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凌前叶子板换一下多少钱(雷凌后叶子板多少钱)

一辆车中,除了常规的保养件,滤芯,刹车片,蓄电池之类的东西外。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数外观覆盖件了,可以查阅一下汽车厂商的零部件出货数据,或者4S店的配件使用数据。如前保险杠,中网,大灯,叶子板之类的部件,在使用频率上,绝对是高居前列的。

原厂配件贵不贵?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我拿丰田的几个车型来做例子,就说中网吧。一般的前脸事故,由于是塑料的材质,随随便便一碰就能把它撞毁。

报几个4S店的价格

凯美瑞经典款中网:¥906(4S价)凯美瑞七代中网:¥889(4S价)

像凯美瑞这种20万左右的中级车,一个中网基本都在800-1000左右。可以把它当个坐标,比它便宜的雷凌,卡罗拉,基本也要5-600左右一个。而作为旗舰车型的皇冠,以14代车型为例,价格更是高达¥3832。

图上的都是副厂货,基本都是100来块钱的价格,这还是零售价,如果是成本价恐怕只要几十块钱。像外观覆盖件这类东西,从技术角度来讲,几乎是没有任何一点技术难度,我相信很多网友也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应该比我知道的多。

那么说,副厂件质量是不是和原厂差不多呢?这个就不好说了,副厂件是最杂的,而且也分三六九等。比如有些有实力的大厂,但是它们没有被汽车厂商选中作为供应商,没有被主流厂商纳入供应链。那么它也只能从事汽车售后市场的开发,由于这类厂家具备相当的实力,介于业内一线二线之间。他们的产品其实质量相当的高,但因为某些原因它们又没有被汽车厂商挑选中,所以只能暂时落草为寇!

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厂,说台湾厂之前还得说下配件行业的整体环境。可以这么说,配件行业是分山头派系的,比如德系厂商要采购配件首先是从自己国内的配件厂商里去选择,博世,西门子,大陆,ZF等等。日系也一样,他们肯定优先从电装,爱信,松下,KOYO之类的本国厂商里面选。美系当然也是一样,德尔福,博格华纳,麦格纳这些。这也好理解,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台湾厂比较尴尬,因为台湾并没有强大的汽车品牌,无法在背后给它们撑腰背书。所以,即使台湾的配件厂商在怎么样努力,也很难成为主流汽车配件大厂。那它怎么办呢,它也要生存,只能从事售后市场的产品开发。

从事汽车配件行业的一定知道这么几个台湾的配件品牌,专做外观覆盖件的。比如保险杠大厂—东阳,叶子板与头盖的大厂—瑞利,灯具大厂—TYC和帝宝(DEPO)。在售后市场里,他们的产品是非常丰富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只要原厂件价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

雷凌中网:¥598(4S价)

再说到副厂件的使用,最大的“消费者”来自于事故车,不管大家愿不愿意相信,这都是一个既成现实。

当然事故车也分很多种,新车事故,承保金额高的还不会有太大问题。毕竟车损险还是满额状态,只要不是异常重大的事故,车损承保的金额是足以赔付维修费的。最怕的是车龄相对较老的车,这时候车损金额都只有原车价格的一半了,你说要是出个事故,保险公司能给你多少钱来修?

保险公司定损的金额都不高,维修单位会怎么做?还会给你订全新原厂配件吗?这是明摆着亏本的事。所以,在这个时候,副厂件就要闪亮登场了。

而这其中最苦闷的应该就是车主,作为车主来说他的诉求就只有一个。我的车是买了保险的,你保险公司就该出钱给我修好。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要修好当然没问题。只不过按原厂配件给你修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上副厂。

C-HR中网:¥398(4S价)

既然在维修行业中,大规模存在使用副厂件的行为,并且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事实。那就只有正面面对它,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副厂件到底行不行呢?

以我多年在配件行业的看法,如果是小工厂,小作坊式的生产车间出来的产品,那肯定不行。不光是材质用料差,而且连模具数据都会有极大的偏差,要么是对不上原来的位置,要么是强行装上了但是缝隙一大一边小。这种现象我敢说不少车主都遇到过,没办法,小厂就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但凡能够做的精确点他都去给别人做配套了。

再者就是我前面说的类似台湾厂那样的比较大型,比较专业的公司,这类公司的产品,说实话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国内大名鼎鼎的南吉/鑫毅品牌,它们的头盖,叶子板做的实在是相当的好,甚至不夸张的说是钣金第一品牌都不为过。

和车主说事故车没意思,毕竟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实在太小。就是如果有一天要自己花钱买单了,有这样的钣金件大品牌可以给你作为备选,而且价格只要三分之一的话,你愿意接受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