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是哪里(魔都是哪里 为什么叫魔都)

建国前的上海处处都是租界,而租界里处处都是世界各地的洋人,而租界外处处都是全国各地的中国人,在那时的上海,你也许可以听到上海话、苏州话、南京话和英语、法语、日语互相交谈,可以看见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准备去约会的摩登女郎和赶着上学的文静女学生擦肩而过。从来没有一座亚洲城市像上海这样多元开放,即便是今天香港或者新加坡,也难以企及上海曾经的风采。这座城市的关键词就是“多元”。

从1843年上海开埠至今,中国的各式文学、影视作品,总少不了上海霓虹灯投射出来的眩目光影。茅盾巨作《子夜》的第一章,写的就是吴老太爷进上海,被摩登都市的开放吓得中风去世。旧时代的大上海是一片光怪陆离、森罗万象的城市,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对于寻欢作乐的摩登人士而言,它是座不夜城;对于痴心考究艺术的文艺家们而言,它又是“东方巴黎”;对于渴望一夜暴富的野心家而言,它则是“冒险家的乐园”。

姜文导演电影《一步之遥》,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作为故事背景

这座城市几乎无所不包,东方文化的内敛,西方文化的开放,小市民的精打细算,国际都市的海纳百川,都能在上海找到依据。上海既是纸醉金迷的,也是勤俭持家的;既是有容乃大的,也是市侩小家子气的,即便是老上海也说不清上海到底是什么样的,但这就是上海。

旧上海的租界分布图,其中公共租界是由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成的,事实上驻扎了许多国家的使馆

上海是典型的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上海人喜欢看热闹,却不喜欢管闲事,他们有一句至高无上的“法令”——“关侬啥事体”(关你什么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说,北京坐北朝南,背靠长城,是典型的京城;而上海向东朝着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背后是万里长江,它是中国向世界伸出的一只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飞速提高,现在的上海已经严格禁渔,渔民数量大大降低

在1843年外国列强强行掳走上海之前,它只是一座海边的小县城,人口稀少,经济脆弱,既不能像它的邻居苏州那样提供大量的粮食和绫罗绸缎,也不能像它的顶头上司南京那样镇住长江龙脉,它只是一座吹着海风、惯看潮汐起伏的小城,或者我该说,是渔村。

同世界上绝大部分伟大的城市一样,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上海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开埠史是一部足以载入中国近现代史的伟大史诗。上海从一座小渔村变成一座小县城,再从一座小县城变成一座大都市,整个过程有屈辱的记忆,更多的却是不朽的诗篇。上海市民是与世无争的,只关心买菜吃饭,一如海派文化是“商的帮忙”(鲁迅语),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后半生却远渡重洋,再也没有回到上海,她就代表着上海人的漂泊。

张爱玲(1920-199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1955年后定居美国,在洛杉矶去世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寓居香港,移民美国,到哪都不是家,她至死是个上海人。张爱玲是个典型的上海小女人,她精致、精打细算、有脾气、臭讲究、花钱奢侈、狡黠、聪明、张扬,她说“出名要趁早”,也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张爱玲的创作基本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上海人的故事”,不管是上街买菜的上海小市民,还是傍大款的上海贵妇人。

1984年香港电影《倾城之恋》,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讲述上海姑娘白流苏和香港阔少范柳原的爱情故事

上海的历史是单薄的,不像南京那样有“金陵龙虎气”,毕竟六朝古都的风流难以追赶;也不像苏州杭州那般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毕竟西湖潋滟对于上海而言太奢侈,因为它在近代以前,只是苏州河和黄浦江交界的一座小县城,唐代叫它“华亭”,宋代叫它“嘉定”,元代又叫它“松江”,到了明代,终于有了“上海”的名讳。意思很简单,上海上海,海上之城。

上海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称谓,而是松江府下辖的一个县城,今天的上海16区,曾经分属于附近的苏州,哪怕到了民国时期,上海也依旧不是统一的,在上海市之外,又另保留了一个被江苏省管辖的上海县。江南历来是鱼米之乡,上海人丰衣足食的同时,却不热心政治,历史上极少有扬名大江南北的上海大官,唯一一个被记录在官方进士册扬名海内外的上海人是徐光启,上海著名的徐家汇,最开始就是他家的庄园。

徐光启,明万历年间进士,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徐光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以上海人的精明能干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往北京天子脚下的路,但是他到了北京,却一头扎进了和西洋传教士的交际之中,一个明朝的儒生,竟然就产生了毕生追求几何数学的夙愿。徐光启就是上海人的典型,他爱中国的文化,却也并不抗拒外来的文化,他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不管是什么文化,他都以开放的胸怀为自己所用。他死后,灵柩回到上海安葬,大江来去,也就有了今天上海最繁荣的地段之一徐家汇。

上海曾经分为由苏州管辖的太仓州和松江府两部分,而“上海”之名的由来是松江府治下的“上海县”,颇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而上海县之所以力压华亭县、松江府成为上海的称谓,却是托了“洋人”的福。1840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从那以后,古老庞大的中国拖着疲惫的身躯自愿或不自愿地打开了国门,迎接欧风美雨的到来。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输了个四脚朝天,一纸《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启了上海的传奇故事。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从中国考察通商口岸,结束后去向主子复命,他铺开一张中国地图,用沾了墨水的钢笔划了五个圈圈,从南到北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以及上海,他绝不会想到,他划下的最后一个圈将缔造一座奇迹般的中国城市。上海,英国殖民者认定了这座不起眼的小县城将会成为东方的第一城。

在江南诸多的城市中,英国人为什么选择了上海?是它水网密布、交通便利?还是它面朝大海、背靠长江?地理上的原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上海没有老北京盛气凌人的架势,没有南京不可靠近的威严,上海是平和开放的,上海是面朝世界的。

1843年,当第一艘英国商船驶入黄浦江,上海的传奇自此开始。租界、洋行、马路、电报、电车,一切的西洋工业都仿佛急得想在一夜之间涌入上海,小小的县城在10年内扩张了数十倍,而人口更是增加了何止百倍。

上海的士绅、官员竟然不像其他地方因循守旧的官僚那样畏惧害怕欧风美雨,如同200多年前的徐光启一样,他们以上海人的开放和包容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冲击,他们拆去了城墙,开通了马路,告别了封闭自守的上海县,走向了海纳百川的上海市。

清政府虽然吃了败仗,却依旧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自我陶醉,不予授权英国等一系列欧洲殖民者以进入上海县城的资格,于是侵略者便在黄浦江边的无人滩涂上开辟了自己的租界,1845年英租界在黄浦江的外滩开埠,1848年同样是来占便宜的法国人和美国人也仿照英国人的做法,在外滩开辟了自己的租界。没成想,这些荒芜潮湿的滩涂日后竟然成了上海的中心。

仅仅10年,一座本来不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名的籍籍无名的江苏小县城上海,其经济总量竟然就超越了当了几个世纪南方经济中心的广州,旧上海的繁荣是长在贫瘠的老中国身上的一朵恶之花,却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次机遇。华洋交融的上海,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图景。起初,租界是国中之国,只允许洋人居住,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大量周边江苏、安徽、浙江县市的人口涌入上海县城和租界,竟然带来了巨大的繁荣,1854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并废止了“华人不得入内”的规定,各国的国际掮客也纷纷涌入上海。英语中的“Shanghaied”的意思是“拐卖”,因为那时候,许多美国水手会被拐卖到上海。一时间,上海龙蛇混杂,出现了许多暴发户和野心家,青帮、光复会,政治势力和各种黑帮也在上海交织缠斗。

卓别林电影《拐骗》,讲述一个名叫查理的单身汉和一个富家小姐恋爱的故事,影片名就是“Shanghaied”

也就是在上海,清政府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然后历史终究没有留给腐败透顶的清政府机会,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送走了这个死气沉沉的“僵尸”,中国进入了新的纪元。1912年,上海县拆了城墙,通了马路,和租界连成一片,大上海自此诞生。彼时上海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20万,比任何一个江南大都市都多。上海是不幸的,上海又是幸运的。

上海影星阮玲玉,传奇性的女明星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上海之后,废除了“沪海道”和“上海县”的行政建制,设立了“上海市”,但上海的主权是有限的,庞大的外国租界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上海市的一部分,但中国却无权管辖。20年代的上海,正享受着和西方世界同水平的繁荣,得名“东方巴黎”,上海的市民可以穿着从美国送来的西装,可以看着卓别林的电影,可以喷着法国的香水,吃着意大利的餐点,但这一切都和周边的中国城市无关,上海仿佛吸走了所有的营养。

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的斧头帮,在历史上的上海确有其帮

20年代末的上海,人口高达150万,全国之最,工业产值达到全中国的50%,拥有全中国43%的工人,新文化运动也是在上海发起的,当一本本《新青年》从上海发刊,全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感受到了启蒙的温度。然而上海也是罪恶的都市,黑帮横行,洋人霸道,租界里到处都是为虎作伥的印度警察,老上海人对这些红头巾的印度巡警不会感到陌生。

在旧上海英租界的印度巡警

如同每一座中国城市一样,上海也无法躲避国难当头的岁月。从淞沪会战到上海事变,再到解放战争,一场场战争都在上海留下斑驳风雨。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英法美归还租界,上海完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一天,上海租界的市民,几乎是敲锣打鼓庆祝。

淞沪会战中孤军奋战的中国军人

1949年5月,上海正式解放,人口激增,到1957年已经超过680万,继续稳坐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交椅。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又迅速当仁不让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利用外资修建了著名的东方明珠塔,自此成为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

1994年,东方明珠塔修建

上海是那么出众,那么鲜明,如同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颗明珠。上海姑娘张爱玲在香港住过许多时日,她当然喜欢香港,喜欢独特的南洋情调和广东文化,但是她始终爱着上海。她亲切地将香港比作妹妹,而姐姐自然就是上海。几乎每一座中国的现代化都市,都必须要到上海去取取经,去感受感受海纳百川的气度。

夏梦,出生在上海的中国女星,后来到香港发展,她是金庸的梦中情人

从20世纪以来,上海无疑一直充当着中国经济的领头羊。2021年,2489万的人口,创造了4.32万亿元的GDP,人均GDP接近15.3万元,至今都没一座中国城市可以超越上海,坐的第一把交椅。在中国四座一线城市中,上海当了一个世纪的经济中心,面对它,老皇城北京喝茶叹气,后生仔深圳仍需努力,老省城广州拍马直追,上海是独领风骚的。

时至今日,上海依旧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依托的既是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是开放包容的“上海精神”。就像上海人一样,风雨不动,安心奋斗。上海是中国的一个奇迹,就像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受邀到上海参观指导的外国建筑师说的那样,“在上海,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上海南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