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目考试多少道题(考科目一多少道题-)

多次参与笔试面试,我似乎开始了悟:为什么有的人,一次就考上公务员。

考试的目的,就是区分。

通过性考试,比如大学期末考试,比如驾照科一考试。把人区分为两类:

已经掌握基本知识点 / 没有掌握基本知识点。

这种考试,两类人的比例不必设限。

出卷人不需要分分计较,只要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好学生比差学生分数高就行。

考生呢,只是为了过,99分和90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开车水平如何,它都只是表明:你可以去开车。

选拔性考试,比如高考,比如公务员考试。也把人区分为两类:

能考上的寥寥数人 / 考不上的芸芸众生。

这种考试,两类人的比例是1/N。

你考的每一分,都是有用的。出卷人会设置较多题量和部分难题作为障碍,筛选出高、中、低分,让分数分布为阶梯状。

而你,需要在不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况下,战胜其他人,登上桂冠。

所以,大学时多数人上课不听,期末考试突击复习一周,就会做题。

而公务员考试,有的人屡战败北;有的人仿照大学时临阵磨枪,诵读千遍终于不忘,遇到大咖却被碾压;有的人喟叹自己是入围不入职的千年老二;有的人寻师问访做题万道千回百转终成正果。

有些人好像没报什么班、没做多少题,却一靶中的。

一靶中的,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基本能力强。

我们目之所见是:名校毕业生入职公务员概率更大。

这不是名校光环,而是,公务员考试的本质,是能力考试,而非专业考试。

专业知识可以通过短期突击复习习得,而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思考中练就。

一种是,能力一般,但找准了备考方向,方式得法。

这是大多数普通考生的逆袭。

毕竟能力一般,还想靠题海战术制胜,是缘木求鱼。

还有一种,是行大运。

比如好岗位报考人数很少,比如笔试位居第三但前两个人面试缺席递补,这类极稀少罕见的小概率事件。

对于多数人,想要有正确的备考方向,与其一味低头做题,不如先想想:

公务员考试要区分出哪一类人?

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

前者需要在120分钟内,回答100至130道选择题,内容庞杂,有些难度绝对不低。

后者给定资料近万字,资料少则三五个,多则八九个。需要一个小时内全面、准确地从中抽取信息、提炼观点;再用一篇大作文,以事实和逻辑论证观点,用精炼流畅的语言表达思想。

面试内容,10分钟2题或15分钟3题。

涵盖政策举措、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应急管理、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更是能力的充分体现。

认知是否足够客观深刻,能否发人深省,无一不体现认知水平的高低。

短时间内,能否条理分明、清晰流畅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更是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从考试内容中,你看,公务员需要什么能力?

是否有大局观,能够抓大放小,选择和努力都在为大局服务。

是否具备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庞杂的信息中,在并未接触过的内容中,找出重点,看到本质,将琐碎的观点高度概括。

是否具备沟通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清晰表达。

是否具备逻辑思维,输出的文字和语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纯应试的学习,只去死学解题技巧,是刻舟求剑。概括、分析、提炼本质和观望现实,才是它的核心。

那些一次就考上公务员的人,掌握的不是解题技法,而是思维方法。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什么能力,别抬高自己,公务员考试不过就是高中生掌握的知识,给我一天,我都能做出来。

凡称公务员考试简单的人,没有意识到个别题的简单,不能代表考察的难度。一定时间内,0到50分,50分到80分,80分以上,其间的差距是指数级的。

而录取,多数岗位只有一个人。

所以我们看到公务员考试一再更新迭代,与培训机构博弈。避免选拔性考试,选拔出的不是人才,而是精通考试的高手。

你见到的面试题目,不再是你如何在辖区组织一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而是在辖区组织一场垃圾分类活动,谈谈你在活动中要抓哪些重点

有些孩子进入面试,第一反应是,无话可说。

换言之,即使你在公务员笔试复习中提升了水平,即使你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对公务员工作本身的理解仍然浅显。

工作中,遇过各种各样的考生,有些让人印象很深。

在面试考场当计分员,程式化的高亢问候以后,有的孩子明显背过一个类似的主题,要把那只40码的鞋穿到43的脚上,滔滔不绝、离题万里。

笔试监考时,有的孩子作答申论概括题,罗列出所有采分点,堆砌在一起,语言翻覆、毫无逻辑。

阅卷时,有一些孩子,似乎背诵了许多词句,每一句都像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摘抄出来的,写的每个字我们都无比熟悉,却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而很多优秀的985毕业生,你从他们的卷面里看到,他们也许并不十分了解党政机关工作,有时词不达意,但是有逻辑层次,条理清晰,能够找到一段文字中的主旨和内核。

不断抽丝剥茧,写作不是堆砌文字,而是一种思维过程。

这是我们需要的人。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用题海战术学习、用解题方法学习、用思维方式学习的人,获得的知识量、知识的持续时间,有天壤之别。

当然,选拔性考试,不能避而不谈运气。

关于运气,我赞同TED演讲里的一段话:

运气很少像闪电那样,孤立和戏剧性地来临。它更像风,一直不断地吹。有时静止不动,有时阵阵袭来,有时从来根本想不到的方向吹来。

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把命运寄托于等风来。

而要织一面风帆,捕捉幸运之风。