲戚,欧洲传统)。骑士团国被改造成了一个世俗化的封建国家,那就是普鲁士公国(约1525年-1701年),而作为普鲁士人的祖源地,柯尼斯堡顺理成章地成了首都,这也是柯尼斯堡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发迹。

整个骑士团兴衰的过程中,唯一没有离开的只有——柯尼斯堡。

普鲁士人的龙兴之地,容克贵族的精神家园

普鲁士公国成立之后,柯尼斯堡终于得到了在历史舞台上大展拳脚的机会,随着自主权利的扩大,柯尼斯堡成为波罗的海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无数来自的东欧北欧以及俄罗斯的货品在这里来去,它成为了波罗的海的商业中心。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都是这里的中心城市

虽然条顿骑士团走入了历史的尘埃,然而骑士们忠诚、勇敢、恪守原则、遵守法度、骁勇善战的精神被普鲁士文化吸取继承,这也是日后普鲁士孕育出军国主义的所在之一。柯尼斯堡身为普鲁士首都,理所当然就成为了近代普鲁士文化最大的发源地。

隆美尔。二战德国陆军元帅,他佩戴的黑色铁十字就是德国传统的普鲁士军国主义文化的体现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普鲁士人乃至全德国人曾经引以为傲的白底黑十字标识就来自于条顿骑士团。

骑士团国时期,普鲁士地区接受了大量的德意志移民,在血脉激荡和文化冲击之下,古普鲁士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接受了日耳曼血统和文化的现代意义上的普鲁士人(德意志民族的一种)。

16世纪时修建的普鲁士公国城堡,现在成为了加里宁格勒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过程中,柯尼斯堡无疑是百川汇流的存在,它是光荣的城市,是骑士团的总部,还是波罗的海的明珠,现在又成了普鲁士公国的首都。(这也就是后世一般认为柯尼斯堡是普鲁士龙兴之地的缘由)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普鲁士公国和王国时期,普鲁士都不算是德意志的领土。(神圣罗马帝国)

柯尼斯堡在普鲁士公国时期不止发展出了彪悍史册的普鲁士文化,与此同时还孕育了德国文化中严谨治学的传统。1544年柯尼斯堡大学开学,从此之后这里也成为了一座学术文化傲视群雄的城市,比如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生和成长于此,震古烁今的“七桥问题”也是在这里被解开。

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条顿骑士团最终会腐烂在历史里,而康德和七桥问题会永远熠熠生辉”。

康德。德国著名哲学家,其创立的康德主义对后世哲学影响深刻,他也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普鲁士公国弹指一瞬,很快也过去了。公国时期,17世纪上半叶,由于“三十年战争”(一场全欧洲范围内的大战),勃兰登堡-普鲁士(由于皇帝都是勃兰登堡的皇帝而组成的国家)被打得稀碎。

17世纪中期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地图。黑色部分为原来的国土,红色部分为新加入的地区

这一仗,把勃兰登堡皇帝从勃兰登堡被瑞典人打得一路跑去了柯尼斯堡。普鲁士迎来了一个新的阶层——容克贵族(Junker,德国普鲁士传统地主阶级贵族),柯尼斯堡则又稀里糊涂地孕育了“德国味”十足的容克贵族文化。

容克贵族向德意志皇帝宣誓,容克贵族是德国普鲁士地区的地主,他们对德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170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恩许勃兰登堡选帝侯(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候选人)腓特烈三世(普鲁士开国皇帝,他也是德意志选帝侯)独立建国,但是他是皇帝,容不得下面有国王出现,那不就是“大逆不道”吗?

腓特烈三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后又成了腓特烈一世,欧洲人真是够乱的)说:好办,我在自己老家普鲁士建国不就行了?

腓特烈一世,普鲁士开国国王。他在位期间,使得普鲁士脱离波兰和瑞典,而逐渐成为独立的王国

他们一合计,行,于是乎普鲁士王国(1701-1758年)出现了,就是那个后来一步步统一德国的普鲁士出现了。

经过几十年的的韬光养晦,柯尼斯堡逐渐繁荣,同时普鲁士王国极力扩张,终于是将普鲁士打造成了一个欧洲大国,虽然柯尼斯堡是首都(后期迁到了柏林),但是普鲁士王国的核心地区依旧是勃兰登堡地区。也就是说,虽然人家腓特烈生在普鲁士,但是仍然心向德意志。(这和英格兰国王同时也是苏格兰国王如出一辙)

18世纪,普鲁士王国的扩张,先是夺取了奥地利王国的西里西亚地区,而后又逐步夺取了西普鲁士和南普鲁士地区

好景不长,1758年“七年战争”之间,普鲁士军队战败于沙俄,柯尼斯堡易手于毛子。这也成为了俄罗斯人第一次占领柯尼斯堡的由来,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十分看重东普鲁士地区,而柯尼斯堡就是他们用以统治东普鲁士的心脏,奈何当时柯尼斯堡大部分居民都是说德语的日耳曼人,难以同化。

伊丽莎白一世,俄罗斯女皇。

从柯尼斯堡到加里宁格勒,从普鲁士文化到俄罗斯文化

18世纪,柯尼斯堡已然成为波罗的海乃至整个德国人口最多(柯尼斯堡人口约6万)、规模最大的城市,而且还有大量的驻军(约7000人到1万人)。明眼人都知道,柯尼斯堡的地缘战略位置,夸张点说,谁控制了柯尼斯堡,谁就控制了波罗的海和东普鲁士。

沙俄看中的是柯尼斯堡的不冻港,为了帝国西进,他们如是说道;德国人看中的是柯尼斯堡的阻碍沙俄西进的战略位置,为了保卫德意志,他们如是说道;而波兰人不在乎柯尼斯堡,他们只在乎东普鲁士不能在德国人手中,于是柯尼斯堡跟着东普鲁士长期和德国分家。

之后,柯尼斯堡的命运似乎就成了普鲁士和德国的命运,它几次易手,从失地到飞地再到领地。19世纪,打败拿破仑后的普鲁士王国兵强马壮,个个都骁勇善战,人口达到1040多万,俨然欧洲军事强国。1870年,普鲁士王国凭着傲人的军事实力甚至打败了欧洲传统强国法国(法兰西第二帝国),这就是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提及的“普法战争”(1870-1871年)

《最后一课》插图。这是一篇讲述被普鲁士占据的法国地区即将学习德语而引起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短篇故事

1871年,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又用一系列铁血战争最终统一了德国。

这一下子,普鲁士文化登堂入室了,它就是德国文化,哪个不答应?而作为普鲁士地区的首府,(然而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是柏林,德国就以柏林作为首都并一直到今天)柯尼斯堡也就成了名义上的“德国圣城”。

它成了德国军事文化中刚强、勇敢、忠诚、荣誉的象征。

二战时的德国士兵,二战时期的德国军人文化发展到了极致

一战后,英法俄一合计为了切断德国和东普鲁士地区的联系,波兰人北上占领了西普鲁士(但泽地区)。得,柯尼斯堡又成了飞地。此时的柯尼斯堡已经是一座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活跃,人口密集的城市。

一战后,波兰占领德国西普鲁士地区,东普鲁士成为了德国的飞地,德国不能有效控制波罗的海,战略失衡

英法列强对这一带的领土可没有兴趣,他们只想压制德国而已,但是另一个大哥沙俄可是一直对柯尼斯堡念念不忘。因为,这可是一个不冻港,沙俄为了不冻港可是打了好一堆仗。

魏玛共和国(一战后的德国执政政府)时期的德国版图

终于,在经济压迫和民族情绪的酝酿之下,二战爆发了。柯尼斯堡又有新身份,纳粹德国的东普鲁士军区司令部。这个身份可真是有点要命,从此之后,柯尼斯堡一直被盟军轰炸,1945年4月苏军反攻进入东普鲁士地区,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很明白:这就是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军国主义诞生地。

他们必须铲除普鲁士军国主义文化,而且必须拿下柯尼斯堡。

二战期间,被轰炸过的柯尼斯堡,当时的柯尼斯堡被认为是“德国人的精神家园”

很快柯尼斯堡被苏联军队攻占,这可是俄罗斯民族心心念念的不冻港,这一次不能再丢了。

柯尼斯堡战役,从1945年1月持续到4月9日,这一仗被誉为“德意志军国主义的覆灭”

俄罗斯人把柯尼斯堡的归属问题直接写进了《波茨坦公约》。说来好玩,西普鲁士、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大部地区都给了波兰(波兰人宣称普鲁士地区是波兰自古以来的领土),而老大哥苏联独钟柯尼斯堡。

白色部分是二战之后德国被切割的土地,除了柯尼斯堡,都划入了波兰

生在普鲁士王国时期骄傲的容克贵族和普鲁士军人们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祖源地成了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的板上鱼肉,柯尼斯堡甚至有了个以俄罗斯人命名的名字——加里宁格勒。

加里宁。苏联布尔什维克核心人物之一,是列宁的战友。他事实上是苏联的荣誉主席,是文化象征

1946年,为了纪念逝世的苏联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柯尼斯堡被改名为加里宁格勒(格勒是俄语直辖市的意思)。现在是否轮到柯尼斯堡的德国人学习俄语了呢?

二战之后,德国领土的划归问题,西德由美英法共同占领,东德由苏联占领,但是柯尼斯堡直接划入俄罗斯

不,俄罗斯人这下子聪明了,他们不再满足于占领,他们决意让加里宁格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领土。怎么做?全盘俄罗斯化,从民族到语言,从文化到政治。

苏联先是将加里宁格勒的德国居民迁回东德(还有一部分被迁往西伯利亚),然而再从俄罗斯各地(主要是俄罗斯族)调配20多万人口迁入(现在加里宁格勒州人口约100多万),由于普鲁士建筑被炸得差不多了,俄罗斯人就开始修建起俄式建筑。

柯尼斯堡一夜之间成了加里宁格勒,变成俄语区。(加里宁格勒俄罗斯族约占78%)

加里宁格勒的俄式老建筑(苏联时期修建)

加里宁格勒从诞生起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作为军事要塞。

俄罗斯波罗的海军港(加里宁格勒)

冷战时期,它成为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总部(似曾相识),扼守着东北欧地区的东西对抗前线。这里有着极其强大的苏联舰队和大量的苏军士兵,一度是不允许任何外国人入内参观的禁地。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驱逐舰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波罗的海三国都倒向了北约和欧盟,而加里宁格勒身处其中无比尴尬。由于体量太小,加里宁格勒长期只能靠着中央政府补贴过日,现在苏联没了,这座城市也面临着破产。到了后来,加里宁格勒的情况甚至比潦倒的俄罗斯本土还要差,治安混乱,经济崩溃。

苏联解体后的波罗的海

俄罗斯也想过把加里宁格勒还给德国以换取高额补助,奈何三个原因没能实现。一德国自己有一堆烂摊子(东西德合并),二欧盟害怕俄罗斯人(加里宁格勒主要是俄罗斯居民)加入欧盟,三俄罗斯人受不了卖地的耻辱。

浅绿色为俄罗斯联邦,深绿色为加里宁格勒

扎入欧洲的钉子,波罗的海的琥珀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加里宁格勒的俄式东正教教堂

如今的加里宁格勒正在复苏,同时也依旧作为俄罗斯人遏制北约东扩的桥头堡。这里有着俄罗斯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也有着俄罗斯最强大的舰队之一。

1990年到2009年北约东扩示意图,黑色部分为北约成员国,红圈部分为加里宁格勒

从普鲁士时期开始,到今天的俄罗斯时期,加里宁格勒一直都是一座军事要塞。

加里宁格勒的俄军坦克部队

现在的加里宁格勒被俄罗斯开辟成了经济特区,与此同时还决意向城市经济体发展,这也确实有效,吸引了一大批欧洲资本入驻(主要是德国)。

德国宝马汽车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

但是加里宁格勒的经济由于积弊太深,依旧不如人意,工业结构极其脆弱,占比40%的是渔业、占比30%的造纸业,这都是轻工业,说明直到今天加里宁格勒依旧没有结构起完整和坚固的工业体系。1990年到1997年,加里宁格勒的工业产值下降了70%。

加里宁格勒的渔民

为了振兴,加里宁格勒选择了大力发展制造业,如今俄罗斯1/3的电视机由这里生产,同时这里还有德国宝马、美国凯迪拉克等汽车企业的零件制造公司。慢慢的,加里宁格勒出现了四大支柱产业——造船业、零件制造业、捕鱼业和琥珀业。

加里宁格勒风景

现如今加里宁格勒的发展方向指向了小型城市经济体,以“琥珀之都”的噱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同时加快和欧盟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的商贸联系和产业升级转变。这块“波罗的海的琥珀”何去何从?未来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加里宁格勒博物馆内以琥珀制作的棋盘和棋子

纵观历史,唯余一声感叹,从普鲁士人的龙兴之地到今天俄罗斯的飞地,一切都不过是历史的选择而已。

俄罗斯女球迷。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加里宁格勒也被作为比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